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文旭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5338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包括主立柱,主立柱上固定副立柱,主立柱的上端成型导向槽,主立柱的顶端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主立柱的导向槽内插接有丝杠,丝杠的下端插接在主立柱导向槽的底面内、上端穿过顶盖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的丝杠上成型有轴肩;丝杠上插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伸出主立柱的导向槽固定在夹板上,夹板插接在主立柱上,夹板两端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楔块,第一楔块上成型有开口朝下的第一V型槽,所述的副立柱上固定有第二楔块,第二楔块上成型有开口朝上的第二V型槽。它通过增加夹持点,夹持力度和稳定均得到提高,从而能防止夹持的复合水管在旋压过程发生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复合管加工设备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带不锈钢内衬的复合水管因其优越性能逐渐代替单一的碳钢水管,其复合水管一般分为大口径和小口径,小口径的复合水管通过拉拔设备进行拉拔复合,而大口径的复合水管通过旋压设备旋压复合,而旋压设备一般设有夹装装置来固定复合水管的外管来限制其复合水管移动和转动,现有的夹装装置如图1所示,其由一个主立柱I和两个副立柱2组成,主立柱I的顶端固定有横梁3',横梁3'的两端固定有气缸4',气缸4'的活塞杆穿过横梁3'固定有橡胶头5',橡胶头5'下侧的副立柱2成型有圆弧形的凹槽2a,从而复合水管的外管放置通过气缸4'启动,活塞杆伸出,橡胶头5'压靠与复合水管的外管上,从而夹持复合水管,但此装置夹持一些较大口径的复合水管时,其夹持力度较小,复合水管容易发生产转动,影响复合水管的旋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其增加了夹持点,增大了夹持力度,从而防止夹持的复合水管发生转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包括主立柱,主立柱的两相对侧壁上固定有L型的副立柱,主立柱的上端成型有贯穿主立柱顶端面的导向槽,主立柱的顶端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主立柱的导向槽内插接有丝杠,丝杠的下端插接在主立柱导向槽的底面内、上端穿过顶盖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的丝杠上成型有轴肩,轴肩的上端面抵靠在顶盖上;丝杠上插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伸出主立柱的导向槽固定在夹板上,夹板插接在主立柱上,夹板两端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楔块,第一楔块上成型有开口朝下的第一V型槽,所述的副立柱上固定有第二楔块,第二楔块上成型有开口朝上的第二 V型槽,第二V型槽位于第一 V型槽的下侧。所述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的第一 V型槽和第二 V型槽的斜面上粘贴固定有皮垫。所述的支撑杆位于夹板的下侧,夹板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加强杆,加强杆插接在主立柱的导向槽内并螺接在丝杆上。所述夹板的宽度大于副立柱上第二楔块的厚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通过增加夹持点,并利用机械夹持结构代替气缸夹持,夹持力度和稳定均得到提高,从而能防止夹持的复合水管在旋压过程发生转动,保证复合水管的旋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原有管件夹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换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换角度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立柱;la、导向槽;2、副立柱;2a、凹槽;3、顶盖;3'、横梁;4、丝杠;4a、轴肩;V、气缸;5、手轮^、橡胶头;6、支撑杆;7、夹板;8、第一楔块;8a、第一 V型槽;9、第二楔块;9a、第二 V型槽;10、皮垫;11、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2至4所示,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包括主立柱1,主立柱I的两相对侧壁上固定有L型的副立柱2,主立柱I的上端成型有贯穿主立柱I顶端面的导向槽la,主立柱I的顶端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3,主立柱I的导向槽Ia内插接有丝杠4,丝杠4的下端插接在主立柱I导向槽Ia的底面内、上端穿过顶盖3固定连接有手轮5,所述的丝杠4上成型有轴肩4a,轴肩4a的上端面抵靠在顶盖3上;丝杠4上插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两端伸出主立柱I的导向槽Ia固定在夹板7上,夹板7插接在主立柱I上,夹板7两端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楔块8,第一楔块8上成型有开口朝下的第一V型槽8a,所述的副立柱2上固定有第二楔块9,第二楔块9上成型有开口朝上的第二 V型槽9a,第二 V型槽9a位于第一 V型槽8a的下侧。