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蒙天培专利>正文

能有效防止热靴或热靴座毁损的多闪光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2014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2:13
一种多闪光灯架,包括一座板、复数个定位座、复数块止滑垫及复数条束紧带;该座板上邻近中央位置处设有一支撑螺孔,该座板上位于该支撑螺孔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组定位结构,每一组定位结构包括二定位槽孔,各该定位槽孔贯穿该座板的顶面及底面;该定位座固定至该定位槽孔中且分别外露在该座板的顶面及底面外,分别形成一上凸耳及一下凸耳,上、下凸耳上分别设有一穿孔;该止滑垫的一侧面贴附在定位槽孔间的位置,其另一侧面供置放该闪光灯的机身或灯头;该束紧带的一端固设有一扣环,该束紧带上邻近其另一端的表面上固设有一魔鬼毡,该束紧带穿过该扣环后,该魔鬼毡将该闪光灯的机身或灯头束紧且固定在该束紧带及止滑垫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多闪光灯架,尤其指一种完全无需使用到闪光灯的热靴,即能迅速且便利地将复数个不同尺寸规格的闪光灯固定至一脚架上,执行离机闪灯的补光作业,以有效防止因该脚架倾倒而造成该些闪光灯的热靴或其上无线电波触发器的热靴座发生毁损问题的多闪光灯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单眼或类单眼数字相机的售价日趋价廉物美,使用单眼或类单眼数字相机捕捉影像的摄影爱好者也随的愈来愈多,且已逐渐成为流行趋势,以期能捕捉到更为专业的影像。一般言,市售的各式单眼或类单眼数字相机上,虽均设有一内建式闪光灯,但其顶缘上亦均设有一热靴座,供使用者在其上安装一热靴式闪光灯,以在使用者拍摄景物时,能据以补光。由于,热靴式闪光灯不仅体积及重量远较摄影棚内所使用的棚灯为小及轻,且其具备远较棚灯更高的可移植性、移动性及相对便宜性,故,基于经济效益及携带上的优势,热靴式闪光灯不仅几乎已成为专业或业余摄影者在进行拍摄时的首选,亦令专业或业余摄影师愿意考虑使用更多的热靴式闪光灯,自由且尽情地展现其摄影的创意及风格。创作人乃从事专业摄影工作多年的工程师及摄影师,曾于2010年参加中国台北市举办的「国际花会丼博览会」系列活动的「诗情花艺」绘声丼影纪的摄影竞赛,并获选为「专业组」的第二名,根据创作人多年来对于许多专业或业余摄影同好的观察,近年来,由于时尚杂志及因特网所流传的热门影像,大抵为人像,其中,在公园中拍摄的唯美人像已不再是大宗,取而代之的,为在巷弄、老宅、废墟、微光…等环境所拍摄的时尚人像,以期能在特殊氛围下,呈现人像及景物的光影美感及特殊风格,风潮所及,导致许多摄影爱好者为了挑战时尚人像的拍摄手法,纷纷起而效尤,目前,许多摄影爱好者在进行户外拍摄人像的过程中,为图携带、移动及调整上的便利,所随身携带者已不再只是大大小小的反光板,而是一支支挂满热靴式闪光灯的脚架。热靴式闪光灯的闪光时间仅一瞬间,因此,如何调整闪光灯的补光角度经常成为入门摄影者必需面对的难题,虽然,众所周知,使用闪光灯无非是要补足摄影现场光线的不足,但是,对于专业摄影师而言,操弄闪光灯,调整其出光大小、光线质量、投射方向等,以平衡或增减现场光影及改变拍摄氛围,以期由操控光影变化,达成摄影者所期望的拍摄效果。据此,入门摄影者想要学会使用前述的闪光技法,首先,必需学会掌握补光的方向、颜色及质量,其中,补光方向是通过调整热靴式闪光灯的高度及方位,补光颜色是将色胶片套设在热靴式闪光灯的灯头上,补光品质则是靠无影罩、雷达罩、反光伞等控光设备去改变。市售的热靴式闪光灯可概分为原厂TTL闪光灯、副厂TTL闪光灯、手动闪光灯等三种,一般摄影者所采购的第一盏热靴式闪光灯通常均是搭配单眼数字相机使用的原厂闪光灯,原厂闪光灯虽功能齐备,但价格颇为昂贵,每盏要价约新台币16000?20000元,其不仅可上下左右摇头,作为跳灯使用之外,其背面操控面板目前亦皆为液晶面板,显示方式十分直觉,除可配合镜头变焦,自动调整曝光量外,其上更可设定各厂家的TTL离机闪灯系统,惟,最为人诟病者,乃各厂家的TTL离机闪灯系统彼此不兼容,如:Nikon的热靴式闪光灯只能使用在Nikon的单眼数字相机,Canon的热靴式闪光灯只能使用在Canon的单眼数字相机上。一般而言,热靴式闪光灯几乎都是以3号(AA)电池来作为电力来源,且是被锁在单眼数字相机的热靴座上,其闪光的投射方向因此受到限制,只能发出与相机镜头光轴平行的光线,除了导致光线平板单调外,也会在人物身旁产生浓厚的黑影,使影像变得十分强硬而不讨喜,纵然,大多数的热靴式闪光灯均可由旋转灯头,来进行跳灯摄影,但不论往上跳、左跳、右跳或向后方跳,它们所产生的光线变化仍极为有限,更何况,在许多户外摄影场合中,根本没有可供跳灯反射的墙面、天花板或物体,此外,跳灯尚有不易控制光强弱的问题,不仅硬光无法控制,柔光亦受限于跳灯的反射效果,不易调整亮部与暗部间的反差,而难以达成预期的柔光效果,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补光效果,离机闪灯的技法乃应运而生。