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忠民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502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包括注水器本体,所述注水器本体上端设有手把,中部设有进水管,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之间设有踩板,所述出水孔下方设有挤压部;通过踩踏踩板将挤压部挤压土壤,使注水器进入土壤内部,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注水器本体内,通过出水孔注入土壤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注射的形式对土壤进行定点给水,避免了以往的全地表给水时,大部分水未被作物吸收时易蒸发的浪费现象;在注射完毕后,用少量的土封口,可防止毛细管现象,保持水分不被蒸发;在注水产生的泥浆中扦插枝条,泥浆隔离透气,保住了水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土壤注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农作物的灌溉,多采用喷头、喷管喷(浇)灌;地面水沟、水管排灌;地下埋管滴灌。在前述灌溉方式中,滴灌最省水,但也还是全地表給水,蒸发面积大。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趋势下,其未被利用部分也不应被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防止地表水蒸发的情况下进行灌溉,且能够不破坏表土结构,更有利于扦插枝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包括注水器本体,所述注水器本体上端设有手把,中部设有进水管,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之间设有踩板,所述出水孔下方设有挤压部;通过踩踏踩板将挤压部挤压土壤,使注水器进入土壤内部,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注水器本体内,通过出水孔注入土壤内。优选的,所述注水器本体为长度0.8m~l.2m的铁管,所述铁管内径为5cm~8cm。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呈与注水器本体30° ~60°夹角焊接在注水器本体的外壁上,进水管长度为5cm~8cm,内径为2cm~4cm。优选的,所述出水孔为圆孔,个数为1~6个,孔径为0.5cm~l.5cm。优选的,所述挤压部与注水器本体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挤压部呈锥形。优选的,所述踩板通过顶丝与注水器本体连接。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注射的形式对土壤进行定点给水,避免了以往的全地表给水时,大部分水未被作物吸收时易蒸发的浪费现象;2、在注射完毕后,用少量的土封口,可防止毛细管现象,保持水分不被蒸发;在注水产生的泥浆中扦插枝条,泥浆隔离透气,保住了水分;3、通过设置踩板,且踩板通过顶丝与注水器本体相连,一方面通过踩踏踩板使注射器本体进入土壤,方便省力,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顶丝,可根据不同需要调节踩板的高度,方便实用;4、通过设置锥形挤压部,方便注水器本体进入土壤,方便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水器本体;2、手把;3、进水管;4、出水孔;5、踩板;6、顶丝;7、挤压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包括注水器本体1,注水器本体I上端设有手把2,中部设有进水管3,下端设有出水孔4,进水管3与出水孔4连通;进水管3与出水孔4之间设有踩板5,踩板通过顶丝与注水器本体连接,可通过顶丝调节踩板的高度;出水孔4下方设有挤压部7,挤压部与注水器本体为可拆卸连接,挤压部呈锥形,尖端向下设置;通过踩踏踩板5将挤压部7挤压土壤,使注水器进入土壤内部,水源通过进水管3进入注水器本体I内,通过出水孔4注入土壤内。注水器本体为长度0.8m~l.2m的铁管,铁管内径为5cm~8cm。进水管呈与注水器本体45°角(45°是本技术的最优选择,进水管与注水器本体之间夹角在30° ~60°之间均能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焊接在注水器本体的外壁上,进水管长度为5cm~8cm,内径为2cm~4cm。通过将进水管与注水器本体设置一定夹角,可使注水器本体内部压力平衡,有利于连通。出水孔为圆孔,个数为3个(3个出水孔是本技术的最优选择,出水孔设置在1~6个之间均能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孔径为0.5cm~l.5cm。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土壤注水器竖直立在土地表面,双手握住把手,用脚踩踏踩板向地下用力,使注水器插入土壤中,保持相应时间使水注入土壤地下;然后拔出土壤注水器,嵌入植物枝条即可。本技术不仅可以注射水,也可以对土壤进行输液或输气,包括:注水、注肥料、注农药,也可以注气体等。本技术根据合理的压力设计,在地表面只开一个注射孔,不破坏表土疏松结构,向对于现有的地表灌溉进行了大大的改善;且在注射完毕后,用少量的土封口,可防止毛细管现象,保持水分不被蒸发;在注水产生的泥浆中扦插枝条,泥浆隔离透气,保住了水分。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水器本体,所述注水器本体上端设有手把,中部设有进水管,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之间设有踩板,所述出水孔下方设有挤压部;通过踩踏踩板将挤压部挤压土壤,使注水器进入土壤内部,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注水器本体内,通过出水孔注入土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器本体为长度0.8m~l.2m的铁管,所述铁管内径为5cm~8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呈与注水器本体30° ~60°夹角焊接在注水器本体的外壁上,进水管长度为5cm~8cm,内径为2cm~4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圆孔,个数为1—6 个,孔径为 0.5cm~l.5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与注水器本体为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呈锥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踩板通过顶丝与注水器本体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包括注水器本体,所述注水器本体上端设有手把,中部设有进水管,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之间设有踩板,所述出水孔下方设有挤压部;通过踩踏踩板将挤压部挤压土壤,使注水器进入土壤内部,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注水器本体内,通过出水孔注入土壤内。本技术通过注射的形式对土壤进行定点给水,避免了以往的全地表给水时,大部分水未被作物吸收时易蒸发的浪费现象;在注射完毕后,用少量的土封口,可防止毛细管现象,保持水分不被蒸发;在注水产生的泥浆中扦插枝条,泥浆隔离透气,保住了水分。【IPC分类】A01G25-06【公开号】CN204540218【申请号】CN201420855091【专利技术人】李忠民 【申请人】李忠民【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土壤注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水器本体,所述注水器本体上端设有手把,中部设有进水管,下端设有出水孔,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出水孔之间设有踩板,所述出水孔下方设有挤压部;通过踩踏踩板将挤压部挤压土壤,使注水器进入土壤内部,水源通过进水管进入注水器本体内,通过出水孔注入土壤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李忠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