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信仁专利>正文

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144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雨伞,包括:一伞柄、一中棒、一传动杆、一移动环、一移动块、一传动绳及一伞骨架。该伞柄内具有一控制电路、一传动机构及一按键;该中棒具有一管体,该管体上具有一导槽及一滑槽,该滑槽具有二穿孔;该传动杆配置于该管体内部与传动机构组接。该移动环配置于该传动杆与中棒之间;该移动块配置于该滑槽;该传动绳穿过二穿孔与移动块及移动环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雨伞,其内部安装有自动开伞及收伞的控制传动机构,让使用者只要一只手的手指来按下伞柄上的按键,即可控制自动开伞及自动收伞的动作;并且利用按键按压来控制伞的开起及收合的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雨伞,尤指一种可以自动撑开伞布及自动收合伞布的雨伞。
技术介绍
伞除了提供我们可以遮蔽雨、雪外,还提供了遮阳的效果。因此伞在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以往在使用伞时,先以一只手握住伞柄,另一只手握住伞的下巢,将下巢顺着伞的中棒往上推动,使枢接于上巢及下巢之间的伞骨被撑开,即达到开伞作用。在收合伞时,将该下巢顺中棒往下拉动,即可达到收合伞布的目的。当使用者的手上捧有物品,又遇天气下雨要撑伞时,使用者必需先行将物品放置于地上,先将伞撑开后,再拿起物品,同样在收伞时,也是需先将物品放置于地上,将伞收合后,再将物品拿起。如此一来,将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便有自动撑开伞的结构被设计出来,在使用者手捧有物品时,使用者只要按下伞柄或伞把上的按钮后,会将伞的下巢顺着中棒自动弹起而将伞骨撑开,用户再按一次按钮就可以将伞骨收合,让使用者仅要一只手即可以达到开伞及收伞的目的。虽然,此种自动开伞及收伞的设计便于使用者使用,但是此种自动开伞的设计也只限制于折叠伞,在一般非折叠伞的结构设计上就仅能自动开伞,无法具有自动收伞的设i+o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安装有自动开伞及收伞的控制传动机构的雨伞。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雨伞,其结合于一伞骨架的下巢,包括:—伞柄,其内具有一控制电路及一传动机构,该伞柄的外部配置有一按键,该按键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一中棒,其具有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与该伞柄固接,且该管体内具有一导槽,该管体的外侧具有一滑槽,该滑槽中具有二穿孔,该二穿孔与该管体的内部相通;一传动杆,其配置于该管体的内部并与该传动机构组接,其上具有一杆体,该杆体上具有一外齿面,该杆体的一端与该传动机构结合并受该传动机构驱动;一移动环,其配置于该传动杆与该管体之间,其上具有一环体,该环体的内壁面上具有一与该外齿面啮合的内齿面;且该环体的一侧具有一滑动于该导槽中的凸部;一移动块,其配置于该滑槽;一传动绳,其与该移动块固接,并穿过该二穿孔且与该移动环的环体固定。优选地,其中该环体的凸部上具有一通孔,该通孔中具有一导线,该环体的另一侧面上具有一与该凸部相对应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中具有一用以固定该传动绳的固定部。优选地,其中该控制电路包含有:一电源供应单元;—微处理单元,其与该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一第一开关,其以该导线与该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且位于该管体的下方;一第二开关,其以该导线与该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且位于该管体的上方;一驱动单元,其与该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优选地,其中该传动机构包含有一与该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的马达及一受该马达驱动并传动该传动杆转动的传动齿轮组。优选地,其中该移动块具有一滑动于该滑槽中的滑动部,该滑动部上具有一顶部,该顶部延伸于该滑槽的外部并与该下巢组接。优选地,其中该伞骨架更包含有一伞顶、一上巢及一伞骨,该伞顶的底部上具有一与该传动杆的一端固接的固接部,该上巢固接于该伞顶,该下巢枢接于该中棒的管体外部上,该下巢具有一与该顶部组接的组接部,该上巢与该下巢之间枢接有该伞骨。优选地,其中该传动绳具有二绳体,其中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该移动块的滑动部的一端上,该绳体的另一端穿过该滑槽上方的穿孔,并固接于该凹陷部的固定部上,另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该移动块的滑动部的另一端上,另一该绳体的另一端穿过该滑槽下方的穿孔,并固接于该凹陷部的固定部上。优选地,其中该传动绳为单一绳体时,在该绳体一端与该移动块的滑动部一端固接后,再将该绳体的另一端穿过该滑槽的上方的穿孔后,再穿过该固定部,再穿过该滑槽下方的穿孔后与该移动块的滑动部的另一端固接。