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艳燕专利>正文

智能鼻刷、挖耳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855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09: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鼻刷、挖耳用具,有效的解决了鼻刷、挖耳用具手动使用很麻烦,不能可视化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笔杆,笔杆内设有电池,电池连接静音电机,电机经短轴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套有长轴,长轴的另一端伸出笔杆上端口,笔杆的上端口、下端口内置有触感探测装置,长轴上套有仿生棉刷,电池连接有PCB板,触感探测装置连接PCB板,PCB板上设有多个传感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发射芯片,笔杆的下端处设有挖耳勺,PCB板连接有伸出笔杆下端口的防抖摄像头,笔杆的下端口设有小卡槽,笔杆表面设有显示屏和功能操作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使用时能看清鼻腔和耳道内部的生活用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特别是一种智能鼻刷、挖耳用具
技术介绍
沙尘暴、雾霾、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使空气质量显著下降,这与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形成了强烈反差。鼻子是肺的“空调”和“过滤器”,每天呼吸空气1.5万升左右,粉尘、传染性病菌、固体颗粒、有害气体等通过呼吸进入人体,附着在鼻前庭部位,使鼻腔内既“脏”又“干”,“脏”和“干”不但使鼻腔丧失过滤空气的功能,还营造了细菌滋生的环境。根据资料显示,鼻腔的病菌和污垢90%集中在鼻前庭,因此对鼻前庭的清洁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的冲洗式鼻腔清洁用具在冲洗时会把鼻前庭的病菌和细小污垢、粘稠状物质带进鼻腔深部,造成鼻腔的深度污染;在冲洗时水流容易进入口腔,易导致口腔菌群交叉感染容,易呛水,易引起头疼、耳鸣等不适症状;冲洗式鼻腔清洁用具冲洗时会把有害病菌和有益菌群一并冲走,是“破坏性”清洁,给鼻腔带来潜在的危害;并且不能清除鼻腔内的粘稠状鼻涕,大块固体垃圾、禁锢在鼻毛上的污垢,如果鼻前庭有这些脏物质就去冲洗,只能越冲越脏。市面上也有一些清洁鼻前庭的产品,但是结构简单,功能不尽人意,实用性不强,不能有效清除粘稠状鼻涕和固体污垢,无法立体彻底的清洁鼻腔,也无法对鼻腔进行保养和护理。挖耳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个人清洁工具,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挖耳勺都是一个直的细杆加上细杆末端的勺子,无论使用挖耳勺为别人挖耳朵或自己为自己掏耳朵,都存在经看不清楚耳道的现象,只能以试探的方式去清理耳朵,由于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发炎、溃烂,使挖耳朵这个简单过程变得异常艰难并充满安全隐患,耳道内的内分泌物或异物挖除干净与否,也不得而知,主要凭借使用者的感觉或他人协助观察是否干净,但因不能准确观察耳道内情况,细微的异物或分泌物多有清理不彻底的情况,同时在使用传统挖耳勺清理耳道时,还存在在清理过程中伤耳内器官,导致听力损伤,给耳道健康及听力安全带来隐患的情况。专利技术人所持有的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1420389269.9,201420388862.1中,虽然也公开了兼具采耳和刷耳廓的功能的鼻刷和鼻签产品,但是,这两项专利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所专利技术的产品不是电动的;2、所专利技术的产品不能可视化;3、所专利技术的产品不具有智能化。4、所专利技术的产品不能网络化,不能监测相关器官生理指标,不能和其他产品一同组成智能生态链,也就是说这两项专利产品仅是基础性产品,属于传统工业产品,不是电子广品和智能广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智能鼻刷、挖耳用具,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鼻刷、挖耳用具手动使用很麻烦,不能可视化、产品不具备智能化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内部为空腔且两端通透的笔杆,笔杆内设有电池,电池连接静音电机,电机经短轴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套有长轴,长轴的另一端伸出笔杆上端口,笔杆的上端口、下端口内置有触感探测装置,长轴上套有可替换的仿生棉刷或塑胶刷或海绵刷,电池连接有PCB板,触感探测装置连接PCB板,PCB板上设有多个传感器,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发射芯片,笔杆的下端处设有挖耳勺,PCB板连接有伸出笔杆下端口的防抖摄像头,笔杆的下端口设有小卡槽,笔杆表面设有显示屏和功能操作键。