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咬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4296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咬舌装置,包括含入口腔的阻隔体、延伸至口腔外部的把手、设置在阻隔体和把手之间的椭圆片状的阻挡体;所述阻隔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部分球体结合而成,从而形成对称的隆起的两个表面;该隆起的两个表面的接合边缘设置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体,咬合体中心线部位设置有与牙齿形状配合的咬合槽;所述阻隔体通过门牙咬合部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一面;所述把手通过把手连接件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另一面;所述阻挡体的面积大于成年人嘴部完全张开后的开口大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使用简便,能够较好地防止癫痫病人在发病时咬伤舌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特别是指一种防咬舌装置
技术介绍
癫痫病是一种间歇性发病的神经类疾病,癫痫病人在发病时会不由自主地咬到自己的舌头,为了防止其咬伤自己,通常将压舌板放入病人口中,将病人的上下牙分隔开;但是常用的压舌板是薄薄的一层木皮,不实用,放入癫痫病人口中后,在病人白齿位置被病人一咬就断,不仅起不到防咬舌作用,咬断的木皮残留在病人口中,还容易划伤病人口腔,若是被吞入腹中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咬舌装置,使用简便,能够较好地防止癫痫病人在发病时咬伤舌头。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包括含入口腔的阻隔体、延伸至口腔外部的把手、设置在阻隔体和把手之间的椭圆片状的阻挡体;所述阻隔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部分球体结合而成,从而形成对称的隆起的两个表面;该隆起的两个表面的接合边缘设置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体,咬合体中心线部位设置有与牙齿形状配合的咬合槽;所述阻隔体通过门牙咬合部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一面;所述把手通过把手连接件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另一面;所述阻挡体的面积大于成年人嘴部完全张开后的开口大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门牙咬合部的形状为椭圆曲面柱。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为椭圆片状,其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手指穿过的指孔;所述两个指孔均设置在椭圆片状把手的同一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贯穿设置于阻隔体和门牙咬合部内部的金属支撑体;所述金属支撑体为片状,且其位于阻隔体内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齿,位于门牙咬合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延伸方向均与金属支撑体的表面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钩状。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其包括两个隆起的表面的阻隔体能够更加适应口腔的内部形状从而能够充分地把嘴扩开并更好地防止咬舌情况发生;通过在阻隔体的周围设置咬合体以适应牙齿的咬合,其中的咬合槽能够契合牙齿的形状,从而尽量防止咬合错位;此外还设置了阻挡体从而避免病人将防咬舌装置全部吞入口中,通过设置把手以辅助防咬舌装置的放入和取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 “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参照附图1和附图2,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实施例的主视图和侧视图。所述防咬舌装置,包括含入口腔的阻隔体10、延伸至口腔外部的把手30、设置在阻隔体10和把手30之间的椭圆片状的阻挡体20 ;所述阻隔体10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部分球体(仅为球体的一小部分)结合而成,从而形成对称的隆起的两个表面;该隆起的两个表面的接合边缘设置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体11,咬合体11中心线部位设置有与牙齿形状配合的咬合槽111 ;所述阻隔体10通过门牙咬合部12垂直连接到阻挡体20的一面;所述把手30通过把手连接件31垂直连接到阻挡体20的另一面;所述阻挡体20的面积大于成年人嘴部完全张开后的开口大小。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其包括两个隆起的表面的阻隔体能够更加适应口腔的内部形状从而能够充分地把嘴扩开并更好地防止咬舌情况发生;通过在阻隔体的周围设置咬合体以适应牙齿的咬合,其中的咬合槽能够契合牙齿的形状,从而尽量防止咬合错位;此外还设置了阻挡体从而避免病人将防咬舌装置全部吞入口中,通过设置把手以辅助防咬舌装置的放入和取出。较佳的,所述门牙咬合部12的形状为椭圆曲面柱,即其横截面为椭圆形的曲面柱,从而能够适应病人嘴部形状以提升一定的使用舒适度(不会把嘴巴扩到特别大而出现嘴部的不舒适感)。可选的,所述把手30为椭圆片状,其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手指穿过的指孔32 ;所述两个指孔32均设置在椭圆片状把手的同一侧,从而在握住把手30时可将食指和中指分别放入两个指孔32中,从而便于施力,使用更加方便。较佳的,所述防咬舌装置还包括贯穿设置于阻隔体10和门牙咬合部12内部的金属支撑体13 ;所述金属支撑体13为片状,且其位于阻隔体10内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齿132,位于门牙咬合部1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齿131,所述第一^^齿132和第二卡齿131的延伸方向均与金属支撑体13的表面垂直(如图2所示);当病人过度用力导致门牙咬合部12断裂时,内部的金属支撑体13及其端部垂直设置的第一卡齿132和第二卡齿131能够将阻隔体10和门牙咬合部12连接起来,从而防止阻隔体10断在病人口中,导致吞咽危险等事故。可选的,所述第一卡齿132和第二卡齿131的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钩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含入口腔的阻隔体、延伸至口腔外部的把手、设置在阻隔体和把手之间的椭圆片状的阻挡体; 所述阻隔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部分球体结合而成,从而形成对称的隆起的两个表面;该隆起的两个表面的接合边缘设置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体,咬合体中心线部位设置有与牙齿形状配合的咬合槽; 所述阻隔体通过门牙咬合部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一面;所述把手通过把手连接件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另一面;所述阻挡体的面积大于成年人嘴部完全张开后的开口大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牙咬合部的形状为椭圆曲面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为椭圆片状,其上设置有两个用于手指穿过的指孔;所述两个指孔均设置在椭圆片状把手的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贯穿设置于阻隔体和门牙咬合部内部的金属支撑体;所述金属支撑体为片状,且其位于阻隔体内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卡齿,位于门牙咬合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延伸方向均与金属支撑体的表面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的形状为半圆形、三角形或钩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咬舌装置,包括含入口腔的阻隔体、延伸至口腔外部的把手、设置在阻隔体和把手之间的椭圆片状的阻挡体;所述阻隔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部分球体结合而成,从而形成对称的隆起的两个表面;该隆起的两个表面的接合边缘设置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体,咬合体中心线部位设置有与牙齿形状配合的咬合槽;所述阻隔体通过门牙咬合部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一面;所述把手通过把手连接件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另一面;所述阻挡体的面积大于成年人嘴部完全张开后的开口大小。本技术提供的防咬舌装置,使用简便,能够较好地防止癫痫病人在发病时咬伤舌头。【IPC分类】A61F5-00【公开号】CN204521074【申请号】CN20152014960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咬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含入口腔的阻隔体、延伸至口腔外部的把手、设置在阻隔体和把手之间的椭圆片状的阻挡体;所述阻隔体由两个形状相同的部分球体结合而成,从而形成对称的隆起的两个表面;该隆起的两个表面的接合边缘设置有用于牙齿咬合的咬合体,咬合体中心线部位设置有与牙齿形状配合的咬合槽;所述阻隔体通过门牙咬合部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一面;所述把手通过把手连接件垂直连接到阻挡体的另一面;所述阻挡体的面积大于成年人嘴部完全张开后的开口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慧慧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