所谓「离机闪灯」(Off-Shoe flash)就是将闪光灯以离开热靴座的方式,进行补光,原本仅是指使用延长线把闪光灯拿到别处使用,然而,随着科技日益进步,离机闪光灯尚能以光触发、红外线或无线电波等方式,进行补光;意即,随着离机闪光灯的多元化触发方式,不仅使补光自由度变大,离机闪灯亦成为许多摄影者越来越喜欢使用的补光方法。目前,使用数盏离机闪光灯来打亮景物及其周边环境,是许多商业或网拍摄影上极为常见的拍摄手法,离机闪灯的最大用途主要是消除景物阴影,以人像摄影为例,如果闪光灯仅是插在相机的热靴座上,拍摄时往往会在人物的侧方或正后方产生明显的阴影,反之,如果能将闪光灯自相机的热靴座上拔下,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及高度,且让闪光灯能够接收相机的拍摄指令,将使所拍摄的人物脸部层次更为清晰,且令背景更为明亮。按,离机闪灯通常需使用一条PC传输线,或原厂的TTL闪灯延长线,来连接相机与离机闪光灯,其中,TTL闪灯延长线的一端设有热靴座,供插接至离机闪光灯,其另一端则可接到相机的热靴座,在拍摄景物时,可请助手手持或使用脚架,将离机闪光灯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及高度,然而,无论使用TTL闪灯延长线或PC传输线,均有其长度限制,以原厂TTL闪灯延长线为例,一般顶多能延长1.5公尺左右,虽然,许多独立厂商亦设计了长达3.6公尺以上的兼容延长线,但是,摄影者在调整闪光灯的位置及角度时,经常会因误踩或误绊散落一地的延长线,而导致离机闪光灯连同相机摔倒损坏,为解决此一问题,以无线触发方式触发离机闪光灯,即成为许多专业级摄影人士一致推荐的最佳补光方式。无线触发离机闪光灯的方式主要概分为光触发及无线电波触发等方式,其中,光触发所使用的光触发传感器,乃无线电波触发普及前摄影师们常用的小道具,使用时,通常是将一离机闪光灯安装至一光触发传感器的热靴座上,该光触发传感器上设有一电眼,能侦测现场的闪光,只要相机闪灯击发,该光触发传感器就能感知;然而,由于光触发传感器极易受室外太阳光及现场障碍物的干扰,故随着无线电波触发器的专利技术,光触发传感器极已日渐式微;无线电波触发所使用的触发器则可概分为无线电波触发器和红外线触发器两种,目前主流是使用射频信号技术的无线电波触发器;一般而言,无线电波触发器上设有一发射器及一接收器等两个单元,除完全不受室外太阳光影响之外,在拍摄现场遇有障碍物或不规则杂物时,也不会受到干扰,此外,若其接收器或发射器被障碍物、器材或人身遮挡,只要在有效距离范围内,仍能成功触发引闪;红外线触发器(如:Nikon iTTL或CanonETTL)的室外有效距离仅15公尺左右,但无线电波触发器在无遮蔽处,理论上,都可达30?100公尺的有效距离。目前,使用前述无线离机闪灯者,请参阅图1所示,均是先将复数个离机闪光灯10分别安装至一无线电波触发器11的热靴座111上;其次,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再将该些无线电波触发器11连同其上的离机闪光灯10分别安装至一公知多闪光灯架12、14的热靴座121、141上;最后,再将该多闪光灯架12、14组装至一脚架13的云台上;嗣,将该脚架13定位在适当的位置及高度后,再视实际需要,对各该离机闪光灯10的灯头101角度及方向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能有效防止热靴或热靴座毁损的多闪光灯架,其特征是,包括:一座板,其上邻近中央位置处开设有一支撑螺孔,该支撑螺孔供一脚架的云台螺杆锁固于其中,该座板上位于该支撑螺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一组定位结构,其中,每一组定位结构包括二第一定位槽孔,各该第一定位槽孔贯穿该座板的顶面及底面;复数个第一定位座,该第一定位座能被固定至该第一定位槽孔中,且其二相对侧分别外露在该座板的顶面及底面外,且分别形成一第一上凸耳及一第一下凸耳,该第一上凸耳及第一下凸耳上分别开设有一穿孔;复数块第一止滑垫,该第一止滑垫的一侧面贴附在该座板上位于每一定位结构的该些第一定位槽孔间的位置,其另一侧面供置放该闪光灯的机身或灯头;及复数条第一束紧带,该第一束紧带的一端固设有一第一扣环,该第一扣环的外径大于该第一上凸耳或第一下凸耳的穿孔,该第一束紧带上邻近其另一端的表面固设有一第一魔鬼毡,在该第一束紧带的另一端依序穿过二对应的第一上凸耳或第一下凸耳,且穿过该第一扣环后,该第一魔鬼毡紧固地至贴附至该第一束紧带的一对应表面上,进而将该闪光灯的机身或灯头束紧且固定在该第一束紧带及第一止滑垫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天培
申请(专利权)人:蒙天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