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尖椒的周年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96112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8 01:00
亮剑尖椒的周年栽培方法,属于作物培育种植技术领域;采用土壤处理、嫁接育苗、高畦保根、增光补碳、物理防病、生物治虫多技术环节新的综合栽培模式;其有益效果是:对设施栽培尖椒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主要原因是尖椒植株适应性、营养保证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诸多问题,通过近5年来的研究探索,研究发明专利技术了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因而达到设施栽培植株健壮、产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达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属于经济作物培育种植

技术介绍
亮剑尖椒新品种,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发展保护地周年生产栽培试验研发项目,于5年前引进开展试种示范与推广的,由于该品种较抗弱光和较耐低温,特别是在相对较弱光照条件下也可以有足够的花朵无粉或少粉座果,而且对温度及土壤养分需求都不同于当地尖椒主栽品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土壤处理、嫁接育苗、高畦保根、增光补碳、物理防病、生物治虫多技术环节新的综合栽培模式,获得高产、高质量的安全农产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具体方法如下:a)土壤处理、空间灭菌:用专门的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处理栽培床土壤,温室大棚设施高温闷棚,不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农药及速效化肥;b)新法嫁接、变温控制:按照时间苗龄和生理苗龄综合考虑,分段控制温度和昼夜温差,在保证嫁接苗短时间内接口良好愈合,促进苗期阶段发育的基础上,以不同时段给以不同温度管理措施,确保秧苗叶数、苗高、茎粗及花芽分化等生理指标都符合壮苗标准要求;c)高畦黑膜、单行密植:根据尖椒根系弱及根群分布范围小特性,用大孔穴盘培育适龄壮苗,为护根保根定植创造条件,采用高垄畦并覆盖黑色地膜,膜下软管滴管的免耕栽培形式,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扩大根群,增加有效根数及营养吸收,促使尖椒植株生长旺盛;d)增光控湿、适时补碳:根据尖椒生长需光特点,苗期就开始按照棚室环境条件及光强、光量,分时段补给CO2气肥,在管理环节上特别注重棚室采光和后墙张挂镀铝膜增光技术,合理控制昼夜温差,增加光合产物积累,降低植株呼吸消耗;e)色板黏虫、物理防病: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不用或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要求,采用空间电场、声波助长仪等物理的方法防控病害;用生物杀虫灯、黄、蓝粘虫板及性诱剂等物理及生物方法防治虫害。,其有益效果是:对设施栽培尖椒产量低、质量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宄,发现主要原因是尖椒植株适应性、营养保证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诸多问题,通过近5年来的研宄探索,研宄专利技术了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因而达到设施栽培植株健壮、产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达标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做具体如下说明: a)土壤处理、空间灭菌:用专门的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处理栽培床土壤,温室大棚设施高温闷棚,不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农药及速效化肥; b)新法嫁接、变温控制:按照时间苗龄和生理苗龄综合考虑,分段控制温度和昼夜温差,在保证嫁接苗短时间内接口良好愈合,促进苗期阶段发育的基础上,以不同时段给以不同温度管理措施,确保秧苗叶数、苗高、茎粗及花芽分化等生理指标都符合壮苗标准要求; C)高畦黑膜、单行密植:根据尖椒根系弱及根群分布范围小特性,用大孔穴盘培育适龄壮苗,为护根保根定植创造条件,采用高垄畦并覆盖黑色地膜,膜下软管滴管的免耕栽培形式,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扩大根群,增加有效根数及营养,促使尖椒植株生长旺盛; d)增光控湿、适时补碳:根据尖椒生长需光特点,苗期就开始按照棚室环境条件及光强、光量,分时段补给CO2气肥,在管理环节上特别注重棚室采光和后墙张挂镀铝膜增光技术,合理控制昼夜温差,增加光合产物积累,降低植株呼吸消耗; e)色板黏虫、物理防病: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不用或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要求,采用空间电场、声波助长仪等物理的方法防控病害;用生物杀虫灯、黄蓝粘虫板及性诱剂等物理及生物方法防治虫害。 