优选地,其中所述雨伞更包括有一电源切断器,该电源切断器具有一拉动杆、一开关及一弹性元件,该拉动杆穿过该移动环的通孔,该拉动杆上具有一位于该移动环的凸部的通孔上方的上定位部及一位于该移动环的凸部的通孔下方的下定位部,该下定位部的一端具有一球状的顶开部,该顶开部安装于该伞柄内部的开关,该开关的内部具有一上弹片组及一下弹片组,该顶开部位于二弹片组之间,且该上弹片组及该下弹片组分别与该控制电路或该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该弹性元件配置于该下定位部与该开关之间。优选地,其中该上弹片组及该下弹片组分别具有二弹片。本技术所提供的雨伞,其内部安装有自动开伞及收伞的控制传动机构,让使用者只要一只手的手指来按下伞柄上的按键,即可控制自动开伞及自动收伞的动作;并且利用按键按压来控制伞的开起及收合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雨伞结构撑开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雨伞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分解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雨伞撑开传动侧剖视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雨伞撑开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雨伞收合传动侧剖视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雨伞收合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电路方块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10为图9的电源切断器动作一示意图;图11为图9的电源切断器动作二示意图;图12为图9的电路方块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伞柄-1 ;控制电路-11 ;微处理单元-111 ;第一开关-112 ;第二开关-113 ;驱动单元-114;电源供应单元-115 ;传动机构-12 ;马达-121 ;传动齿轮组-122 ;按键-13 ;中棒-2 ;管体-21 ;导槽-22 ;滑槽-23 ;挡墙-231 ;穿孔-24、24’ ;传动杆-3 ;杆体-31 ;外齿面-32 ;移动环-4 ;环体-41 ;内齿面-42 ;凸部-43 ;通孔-44 ;凹陷部-45 ;固定部-46 ;移动块-5 ;滑动部-51 ;顶部-52 ;传动绳-6;绳体 _61、61’ ;伞骨架-7 ;伞顶-71 ;固接部-711 ;上巢-72 ;组接部_731 ;下巢-73 ;伞骨-74 ;导线-8;电源切断器-9 ;拉动杆-91 ;上定位部-911 ;下定位部-912 ;顶开部-913 ;开关-92 ;上弹片组-921 ;弹片-921a、921b ;下弹片组-922 ;弹片_922a、922b ;弹性元件-9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在配合【附图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的雨伞结构撑开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雨伞,在雨伞结构的伞柄I内安装有一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及一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在伞柄I上的按键13按下后,以启动该控制电路驱动该传动机构带动中棒上的下巢73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将伞骨74撑开及收合,以达自动开伞及收伞的动作。请参阅图2及图3,为本技术的雨伞结构分解及图2的局部分解放大示意图。如图所不:本技术的雨伞,包括:一伞柄1、一中棒2、一传动杆3、一移动环4、一移动块5、一传动绳6及一伞骨架7。该伞柄1,其内具有一控制电路11及一传动机构12。在该伞柄I外部上配置有一按键13,该按键13与该控制电路11电性连接,在该按键13按下后,使该控制电路11控制该传动机构12传动。该中棒2,为具中空状的管体21,该管体21的一端与伞柄I固接,其内具有一导槽22,该管体21外侧具有一滑槽23,该滑槽23由二相对应且断面呈L的挡墙23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伞,其结合于一伞骨架的下巢,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伞柄,其内具有一控制电路及一传动机构,该伞柄的外部配置有一按键,该按键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一中棒,其具有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与该伞柄固接,且该管体内具有一导槽,该管体的外侧具有一滑槽,该滑槽中具有二穿孔,该二穿孔与该管体的内部相通;一传动杆,其配置于该管体的内部并与该传动机构组接,其上具有一杆体,该杆体上具有一外齿面,该杆体的一端与该传动机构结合并受该传动机构驱动;一移动环,其配置于该传动杆与该管体之间,其上具有一环体,该环体的内壁面上具有一与该外齿面啮合的内齿面;且该环体的一侧具有一滑动于该导槽中的凸部;一移动块,其配置于该滑槽;一传动绳,其与该移动块固接,并穿过该二穿孔且与该移动环的环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信仁刘淑芬
申请(专利权)人:黄信仁刘淑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