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新乐专利>正文

一种穿刺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453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神经外科手术颅内血肿穿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引流管,包括相套接的引流内管和引流外管,两管的两外端通过闭合端面相连,其中入口处的闭合端面上均匀分布有4个通孔;所述的引流内管的出口端的内壁和引流外管的出口端的外壁上都均匀开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精确度高,血肿分解较为均匀,可以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神经外科手术颅内血肿穿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引流管
技术介绍
由于高血压或者外伤出血造成颅脑内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颅脑穿刺治疗,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较高,颅内血肿传统的外科治疗分为开颅血肿清除和穿刺引流吸除血肿,开颅血肿清除需全麻,费用大,创伤大,对患者打击大,受患者年龄、病情、身体状况及医院条件限制。对于颅内血肿患者,临床常采用放置血肿腔引流管,反复多次注射尿激酶促进血肿排出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可反复注射的颅内血肿腔引流管。现有技术的引流管应用时一端放置于颅内血肿腔,另一端出颅接引流袋。每次注射尿激酶时,均需打开引流管根部接头,连接注射器,注射完成后又需要连接引流袋,既操作复杂,又难以保证无菌,可能导致颅内逆行感染。同时要将接头前已引流出的引流液先带回颅内,才能注入尿激酶,而颅内出血患者颅内压较高,部分处于临界边缘,有时多注射数毫升就有可诱发脑疝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的颅脑部穿刺引流管。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和引流管末端内壁上的4根内管,内管通过引流管外壁与4根注射管相连通,4根注射管的末端合并在一起,与注射装置相连;在内管末端和引流管末端之间的外部设置有外接管,外接管一端与引流管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为可拆卸封闭口,可同时实现颅内压监测;所述的内管的前端上开有孔。优选方案如下:内管的前端上开有2-6个孔。孔为一端与内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引流管内部相连通,或一端与内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引流管外部相连通中的I种或2种。使用时,尿激酶放置在注射装置内,尿激酶通过注射管注入血肿内部,设置2-6个通孔的作用是为了使尿激酶能够均匀分散到血肿表面,加速血肿分解,转换成液体通过引流管流出。此法可以做到向颅内注入尽可能少的液体,同时避免了将已经引流到引流管的弓I流液再注回到颅内,减少了颅内感染的机会。其中设置有外接管是为了方便测颅内压的装置的细管进入,旧工艺中没有单独的通道供测量装置的细管进入,或在引流管的末端直接进入,则会影响引流液的流出,或对测量装置造成污染,十分不便,外接管的设计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精确度高,注入尿激酶或其他血肿溶解物分散均匀,可加速血肿分解,可以做到向颅内注入尽可能少的液体,同时避免了将已经引流到引流管的引流液再注回到颅内,减少了颅内感染的机会。可以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前端闭合端面局部放大图;图中:1、引流管,2、孔,3、外接管,4、闭合端面,5、注射管,6、内管,7、可拆卸封闭□ O【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具体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I和引流管I末端内壁上的4根内管6,内管6通过引流管I外壁与4根注射管5相连通,4根注射管5的末端合并在一起,与注射装置4相连;在内管6末端和引流管I末端之间的外部设置有外接管3,外接管3—端与引流管I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为可拆卸封闭口 7 ;所述的内管6的前端上开有孔。内管6的前端上开有4个孔2。其中有2个孔2为一端与内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引流管I内部相连通,有2个孔2为一端与内管6相连通,另一端与引流管I外部相连通。使用时,尿激酶放置在注射装置4内,尿激酶通过注射管5注入血肿内部,设置4个通孔2的作用是为了使尿激酶能够均匀分散到血肿表面,将血肿分解掉转换成液体通过引流管I流出。其中设置有外接管7是为了方便测颅内压的装置的细管进入,旧工艺中没有单独的通道供测量装置的细管进入,或在引流管I的末端直接进入,则会影响引流液的流出,或对测量装置造成污染,十分不便,外接管7的设计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精确度高,注入尿激酶或其他血肿溶解物分散均匀,可加速血肿分解,可以做到向颅内注入尽可能少的液体,同时避免了将已经引流到引流管的引流液再注回到颅内,减少了颅内感染的机会。可以推广使用。以上已将本技术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技术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涵盖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引流管末端内壁上的4根内管,内管通过引流管外壁与4根注射管相连通,4根注射管的末端合并在一起,与注射装置相连;在内管末端和引流管末端之间的外部设置有外接管,外接管一端与引流管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为可拆卸封闭口 ;所述的内管的前端上开有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的前端上开有2-6个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孔为一端与内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引流管内部相连通,或一端与内管相连通,另一端与引流管外部相连通中的I种或2种。【专利摘要】本技术神经外科手术颅内血肿穿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引流管,包括相套接的引流内管和引流外管,两管的两外端通过闭合端面相连,其中入口处的闭合端面上均匀分布有4个通孔;所述的引流内管的出口端的内壁和引流外管的出口端的外壁上都均匀开有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体积小,精确度高,血肿分解较为均匀,可以推广使用。【IPC分类】A61B5-03, A61M25-14【公开号】CN204563267【申请号】CN201520092111【专利技术人】王新乐, 孙永红 【申请人】王新乐【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申请日】2015年2月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刺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和引流管末端内壁上的4根内管,内管通过引流管外壁与4根注射管相连通,4根注射管的末端合并在一起,与注射装置相连;在内管末端和引流管末端之间的外部设置有外接管,外接管一端与引流管内部相连通,另一端为可拆卸封闭口;所述的内管的前端上开有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乐孙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王新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