具体栽培模式如下: O地块选择: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建设温室及塑料大棚设施,并对栽培床土壤进行处理、空间高温灭菌的防病杀虫措施; 2)整地施肥:每667m2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kg,混以豆柏150kg做为基肥,并用复合肥补充主要营养元素,施肥比例是磷肥为总施肥量的40%,氮肥和钾肥为总施肥量的60%,基肥以撒施后深翻25cm?30cm耙平后待用,肥料施用符合NY/T394— 2000要求; 3)育苗设施:选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育苗,夏秋季育苗配有防虫网和遮阳网,育苗前对育苗设施全封闭进行日光高温消毒处理,焖棚3d?4d,创造能够满足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4)育苗基质:选用无病虫源的草炭和蛭石或珍珠岩,按2: I比例配制营养基质,基质的空隙度60%,p H值6?7,速效磷10mg / kg,速效钾10mg / kg,速效氮150mg / kg,疏松、保肥、保水、矿质营养完全; 5)种子处理:取康朴凯普克,即:海藻酸20g/L,300倍液,把种子放入药液中浸泡20min,防治猝倒病,消毒后的种子用冷水浸泡6h?8h后捞出洗净晾干表皮水分待播种,已包衣处理的小包装种子亦可不进行处理和浸种催芽直接播种; 6)播种期:根据栽培季节,育苗方法和壮苗指标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每667m2栽培面积用种量20g?30g,选用50孔穴盘育苗,用手提气吸式单粒播种机播种,用普力克,即:霜霉威盐酸盐,兑水500倍喷洒床面,防治苗期猝倒病,用药量5?8 g / m2先播种砧木种子,7d?1d后播种接穗种子,冬、春季苗龄60d?70d,夏、秋季45d?50d,主茎高为20cm?25cm,茎粗0.4cm?0.6cm,主茎着生叶片7片?10片; 7)播种后管理:第一阶段:从播种到出苗,床温要维持在28V?30°C的高温,出苗后要适当降温降湿,第二阶段:从出现真叶到3片真叶,白天保持25 V?28°C,夜间18°C?22°C,3片真叶后,白天23-26°C,夜间13-16。。; 8)嫁接:砧木采用50个孔的大孔穴盘育苗,接穗选用小孔穴盘或普通平盘育苗,待砧木苗4叶I心、接穗苗3叶I心时开始嫁接。嫁接后3d?4c!内,苗床覆盖地膜小拱棚保湿,并给以较高温度促进接口愈合,白天30°C,夜间20°C左右,此后开始逐渐放风,先放小风,中午可拉大风口,定植前7d?1d应降温降湿炼苗,白天20°C?25°C,夜间13°C?15°C,嫁接到定植前应有25d?30d的生长期; 9)定植:定植的关键技术是“高畦黑膜、单行密植”,黑色地膜保护尖椒根系范围土壤疏松度和保持土壤水分,让尖椒根系吸收足够的营养。在处理过的栽培床上做成畦面宽70cm?80cm,沟宽30cm?40cm,沟深不少于16cm,畦中间预先开一小沟,作为日后管理时的膜下软管滴管水沟,然后覆盖黑色地膜,采取单行等距定植,每穴单株,行株距为IlOcmX30cm ; 10)田间前期管理:冬季地温较低时尖椒不易发根,根系弱,定植前已浇足底水的土壤可不再浇水,到门椒开始伸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亮剑尖椒的周年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方法如下:a)土壤处理、空间灭菌:用专门的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机处理栽培床土壤,温室大棚设施高温闷棚,不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农药及速效化肥;b)新法嫁接、变温控制:按照时间苗龄和生理苗龄综合考虑,分段控制温度和昼夜温差,在保证嫁接苗短时间内接口良好愈合,促进苗期阶段发育的基础上,以不同时段给以不同温度管理措施,确保秧苗叶数、苗高、茎粗及花芽分化等生理指标都符合壮苗标准要求;c)高畦黑膜、单行密植:根据尖椒根系弱及根群分布范围小特性,用大孔穴盘培育适龄壮苗,为护根保根定植创造条件,采用高垄畦并覆盖黑色地膜,膜下软管滴管的免耕栽培形式,提高土壤的孔隙度,扩大根群,增加有效根数及营养,促使尖椒植株生长旺盛;d)增光控湿、适时补碳:根据尖椒生长需光特点,苗期就开始按照棚室环境条件及光强、光量,分时段补给CO2气肥,在管理环节上特别注重棚室采光和后墙张挂镀铝膜增光技术,合理控制昼夜温差,增加光合产物积累,降低植株呼吸消耗;e)色板黏虫、物理防病: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不用或减少使用化学农药的要求,采用空间电场、声波助长仪等物理的方法防控病害;用生物杀虫灯、黄蓝粘虫板及性诱剂等物理及生物方法防治虫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延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绿晨果蔬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