所述第一楔块8和第二楔块9的第一 V型槽8a和第二 V型槽9a的斜面上粘贴固定有皮垫10。所述的支撑杆6位于夹板7的下侧,夹板7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加强杆11,加强杆11插接在主立柱I的导向槽Ia内并螺接在丝杆4上。所述夹板7的宽度大于副立柱2上第二楔块9的厚度。工作原理:本夹装装置应用于复合管旋压设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通过丝杠4实现夹板7升降而实现夹持复合水管,相比气缸夹持,其用丝杠4夹持的稳定性更好,而且夹持力度更大,同时通过两个第二楔块9和一个第一楔块8错位夹持复合水管,其增加了夹持点,从而增大了与复合水管的摩擦力,从而能防止夹持的复合水管在旋压过程发生转动,保证复合水管的旋压质量。【主权项】1.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包括主立柱(1),主立柱(I)的两相对侧壁上固定有L型的副立柱(2),其特征在于:主立柱(I)的上端成型有贯穿主立柱(I)顶端面的导向槽(Ia),主立柱(I)的顶端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3),主立柱(I)的导向槽(Ia)内插接有丝杠(4),丝杠⑷的下端插接在主立柱(I)导向槽(Ia)的底面内、上端穿过顶盖(3)固定连接有手轮(5),所述的丝杠(4)上成型有轴肩(4a),轴肩(4a)的上端面抵靠在顶盖(3)上;丝杠(4)上插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伸出主立柱(I)的导向槽(Ia)固定在夹板(7)上,夹板(7)插接在主立柱⑴上,夹板(7)两端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楔块(8),第一楔块(8)上成型有开口朝下的第一 V型槽(8a),所述的副立柱(2)上固定有第二楔块(9),第二楔块(9)上成型有开口朝上的第二 V型槽(9a),第二 V型槽(9a)位于第一 V型槽(Sa)的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块⑶和第二楔块(9)的第一 V型槽(8a)和第二 V型槽(9a)的斜面上粘贴固定有皮垫(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6)位于夹板(7)的下侧,夹板(7)的上端面上固定有加强杆(11),加强杆(11)插接在主立柱(I)的导向槽(Ia)内并螺接在丝杆(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7)的宽度大于副立柱(2)上第二楔块(9)的厚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包括主立柱,主立柱上固定副立柱,主立柱的上端成型导向槽,主立柱的顶端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主立柱的导向槽内插接有丝杠,丝杠的下端插接在主立柱导向槽的底面内、上端穿过顶盖固定连接有手轮,所述的丝杠上成型有轴肩;丝杠上插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伸出主立柱的导向槽固定在夹板上,夹板插接在主立柱上,夹板两端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楔块,第一楔块上成型有开口朝下的第一V型槽,所述的副立柱上固定有第二楔块,第二楔块上成型有开口朝上的第二V型槽。它通过增加夹持点,夹持力度和稳定均得到提高,从而能防止夹持的复合水管在旋压过程发生转动。【IPC分类】B21D43-00【公开号】CN204524053【申请号】CN201520208018【专利技术人】赵文旭 【申请人】赵文旭【公开日】2015年8月5日【申请日】2015年4月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管旋压机上结构改进的管件夹装装置,包括主立柱(1),主立柱(1)的两相对侧壁上固定有L型的副立柱(2),其特征在于:主立柱(1)的上端成型有贯穿主立柱(1)顶端面的导向槽(1a),主立柱(1)的顶端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顶盖(3),主立柱(1)的导向槽(1a)内插接有丝杠(4),丝杠(4)的下端插接在主立柱(1)导向槽(1a)的底面内、上端穿过顶盖(3)固定连接有手轮(5),所述的丝杠(4)上成型有轴肩(4a),轴肩(4a)的上端面抵靠在顶盖(3)上;丝杠(4)上插接有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两端伸出主立柱(1)的导向槽(1a)固定在夹板(7)上,夹板(7)插接在主立柱(1)上,夹板(7)两端的两侧壁上固定有第一楔块(8),第一楔块(8)上成型有开口朝下的第一V型槽(8a),所述的副立柱(2)上固定有第二楔块(9),第二楔块(9)上成型有开口朝上的第二V型槽(9a),第二V型槽(9a)位于第一V型槽(8a)的下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赵文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