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41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中设置有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至少一组生物反应组,所述生物反应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生物膜,所述生物膜之间具有封闭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生物膜为中空式组件,该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硅橡胶膜或疏水性聚合膜和处于内侧的填料,所述填料为纤维填料;还包括设置在反应池底部和/或侧壁上的推流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于提高传氧效率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便于控制污水处理工艺参数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污水具有良好的适应、缓冲能力、处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
技术介绍
当前,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据联合国世界资源研宄所研宄报道,世界水资在质和量的方面都面临着比其它资源和比以往都更为严峻的局面。据统计全球每年工业用水量上万亿m3,而这一现象世界各地状况极不相同,需求量与有限的可以用水资源极不适应,并且全世界每年排向自然水体的工业和生活废水也为千亿m3,造成35%以上的淡水资源受到污染,因而治理水体污染将尤为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快慢将依据可利用水资源的状况而确定。我国的水资源也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大量工业废水不达标外排,绝大部分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广大农村地区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对地表水影响日趋严重。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己受到水质恶化和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威胁。由于全国80%左右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地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我国城市水资源质量也较差,大部分城市和地区地下水位连续下降,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形势相当严峻。造成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是大量生产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或虽经处理但未达标。这些未得充分利用的废水即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迫切需要进行资源化利用。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迀移范围广,而且危害大、处理难度大,一直是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中,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不仅在水中存在时间长、迀移范围广,而且危害大、处理难度大,一直是环保领域的一个重要研宄课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达到目的: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包括反应池,所述反应池中设置有生物反应器,所述生物反应器包括至少一组生物反应组,所述生物反应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生物膜,所述生物膜之间具有封闭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生物膜为中空式组件,该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硅橡胶膜或疏水性聚合膜和处于内侧的填料,所述填料为纤维填料;还包括设置在反应池底部和/或侧壁上的推流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相互平行的生物膜之间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通入空气或氧气,这样,生物膜的两侧分别为氧气侧和反应侧,此情况可从氧气与膜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两个方面,便于氧气传递至膜系统中,利于提高传氧效率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由于相较于传统气泡曝气结构,由于氧气与生物膜接触面积一定,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便于控制污水处理工艺参数的优点。设置的推流器用于为反应池内液体提供动力以强化所述池内液体的流动,利于反应池内液体与生物反应器的充分接触,利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效率。采用生物膜为中空式组件的结构设置,便于通过其内侧的填料增加生物膜上活性菌落的种类和数量,这样有利于增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的适应能力。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为使得进入到反应池的污水能够有效的与生物反应器接触,还包括设置在反应池侧壁上的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位于生物反应器的下方,所述出水管位于生物反应器的上方。为实现污水能够在反应池中均匀的流动,利于有机质去除率,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不止一个。为便于反应池中污泥的排出,所述反应池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尽口。为提高本反应池的污水处理能力,所述生物反应组为多组,且生物反应组在反应池的深度方向上呈层叠分布,每组生物反应组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5cm。为减小因为污泥沉淀引起的处理不充分的缺陷,所述推流器为轴流泵,且所述轴流泵的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以上推流器的动力利于减少或避免污泥沉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相互平行的生物膜之间通过进气管和出气管通入空气或氧气,这样,生物膜的两侧分别为氧气侧和反应侧,此情况可从氧气与膜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两个方面,便于氧气传递至膜系统中,利于提高传氧效率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由于相较于传统气泡曝气结构,由于氧气与生物膜接触面积一定,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便于控制污水处理工艺参数的优点。2、采用生物膜为中空式组件的结构设置,便于通过其内侧的填料增加生物膜上活性菌落的种类和数量,这样有利于增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的适应能力。3、设置的推流器用于为反应池内液体提供动力以强化所述池内液体的流动,利于反应池内液体与生物反应器的充分接触,利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分别为:1、生物反应器,2、反应池,3、进气管,4、进水管,5、出水管,6、出气管,7、生物膜,8、排尽口,9、推流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包括反应池2,所述反应池2中设置有生物反应器I,所述生物反应器I包括至少一组生物反应组,所述生物反应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生物膜7,所述生物膜7之间具有封闭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6,所述生物膜7为中空式组件,该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硅橡胶膜或疏水性聚合膜和处于内侧的填料,所述填料为纤维填料;还包括设置在反应池2底部和/或侧壁上的推流器9。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相互平行的生物膜7之间通过进气管3和出气管6通入空气或氧气,这样,生物膜7的两侧分别为氧气侧和反应侧,此情况可从氧气与膜的接触时间和接触面积两个方面,便于氧气传递至膜系统中,利于提高传氧效率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同时,由于相较于传统气泡曝气结构,由于氧气与生物膜7接触面积一定,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便于控制污水处理工艺参数的优点。设置的推流器9用于为反应池2内液体提供动力,以强化所述池内液体的流动,利于反应,2内液体与生物反应器I的充分接触,利于提高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效率。采用生物膜7为中空式组件的结构设置,便于通过其内侧的填料增加生物膜7上活性菌落的种类和数量,这样有利于增强本专利技术的污水的适应能力。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1,为使得进入到反应池2的污水能够有效的与生物反应器I接触,还包括设置在反应池2侧壁上的进水管4和出水管5,所述进水管4位于生物反应器I的下方,所述出水管5位于生物反应器I的上方。为实现污水能够在反应池2中均匀的流动,利于有机质去除率,所述进水管4和出水管5均不止一个。为便于反应池2中污泥的排出,所述反应池2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尽口 8。为提高本反应池2的污水处理能力,所述生物反应组为多组,且生物反应组在反应池2的深度方向上呈层叠分布,每组生物反应组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5cm。为减小因为污泥沉淀引起的处理不充分的缺陷,所述推流器9为轴流泵,且所述轴流泵的轴线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以上推流器9的动力利于减少或避免污泥沉淀。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技术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于增大交互界面面积的处理池,包括反应池(2),所述反应池(2)中设置有生物反应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器(1)包括至少一组生物反应组,所述生物反应组包括两块相互平行的生物膜(8),所述生物膜(7)之间具有封闭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连接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6),所述生物膜(7)为中空式组件,该组件包括处于外侧的硅橡胶膜或疏水性聚合膜和处于内侧的填料,所述填料为纤维填料;还包括设置在反应池(2)底部和/或侧壁上的推流器(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向廷王刚张仁友张仁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和鼎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