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伟东专利>正文

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7128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所述的马桶圈底座与马桶圈顶座之间夹持有覆膜圈,所述的覆膜圈内设有水压室,水压室一侧设有环状活塞;出膜腔内承插有覆膜龙骨,覆膜龙骨一末端固定于环状活塞上;所述的覆膜圈底部一周开有排水口;所述的水压室一端设有圈进水阀,圈进水阀与市政给水管通过联动杆相联动;所述的放水按钮控制联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马桶圈内内置自动弹性覆膜的方式,实现了因马桶冲水而形成涡流导致细菌四处飘逸的弊端;其次,在阻挡飘逸细菌的覆膜,在每一次使用后,都会有一个自动清洗,自洁的过程,因此克服了传统即便阻挡涡流也会造成细菌粘结马桶盖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
技术介绍
马桶正式名称为座便器,是大小便用的有盖的桶。马桶的专利技术被称为一项伟大的专利技术,它解决了人自身吃喝拉撒的进出问题。后来又演变为利用虹吸、螺旋虹吸,现在最新的喷射虹吸式和超旋虹吸式等原理的抽水马桶。也有人认为抽水马桶是万恶之源,因为它消耗了大量的生活用水。马桶的分类很多,有分体的,连体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奇的品种。根据马桶盖的配套方式,还可分为普通马桶和智能马桶。智能马桶还可进一步分为自动换套智能马桶和非自动换套马桶,前者包含自动换套加冲洗、自动换套带冲洗和烘干等不同种类。在生活中有个细节问题,就是在方便完后冲水,其冲下的水流会形成一个漩涡,从而使得马桶内的空气现在一个涡流,一般这个涡流会将细菌带出马桶内。这个现象虽然可以采用才冲水的时候,先盖上马桶的方式避免,但是这种操作方式的弊端是,细菌会粘结在马桶盖上,同样造成了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从而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讲的弊端性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其主要构造有:马桶盖、马桶圈底座、覆膜圈、马桶圈顶座、水压室、环状活塞、圈进水阀、出膜腔、排水口、覆膜龙骨、覆膜、联动杆、放水按钮、市政给水管,所述的马桶圈底座与马桶圈顶座之间夹持有覆膜圈,所述的覆膜圈内设有水压室,水压室一侧设有环状活塞;出膜腔内承插有覆膜龙骨,覆膜龙骨一末端固定于环状活塞上;所述的覆膜圈底部一周开有排水口 ;所述的水压室一端设有圈进水阀,圈进水阀与市政给水管通过联动杆相联动;所述的放水按钮控制联动杆。上述的覆膜龙骨上设有覆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了马桶圈内内置自动弹性覆膜的方式,实现了因马桶冲水而形成涡流导致细菌四处飘逸的弊端;其次,在阻挡飘逸细菌的覆膜,在每一次使用后,都会有一个自动清洗,自洁的过程,因此克服了传统即便阻挡涡流也会造成细菌粘结马桶盖的弊端;此外整个装置无需额外接入电源等装置,全过程采用了联动机构,因此非常的智能化、节能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覆膜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联动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安装于马桶上的示意图。图中1-马桶盖,2-马桶圈底座,3-覆膜圈,4-马桶圈顶座,5-水压室,6-环状活塞,7-圈进水阀,8-出膜腔,9-排水口,10-覆膜龙骨,11-覆膜,12-联动杆,13-放水按钮,14-市政给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其主要构造有:马桶盖1、马桶圈底座2、覆膜圈3、马桶圈顶座4、水压室5、环状活塞6、圈进水阀7、出膜腔8、排水口 9、覆膜龙骨10、覆膜11、联动杆12、放水按钮13、市政给水管14,所述的马桶圈底座2与马桶圈顶座4之间夹持有覆膜圈3,所述的覆膜圈3内设有水压室5,水压室5 —侧设有环状活塞6 ;出膜腔8内承插有覆膜龙骨10,覆膜龙骨10 —末端固定于环状活塞6上;所述的覆膜圈3底部一周开有排水口 9 ;所述的水压室5 —端设有圈进水阀7,圈进水阀7与市政给水管14通过联动杆12相联动;所述的放水按钮13控制联动杆12。