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及耳机耳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810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及耳机耳套,其中海绵包括海绵本体,所述海绵本体具有通孔,所述海绵本体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隔音膜,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海绵本体的第二端面设有第二隔音膜,所述第一隔音膜、第二隔音膜分别设有与通孔相通的穿孔,所述第一隔音膜沿着穿孔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海绵本体位于连接部、第一隔音膜与第二隔音膜围成的空间内。本海绵在海绵本体的相对的两个端面分别设置了隔音膜,使得海绵完全与开设在海绵上的通孔(即声音通道)相隔离,避免海绵吸收耳机的声音而导致声音分散的情况,进而有利于耳机声音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本技术还涉及一种耳机耳套。
技术介绍
在耳机
内头戴耳机目前在电子数码产品的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其音质效果与音响设备类似,而且避免了打扰他人,其使用非常方便。常规的头戴耳机在喇叭前盖上面都装有耳套,用于降低外界噪声对耳机播放声音的干扰,此耳套由隔音绵和安装在隔音绵外部的皮套组成。头戴式耳机的耳套的传统加工工艺为:采用内部填充海绵,外部再覆盖各种皮料,然后采用车缝工艺,以将海绵固定在皮料当中。这种传统的加工工艺外观差,而且成本高。为了改善头戴式耳机的加工工艺,直接采用热压成型皮套,然后在皮套内填充海绵的方式,解决了外观问题,同时减低了成本。但是改进后的生产工艺生产的耳机,因声音易被海绵吸入,导致声音分散,从而出现了耳机声音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技术现状提供一种不会吸收声音的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声音稳定的耳机耳套。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包括海绵本体,所述海绵本体具有通孔,所述海绵本体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隔音膜,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海绵本体的第二端面设有第二隔音膜,所述第一隔音膜、第二隔音膜分别设有与通孔相通的穿孔,所述第一隔音膜沿着穿孔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海绵本体位于连接部、第一隔音膜与第二隔音膜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所述第一隔音膜与海绵本体的第一端面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第二隔音膜与海绵本体的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其中,所述第一隔音膜、第二隔音膜分别为TPU膜、PVC膜、PU膜、PPS膜、TPU膜、PVB膜、PET膜中的一种。其中,所述第一隔音膜沿着穿孔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通过热熔连接或车缝连接形成所述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隔音膜沿着穿孔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通过第三粘结层连接形成所述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三粘结层为TPU膜。其中,所述第三粘结层为热熔性TPU膜。其中,所述第一隔音膜、第二隔音膜分别为热熔性TPU膜,所述第一隔音膜与海绵本体的第一端面热熔连接,所述第二隔音膜与海绵本体的第二端面热熔连接,所述第一隔音膜沿着穿孔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通过热熔连接形成所述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隔音膜、第二隔音膜的厚度分别为0.01?0.2mm,例如0.05mm、0.lmm、0.12mm、0.15mm、0.18mm0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海绵的耳机耳套,包括呈壳体状的套体,所述海绵填充于该套体内。其中,所述套体为皮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海绵的两个相对的端面上分别设置了隔音膜(即第一隔音膜和第二隔音膜),同时第一隔音膜与第二隔音膜连接形成连接部,从而将海绵本体安装在连接部外周的第一隔音膜与第二隔音膜之间。基于上述结构的海绵完全与开设在海绵本体上的通孔(即声音通道)相隔离,避免海绵吸收耳机的声音而导致声音分散的情况,进而有利于耳机声音的稳定性。另外,本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制备简单,利于工业化、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海绵的俯视结构不意图;图2为沿图1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海绵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海绵本体I,海绵本体I具有通孔9,通孔9为耳机的声音提供了声音通道。海绵本体I的形状不固定,根据具体耳机耳套的形状而定,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图形等,通孔9的形状也不固定,其目的只是为耳机声音提供声音通道。在本实施例中,通孔9的截面为圆形,海绵本体I整体呈环状。海绵本体I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隔音膜2,与第一端面相对的海绵本体I的第二端面设有第二隔音膜4,第一隔音膜2、第二隔音膜4分别设有与通孔9相通的穿孔6,穿孔6也为圆形孔,且直径小于通孔9的直径。第一隔音膜2沿着穿孔6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4连接形成连接部3,海绵本体I位于连接部3、第一隔音膜2与第二隔音膜4形成的空间内,即第一隔音膜2、第二隔音膜4连同连接部3将海绵与通孔9隔离开,避免了海绵本体I吸收声音。本实施例的第一隔音膜2、第二隔音膜4的厚度分别为0.01?0.2mm,例如0.05mm、0.lmm、0.12mm、0.15mm、0.18mm0为了固定第一隔音膜2、第二隔音膜4在海绵本体I上的位置,第一隔音膜2与海绵本体I的第一端面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7,第二隔音膜4与海绵本体I的第二端面之间设有第二粘结层8。第一粘结层7、第二粘结层8可采用常规的用于粘结海绵与隔音膜的胶粘剂。第一隔音膜2、第二隔音膜4可采用具有隔音功能的薄膜,例如TPU膜、PVC膜、PU膜、PPS膜、TPU膜、PVB膜或PET膜。连接部3的形成可采用如下方式:第一隔音膜2沿着穿孔6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4通过热熔连接或车缝连接。为了简化生产工艺并节约成本,连接部3采用热熔连接的方式形成。采用本实施例的海绵制成的耳机耳套,包括呈壳体状的套体,套体具体为皮套,本实施例的海绵则填充于该套体内。采用本实施例海绵的耳机避免了海绵吸收声音而导致声音分散的情况,所以,耳机声音具有较佳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海绵在制备时,先在海绵的两端面分别粘贴整片隔音膜,此时隔音膜尚未开设穿孔6,然后进行热压,热压后,第一隔音膜2与第二隔音膜4沿着通孔9的内周热熔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部分形成连接部3,连接部3内周形成穿孔6 ;热压完成后形成本实施例的海绵。制备耳机耳套时,只需将海绵填充到皮套内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海绵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在形成连接部时,第一隔音膜2沿着穿孔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4通过第三粘结层5连接,第三粘结层5为TPU膜。第三粘结层5的设置是为了防止热压过程中隔音膜破裂。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海绵的结构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第三粘结层为热熔性TPU膜。热熔性TPU膜加热后熔融,并能粘合各种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制备海绵时,热压过程中,热熔性TPU膜加热后熔融,从而将第一隔音膜和第二隔音膜粘合在一起,形成连接部。使用热熔性TPU可防止连接部在长时间使用后崩裂,从而延长了海绵的使用寿命。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海绵的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隔音膜、第二隔音膜分别为热熔性TPU膜,因热熔性TPU膜具有加热后熔融并能粘合各种材料的特性。所以本实施例的海绵省去了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第一隔音膜与海绵本体的第一端面热熔连接,第二隔音膜与海绵本体的第二端面热熔连接,述第一隔音膜沿着穿孔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通过热恪连接形成连接部。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包括海绵本体(I),所述海绵本体(I)具有通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本体(I)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隔音膜(2),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海绵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耳机耳套的海绵,包括海绵本体(1),所述海绵本体(1)具有通孔(9),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本体(1)的第一端面设有第一隔音膜(2),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的海绵本体(1)的第二端面设有第二隔音膜(4),所述第一隔音膜(2)、第二隔音膜(4)分别设有与通孔(9)相通的穿孔(6),所述第一隔音膜(2)沿着穿孔(6)的外周与第二隔音膜(4)连接形成连接部(3),所述海绵本体(1)位于连接部(3)、第一隔音膜(2)与第二隔音膜(4)形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垣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稳泰电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