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曲折线段增加电阻值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457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通过一导线耦接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一控制电路,包含:一主电极部,具有一第一边;一次电极部,具有一第二边;以及一连接部,与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相连以连接该主电极部及该次电极部;其中,该连接部的长度小于该第一边的长度及该第二边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尤其是关于利用曲折线段增加电阻值的自 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其是已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与控制电路的配置图。感应区域100 包含多个电极,至少包含电极110、电极111及电极112,其中110及111为成对电极。每一 电极通过导线连接至控制电路130,举例来说,电极110通过导线120连接至控制电路130, 电极112通过导线121连接至控制电路130,控制电路130依据电极上感应电容的变化来判 断触控的位置及时间长短等信息。因为每个电极与控制电路130的距离不同,导线的长度 将影响各电极对应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如本
技术人员所周知,导线的电阻与导 线的长度成正比,若如图1的已知电极与控制电路配置,原则上距离控制电路130愈远的电 极其对应控制电路130的等效电阻就愈大。各电极的等效电阻不相等将造成电路设计上的 困难以及影响控制电路130判断的准确度,如果能够调整个别电极对应控制电路130的等 效电阻,可以在电路的设计上增加许多弹性,并有助于改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效能及准确 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曲折线段增加电阻值的 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以增加电路设计的弹性以及触控准确度。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通过一导线耦接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 一控制电路,包含:一主部;以及一曲折部,连接该主部;其中该曲折部借由曲折线段增加 该电极对应该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值。 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了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通过一导线耦接该自容式触控面板 的一控制电路,包含:一主电极部,具有一第一边;一次电极部,具有一第二边;以及一连接 部,与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相连以连接该主电极部及该次电极部;其中,该连接部的长度小 于该第一边的长度及该第二边的长度。 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曲折线段增加电阻值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能够弹性设计各电 极对应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相较于已知的电极,本专利技术可以依据电极与控制电路的距离 设计电极的曲折线段的长度,以平衡因导线长度不一所造成的等效电阻的误差,更可以借 由改变电阻来调整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以滤除会影响触控准确度的突波。【附图说明】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 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已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与控制电路的配置图; 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加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的等效电阻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B为曲折部210B的子线段划分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C为曲折部210B的子线段划分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图1的成对电极110及111的放大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加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的等效电阻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增加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的等效电阻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导线与电极的连接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导线与电极的连接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图8为已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充放电周期的示意图。 图中元件标号说明: 100感应区域 110、111、112、210、211、410、411、510、511 电极 120、121、212、213、412、413、512、513 导线 130控制电路 210A、211A、510A、511A 主部 210B、211B、510B、511B 曲折部 210C、211C、510C、511C 连接部 210B-l、210B-2、210B-3、210B-4、210B-5 子线段【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内容的技术用语是参照本
的习惯用语,如本说明书对部分用语 有加以说明或定义,该部分用语的解释是以本说明书的说明或定义为准。 本专利技术的披露内容包含利用曲折线段增加电阻值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能够 弹性调整每个电极对应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
技术人 员能够依本说明书的披露内容来选择等效的电极图样来实现本专利技术,亦即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并 不限于后叙的实施例。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利用曲折线段增加电阻值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所 包含的材质及制作方法可能为已知,因此在不影响该电极设计图样的充分披露及可实施性 的前提下,以下说明对于已知的细节将予以节略。 请参阅图2A,其是本专利技术的增加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的等效电阻的一实施例的 示意图。图中所示的电极210及电极211为成对电极,与图1中的成对电极110及111相 似。电极210包含未制作成曲折线段(或称为蛇线,Serpentine trace)的部分,以下称之为 主部210A,以及包含一曲折线段的曲折部210B,电极211包含主部211A,以及曲折部211B。 曲折部210B经由导线212连接至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未绘示),曲折部211B经由导线213 连接至触控面板的控制电路。以下将借由比较成对电极210及211与成对电极110及111 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曲折部如何增加电极的面电阻。 成对电极110及111的面积实质上相等,形状通常为三角形或近似三角形,三角形 例如是直角三角形或其他种类的三角形,近似三角形例如三角形的锐角部分由一极短的边 取代,如图3所示,其是图1的成对电极110及111的放大图,该短边的长度为X,当电极110 及电极111的高度h远大于短边长x时,电极110及电极111的形状就愈接近三角形。电 极110及电极111的面电阻可以由以下的计算方式取得:【主权项】1.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通过一导线耦接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一控制电路,包 含: 一主部;以及 一曲折部,连接该主部; 其中该曲折部借由曲折线段增加该电极对应该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值。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导线耦接该曲折部。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导线耦接该主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曲折部包含多个平行 的子线段。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子线段的宽度实 质相等,该多个子线段的加总长度相关于该电极对应该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值。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多个子线段的间距实 质相等。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自容式触控面板另包 含与该电极相邻的一另一电极,耦接该控制电路,该另一电极包含: 一另一曲折部; 其中,该曲折部的高度与该另一曲折部的高度实质相等。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另一曲折部包含多个 平行的另一子线段,该多个另一子线段的宽度与该曲折部的该多个子线段的宽度实质相 等,并且该多个另一子线段的间距与该多个子线段的间距实质相等。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含一电容, 该电极对应该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与该电容形成一低通滤波器。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还包含另一曲折部,其中该另一曲折 部连接该主部并与该曲折部不相连。11.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通过一导线耦接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一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利用曲折线段增加电阻值的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的电极,通过一导线耦接该自容式触控面板的一控制电路,包含:一主部;以及一曲折部,连接该主部;其中该曲折部借由曲折线段增加该电极对应该控制电路的等效电阻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国强陈建铨郭朝扬
申请(专利权)人: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