本技术结构巧妙,根据人们的鼻子和耳朵的健康状况,设计一款人们可随时了解自己的鼻腔和耳朵健康状况,能够及时清理,使用时能看清鼻腔和耳道内部的生活用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抖摄像头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PCB板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信息传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震动转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本技术包括内部为空腔且两端通透的笔杆1,笔杆I内设有电池2,电池2连接静音电机3,电机3经短轴4连接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啮合第二齿轮6,第二齿轮6上套有长轴7,长轴7的另一端伸出笔杆I上端口,笔杆I的上端口、下端口内置有触感探测装置8,长轴7上套有可替换的仿生棉刷9或塑胶刷或海绵刷,电池2连接有PCB板10,触感探测装置8连接PCB板10,PCB板10上设有多个传感器11,无线信号接收装置12、发射芯片13,笔杆I的下端处设有挖耳勺14,PCB板10连接有伸出笔杆I下端口的防抖摄像头15,笔杆I的下端口设有小卡槽16,笔杆I表面设有显示屏17和功能操作键。所述的电池2设有连通外界的充电口 18。所述的笔杆I的两端口处设有凸台19,凸台19上设有可拆卸的笔盖20。所述的防抖摄像头15上设有微型发光二极管或LED灯21。所述的仿生棉刷、塑胶刷、海绵刷的材质为海绵、仿生棉、硅胶等材料,温感变色材料、带有传感元件的智能材料、纳米纤维材料、远红外材料、负离子材料、锗材料、石墨材料、磁性化材料中的一种。所述的传感器11为温度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分贝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无线信号接收装置12和发射芯片13为wifi芯片或蓝牙芯片或其他无线通信技术芯片。所述的防抖摄像头15设有连通外界的USB接口 22。所述的防抖摄像头15也可内置于挖耳勺柄内,防抖摄像头15与PCB板10连接。本技术使用时,深入刷头内部的圆柱开口较宽,方便进入刷头内部的转动轴旋转和震动。该柱体内置有触感探测装置、探头和线路,线路与PCB板连接,或直接置有传感器,与控制芯片通信连接。在凸台的外面,有卡槽,卡槽的作用是防止刷头掉落。中间部分是电机和锂电池,电机采用静音电机,不超过60分贝,电池并不局限于锂电池,比如现在正在开发的铝电池今后也可以用。电池与电机和PCB板有线连接。电池外面的柱体上有USB充电口。也可以采用无线充电技术。下面是一个PCB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分贝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无线信号接收和发射芯片。下面是一个挖勺和高速针孔防抖摄像头,摄像头上方有微型发光二极管或LED灯,用于在智能终端上显示耳道内部情况,可视化挖耳,摄像头下面有感应器触头,用于探测耳道内的温度、湿度、气味等生理指标。三者均有相应线路与之连接。二极管与勺子紧贴,安置在勺子的前端或摄像头的前段。勺子材质不限。下面有一个小卡槽,主要用于插3个小配件,三个配件的作用为:第一个配件,类似于笔头状,用于蘸取清洁液清洁耳道,第二个配件刷头一侧是海绵面另一侧是塑胶刷面,刷头整体仍像毛笔头形状,该配件用于清洁鼻子外三角区域,第三个配件,表面有弧度,弧度上有胶条,顶部有带胶条圆球,用于清洁耳廓。如图二所示,是一个独立摄像头装置,如果笔杆上所带的摄像头灯光亮度不理想,可以用这个摄像头配件,该摄像头与平时我们电脑用的摄像头区别不大,主要区别是,该摄像头像素要高,达到手机200万像素级别以上,且带有灯瓦,灯瓦是为了聚光,提高成像度。笔杆外面一侧有控制板,功能有电动开关按钮,调频(调节震动速度)按钮,有摄像头开关按钮,可以控制摄像头及其灯光亮度调整,有显示屏,显示分贝、温度等数值。[0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鼻刷、挖耳用具,包括内部为空腔且两端通透的笔杆(1),其特征在于,笔杆(1)内设有电池(2),电池(2)连接静音电机(3),电机(3)经短轴(4)连接第一齿轮(5),第一齿轮(5)啮合第二齿轮(6),第二齿轮(6)上套有长轴(7),长轴(7)的另一端伸出笔杆(1)上端口,笔杆(1)的上端口、下端口内置有触感探测装置(8),长轴(7)上套有可替换的仿生棉刷(9)或塑胶刷或海绵刷,电池(2)连接有PCB板(10),触感探测装置(8)连接PCB板(10),PCB板(10)上设有多个传感器(11),无线信号接收装置(12)、发射芯片(13),笔杆(1)的下端处设有挖耳勺(14),PCB板(10)连接有伸出笔杆(1)下端口的防抖摄像头(15),笔杆(1)的下端口设有小卡槽(16),笔杆(1)表面设有显示屏(17)和功能操作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彭艳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