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829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固定凹槽,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一预设值;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交界处的金属线。为了保证透光性,将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在透光后壳用于放置显示面板的凹槽内,并将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透光后壳与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存在交界面阴影,交界面处的光的透光率低于透光外壳其他位置的光的透过率,因此金属线设置不影响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即不影响电子设备的透光性。对于手机、智能手表等以金属线作为天线的透明电子设备,采用本申请方案设置其天线,不影响它们透光后壳的透光性,即不影响它们的透光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可包括可以探究的概念,但不一定是之前已经想到或者已经探究的概念。因此,除非在此指出,否则在本部分中描述的内容对于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而言不是现有技术,并且并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透明手机一种新型的透明电子设备,其用于封装保护的后壳为透光后壳。对于设置在线路主板外的金属线(如外接的手机天线等),由于其由金属制备而成,具有颜色,且不透光,影响透光后壳的透明性。专利技术人发现,即便将所述金属线网格化后,做成镂空的面状结构,使其能够透光,但是非镂空的部分仍具有不透光的阴影,影响透明手机的透光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不影响该通讯电子设备的透光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固定凹槽,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一预设值;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交界处的金属线。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金属线为天线。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的直径为0.05mm-0.15mm,包括端点值。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的侧面与所述固定凹槽的底面的交界线处。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的底面,且与所述交界线相邻位置。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的侧面,且与所述交界线相邻位置。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在所述固定凹槽的表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放置所述天线的天线固定槽。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透光后壳为彩色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的颜色与所述金属线的颜色不同。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透光后壳为无色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底面以及侧面的厚度为与所述天线颜色相同的光线的相消干涉厚度,光线入射所述后壳时,经过所述后壳表面反射的光线与经过所述天线表面反射后出射的光线形成相消干涉,被消除的光线颜色与所述天线的颜色相同。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天线在设定位置断开,形成尾端耦合的单极式天线。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或是智能手表。优选的,在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85%。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具有设定透光率的透光后壳,为了保证透光后壳的透光性,将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在透光后壳用于放置显示面板的凹槽内,并将其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电子设备的透光后壳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存在交界面阴影,交界面处的光的透光率低于透光外壳其他位置的光的透过率,因此所述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不影响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即不影响电子设备的透光性。因此,对于手机以及智能手表等以金属线作为天线的透明电子设备,通过本申请技术方案设置其天线,不影响它们透光后壳的透光性,即不影响它们的透光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布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天线布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布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天线布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的电子设备的需要一些金属线结构,如手机以及智能手表等,都需要以金属线结构的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对于采用透光后壳的电子设备,正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述,即便将金属线网格化后,做成镂空面状结构,使其能够透光,但是由于非镂空部分仍具有不透光的阴影,仍会影响透光后壳的光的透过率,即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透光性。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对于具有透光后壳的透明电子设备,透光后壳与显示面板的交界处存在交界面阴影,可将所述金属线设置在所述交界面处。基于上述研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按键指示输出功能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面板;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固定凹槽,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一预设值;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交界处的金属线。电子设备的透光后壳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交界面处存在交界面阴影,交界面处的光的透光率低于透光外壳其他位置的光的透过率,因此所述电子设备的金属线设置不影响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即不影响电子设备的透光性。因此,对于手机以及智能手表等以金属线作为天线的透明电子设备,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其天线,不影响它们透光后壳的透光性,即不影响它们的透光性。以上是本申请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高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基于上述思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透光后壳1、显示面板以及金属线3。其中,所述透光后壳1设置有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电路板的腔室2。所述透光后壳1的上表面,在所述腔室四周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凹槽5。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其他部件结构的描述,所述显示面板以及电路板未在图1中示出。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固定凹槽,所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一预设值;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交界处的金属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透光后壳,所述透光后壳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固定凹槽,所
述透光后壳的透光率大于一预设值;
设置在所述固定凹槽与所述显示面板交界处的金属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为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的直径为
0.05mm-0.15mm,包括端点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
固定凹槽的侧面与所述固定凹槽的底面的交界线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
固定凹槽的底面,且与所述交界线相邻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设置在所述
固定凹槽的侧面,且与所述交界线相邻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辉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