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式登船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309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9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登船梯,包括走道和梯子;其改进之处在于:该走道两端分别活动式连接支撑立柱和梯子;该梯子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该支撑立柱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使船舶在无需调载情况下,施工人员可安全顺利上下船舶,且能够满足不同码头和船舶的作业条件,适用范围更广,操作简便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登船梯,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施工人员上下船舶的旋转式登船梯
技术介绍
登船梯是船舶停靠码头作业过程中,装卸作业人员和船员安全顺利上下船舶的装置,传统登船装置有的是船舶自身携带舷梯,有的是使用固定式登船梯。现有固定式登船梯是在一个走道的两端分别连接梯子,一端梯子通过支撑板与船体甲板直接刚性搭接,另一端通过滚轮与码头搭接。在海洋石油工程船舶码头发展过程中,近代的大型码头,特别标高较高且潮差较大的码头,船舶在作业过程中的颠簸,游动频繁,且幅度比较大。这种条件下的船一岸连接是船舶携带的舷梯难以解决的。传统做法是通过调载师不停的进行调载,直到船舷高出码头平面。这种传统做法的缺点是:1、舷梯只适用于船舷高于码头平面的登船工作,应用范围狭小。2、舷梯与船舶和码头都是直接接触,没有滑动的轮子和圆滑的支撑板与码头和船体接触,摩擦较大,对码头和船体都有损害。3、为了保证船舷高于码头平面,需要调载师进行调载,耗费人力和物力,额外增加了装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旋转式登船梯,使船舶在无需调载情况下,施工人员可安全顺利上下船舶,且能够满足不同码头和船舶的作业条件,适用范围更广,操作简便安全。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旋转式登船梯,包括走道和梯子;其特征在于:该走道两端分别活动式连接支撑立柱和梯子;该梯子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该支撑立柱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前述的旋转式登船梯,其中支撑立柱包括两个与水平面呈垂直状的柱体,该柱体底端固定在底板顶面,且柱体底部相对应的两侧与底板顶面之间设有加强筋板,底板底面两端分别安装一个滚轮;柱体顶部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销轴孔;两个立柱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拉筋连接一体,使两个柱体顶部设置的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与走道宽度相对应。前述的旋转式登船梯,其中走道两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销轴孔;所述梯子顶部两端分别设有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销轴孔,底部两端分别安装滚轮;该走道左端两侧设有的连接板、一个梯子顶部两端设有连接板以及位于走道左端底部的支撑立柱两个柱体顶部设有连接板相互对应重合,使三块连接板的销轴孔对合,借助一根销轴穿设在走道、梯子和支撑立柱柱体顶部设有连接板的对合销轴孔内,从而使梯子、支撑立柱和走道左端三者构成活动式连接;该走道右端两侧设有的连接板、另一个梯子顶部两端设有连接板以及位于走道右端底部的支撑立柱两个柱体顶部设有连接板相互对应重合,使三块连接板的销轴孔对合,借助另一根销轴穿设在走道、梯子和支撑立柱柱体顶部设有连接板的对合销轴孔内,从而使梯子、支撑立柱和走道右端三者构成活动式连接。以供梯子随着潮差进行旋转,满足不同海况下的登船作业。前述的旋转式登船梯,其中走道长度根据规范GB 11701-1989的要求进行设计,在最大潮差下走道相对于水平面的旋转角度小于15度;所述支撑立柱高度大于船舷和码头岸边护栏高度;所述梯子的倾斜角度为40至50度。前述的旋转式登船梯,其中滚轮为额定载荷为I吨以上的重型脚轮。本技术旋转式登船梯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由梯子、支撑立柱和走道三部分组成,可以满足不同码头和船舶的作业条件,适用范围更广,操作简便安全;梯子、支撑立柱和走道的连接处通过一个销轴连接一体,便于梯子随着潮差进行旋转,满足不同海况下的登船作业;支撑立柱采用滚轮与地面接触,梯子和船甲板借助滚轮接触,减少登船梯与地面和船甲板的摩擦,便于登船梯随着船舶横向游动,同时起到保护船体的作用;当船舶与码头落差较大时,梯子可以随着潮汐的变化跟着船舷一起转动,省去调载师对船舶进行调载的作业,减少装船成本;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建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旋转式登船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旋转式登船梯支撑立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旋转式登船梯向上旋转作业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旋转式登船梯向下旋转作业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A表示码头岸边、B表示船舶甲板、I走道、12走道连接板、2支撑立柱、21支撑立柱连接板、22支撑立柱加强筋板、23支撑立柱底板、24支撑立柱滚轮、25支撑立柱连接拉筋、3梯子、31梯子连接板、4销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旋转式登船梯使用方法,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第一步:根据码头与船舷之间的距离以及码头的潮差情况,确定走道I的长度,设定支撑立柱2和梯子3的高度。某场地码头的超差是高潮位+2m,低潮位_3m,码头与船舷之间的距离为lm,设计走道I的长度为12m、宽度为0.6m,支撑立柱2的高度为1.14m,梯子3的高度为1.14m。第二步:将走道I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4与梯子3与支撑立柱2连接,以便梯子3可以随着潮差进行旋转,自动调节梯子与走道I和支撑立柱2之间的角度,满足不同海况下的登船作业。第三步:与走道I 一端连接的支撑立柱2和梯子3放置在码头前沿距离岸边至少3m处,与走道I另一端连接的支撑立柱2和梯子3放置在船舶甲板上;走道位于两个支撑立柱之间连接码头和船舶。第四步:当船舶甲板B高于码头岸边A时,将位于码头岸边A—侧的走道I借助该侧支撑立柱2上的销轴4相对于码头岸边向上旋转;将位于船舶甲板B —侧的走道I借助该侧支撑立柱2上的销轴4相对于船舶甲板向下旋转,使之前处于水平的走道呈倾斜状态,便于施工作业人员在涨潮时上下船舶,如图3所示;当船舶甲板B低于码头岸边A时,将位于在码头岸边A—侧的走道I借助该侧支撑立柱2上的销轴4相对于码头岸边向下旋转;将位于船舶甲板B —侧的走道I借助该侧支撑立柱2上的销轴4相对于船舶甲板向上旋转,使之前处于水平的走道,经过旋转之后呈倾斜状态,便于施工作业人员在落潮时上下船舶,如图4所示。第五步:装卸施工作业人员和船员通过放置在码头岸边A—侧的梯子3,经由走道I到达放置在船舶甲板B—侧的梯子3,既而登上船舶;反之,装卸施工作业人员和船员通过放置在船舶甲板B —侧的梯子3,经由走道I到达放置在码头岸边A的梯子3,即可下船。本技术实施例中未进行说明的内容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行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案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旋转式登船梯,包括走道和梯子;其特征在于:该走道两端分别活动式连接支撑立柱和梯子;该梯子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该支撑立柱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登船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两个与水平面呈垂直状的柱体,该柱体底端固定在底板顶面,且柱体底部相对应的两侧与底板顶面之间设有加强筋板,底板底面两端分别安装一个滚轮;柱体顶部设有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销轴孔;两个立柱之间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两个连接拉筋连接一体,使两个柱体顶部设置的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与走道宽度相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登船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道两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块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有销轴孔;所述梯子顶部两端分别设有一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登船梯,包括走道和梯子;其特征在于:该走道两端分别活动式连接支撑立柱和梯子;该梯子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该支撑立柱顶部与走道活动式连接,底部安装滚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学杨霖何军何丽杰窦星慧赵子坤谷学准王娟苗蕾杨伟华刘磊王可民蔡博尚付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