所述的覆膜龙骨10上设有覆膜11。本技术的原理结构就是采用了一种联动的机制,一般情况在按下放水按钮13时,就会由抽水马桶的水箱内的水,释放到马桶内进行冲洗。而本装置中就是通过联动杆12在按下放水按钮13过程中,首先将圈进水阀7进行了一个联动,此阀门打开,联动了市政给水管14的水压水接入,从而使得水压室5内进水,从而迫使环状活塞6推动覆膜龙骨10向外伸展,在伸展的过程中覆于其上的覆膜11会像蝙蝠翅膀那样展开,形成一个膜状的盖板,形成盖板后,联动机构行程停止,放水按钮13开启了水箱放水。完成上述过程后,由于完成伸展覆膜龙骨10其行程会到排水口 9,一旦行程到排水口 9,其水压室5内水就会被泄压,从而使得覆膜龙骨10进行一个回缩,形成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的最后过程中,由于排水口 9泄压排水,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对覆膜11进行了一次冲洗,自洁。【主权项】1.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其主要构造有:马桶盖(1)、马桶圈底座(2)、覆膜圈(3)、马桶圈顶座(4)、水压室(5)、环状活塞(6)、圈进水阀(7)、出膜腔(8)、排水口(9)、覆膜龙骨(10)、覆膜(11)、联动杆(12)、放水按钮(13)、市政给水管(14),其特征在于:马桶圈底座(2)与马桶圈顶座(4)之间夹持有覆膜圈(3),所述的覆膜圈(3)内设有水压室(5),水压室(5) 一侧设有环状活塞(6);出膜腔(8)内承插有覆膜龙骨(10),覆膜龙骨(10) —末端固定于环状活塞(6)上;所述的覆膜圈(3)底部一周开有排水口(9); 所述的水压室(5)—端设有圈进水阀(7),圈进水阀(7)与市政给水管(14)通过联动杆(12)相联动;所述的放水按钮(13)控制联动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膜龙骨(10)上设有覆膜(1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所述的马桶圈底座与马桶圈顶座之间夹持有覆膜圈,所述的覆膜圈内设有水压室,水压室一侧设有环状活塞;出膜腔内承插有覆膜龙骨,覆膜龙骨一末端固定于环状活塞上;所述的覆膜圈底部一周开有排水口;所述的水压室一端设有圈进水阀,圈进水阀与市政给水管通过联动杆相联动;所述的放水按钮控制联动杆。本技术采用了马桶圈内内置自动弹性覆膜的方式,实现了因马桶冲水而形成涡流导致细菌四处飘逸的弊端;其次,在阻挡飘逸细菌的覆膜,在每一次使用后,都会有一个自动清洗,自洁的过程,因此克服了传统即便阻挡涡流也会造成细菌粘结马桶盖的弊端。【IPC分类】A47K13-00, A47K13-24【公开号】CN204541912【申请号】CN201520251454【专利技术人】杨伟东, 李德强, 蒋波涛, 杨天霞 【申请人】杨伟东【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抽水马桶盖的联动装置,其主要构造有:马桶盖(1)、马桶圈底座(2)、覆膜圈(3)、马桶圈顶座(4)、水压室(5)、环状活塞(6)、圈进水阀(7)、出膜腔(8)、排水口(9)、覆膜龙骨(10)、覆膜(11)、联动杆(12)、放水按钮(13)、市政给水管(14),其特征在于:马桶圈底座(2)与马桶圈顶座(4)之间夹持有覆膜圈(3),所述的覆膜圈(3)内设有水压室(5),水压室(5)一侧设有环状活塞(6);出膜腔(8)内承插有覆膜龙骨(10),覆膜龙骨(10)一末端固定于环状活塞(6)上;所述的覆膜圈(3)底部一周开有排水口(9);所述的水压室(5)一端设有圈进水阀(7),圈进水阀(7)与市政给水管(14)通过联动杆(12)相联动;所述的放水按钮(13)控制联动杆(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东李德强蒋波涛杨天霞
申请(专利权)人:杨伟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