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3618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方法,包括铁皮石斛的组培快繁,再利用组培快繁得到的具有4~5片叶的试管苗,接种到保存培养基进行离体保存,所述的保存培养基为1/2MS+CCC 0.9mg/l +AC 0.45%,培养基中添加2.5%的蔗糖和0.4%的琼脂。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保存的铁皮石斛的恢复率较高,恢复情况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组织培养
,具体地,涉及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方法
技术介绍
铁皮石斛,为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 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一般均能耐一 5°C的低温。石斛可分为黄 草、金钗、马鞭等数十种,铁皮石斛为石斛之极品,它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铁皮石斛具有 独特的药用价值,以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野生铁皮石斛的自然繁殖能力低、生 长缓慢,对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在引种栽培时较难成活,给种质保存与利用带来较大 的困难。因此找出一种种质资源保护的有效新途径,对铁皮石斛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 失、退化和灭绝,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如何妥善保存稀有的种质资源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组织培养为离 体种质保存提供了最便捷、稳定的手段。 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是培养基及其培养条件,同一属不同种的植物其培养条件也 不尽相同,因此,对同一个属的不同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的研宄也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状,本专利技术提供,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 行离体繁殖,通过采用合适的保存培养基对其进行离体保存,可以大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 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诱导培养:取野外采集的铁皮石斛的茎尖作为外植体,在70%乙醇中浸泡 10~30s,无菌水冲洗2~3次,投入添加2%吐温-20的0. 1%升汞4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 次后切割为〇. 5~1. Ocm长接种在接种培养基上,培养10~14天,顶芽和侧芽分化形成嫩黄绿 色丛生芽;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 1,培养温度为24~28° C,光照强度1600~20001χ,光照 时间为12小时/天。 (2)壮苗生根培养:经30~50天,丛生芽长至2~3cm,转入生根培养基培养1个月 后,长成具根和4~6片叶的试管苗;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 1,温度为23~27° C,光照强度 3500~42001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3)离体保存:将由丛生芽分化产生的具有4~5片叶的试管苗,接种到保存培养基 进行离体保存;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 1,温度为15-18° C,光照强度1200~16001x,光照 时间为8小时/天。 前述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的接种培养基为: MS+6-BA1. 2mg/l+NAA0.1 mg/1,培养基中添加2. 5%的蔗糖和0. 4%的琼脂。 前述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AA 1.0 mg/1 +ACL 0%,培养基中添加2. 5%的蔗糖和0. 4%的琼脂。 前述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方法中,所述的保存培养基为1/2MS+CCC 0.9mg/l +AC 0. 45%,培养基中添加2. 5%的蔗糖和0. 4%的琼脂。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使种质资源得到长期的保存,并且得到的种苗健壮、成活率高, 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铁皮石斛的优质种苗,有效解决了铁皮石斛属种质资源保存及规模化 育苗问题。 本专利技术通过摸索一系列合理的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实现了使铁皮石斛有效繁 殖的目的,另外,对其保存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宄,通过筛选合适的保存培养基达到本发 明的目的,实现了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使铁皮石斛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其保存时间得以延长,保存效果得以提 尚。 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保存的铁皮石斛的恢复率较高,试管苗恢复情况良好。【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光强对铁皮石斛离体保存的影响。 其中,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Ix),纵坐标表示保存天数(d)。【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种铁皮石斛属离体保存方法,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一、铁皮石斛经快速繁殖得培养物: 1、供试材料 采自于浙江天台的铁皮石斛的茎尖。 2、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将选择的茎尖,在70%乙醇中浸泡10~30s,无菌水冲洗2~3次,投入添加2%吐温-20的 0. 1%升采4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3、外植体诱导 将采集到的铁皮石斛茎尖灭菌后切割为0. 5~1. Ocm长的小段,接种在MS+6-BA1. 2mg/ 1+NAA0.1 mg/1培养基上,培养基中添加2. 5%的蔗糖和0. 4%的琼脂。培养10~14天,顶芽 和侧芽分化形成嫩黄绿色丛生芽;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 1,培养温度为24~28° C,光照 强度1600~20001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4、丛生芽壮苗生根 上述丛生芽经30~50天长至2~3cm,转入生根培养基培养1个月后,长成具根和4~6片 叶的试管苗;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 1,温度为23~27° C,光照强度3500~42001x,光照时 间为12小时/天。 5、试管苗移栽 当试管苗至少具有4~5片伸展叶,根系正常,健康,高度为6cm左右时,即可出瓶移栽, 先要经室内炼苗,出瓶时不能折伤叶片和根尖,清除根系上的培养基,分株种植,种植基质 为苔藓:锯末:树皮=3 :2 :4,盖上透光率50%的黑色遮阴网以保持较低光强,2天浇水1次 以保持湿润。栽后放在大棚内,隐蔽度为70%,棚内温度控制在20°C~28°C,注意保湿。7~15 天用1/8MS液,喷施一次,促进幼苗生长。约20天试管苗长出新根,揭开遮阴网,单株移栽 入盆。移栽的成活率可达96%。 二、离体保存 选择上述具有4~5片叶铁皮石斛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进行离体保存。 下面对其进行培养基类型、温度、光强、生长抑制剂的筛选,保存天数均以试管苗 存活率为80%进行统计。 1、培养基对铁皮石斛离体保存的影响 将试验材料接种到试验设计MS、1/2MS、1/4MS三种培养基上,接种10瓶,每瓶5株单 芽;培养基中含有25g/L蔗糖和4g/L的琼脂,培养基的pH值为5. 1,培养温度20±1°C,光 强16001x,光照8h/d ;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在1/2MS培养基上保存时间最长,具体结果见表 1〇 表1培养基对铁皮石斛离体保存时间的影响【主权项】1.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外植体诱导培养:取野外采集的铁皮石斛的茎尖作为外植体,在70%乙醇中浸泡 10~30s,无菌水冲洗2~3次,投入添加2%吐温-20的0. 1%升汞4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 次后切割为〇. 5~1.Ocm长接种在接种培养基上,培养10~14天,顶芽和侧芽分化形成嫩黄绿 色丛生芽;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 1,培养温度为24~28° C,光照强度1600~20001X,光照 时间为12小时/天; (2) 壮苗生根培养:经30~50天,丛生芽长至2~3cm,转入生根培养基培养1个月后, 长成具根和4~6片叶的试管苗;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 1,温度为23~27° C,光照强度 3500~42001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3) 离体保存:将由丛生芽分化产生的具有4~5片叶的试管苗,接种到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皮石斛的离体保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外植体诱导培养:取野外采集的铁皮石斛的茎尖作为外植体,在70%乙醇中浸泡10~30s,无菌水冲洗2~3次,投入添加2%吐温‑20的0.1%升汞4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后切割为0.5~1.0cm长接种在接种培养基上,培养10~14天,顶芽和侧芽分化形成嫩黄绿色丛生芽;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1,培养温度为24~28°C,光照强度16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2)壮苗生根培养:经30~50天,丛生芽长至2~3cm,转入生根培养基培养1个月后,长成具根和4~6片叶的试管苗;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1,温度为23~27°C,光照强度3500~42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3)离体保存:将由丛生芽分化产生的具有4~5片叶的试管苗,接种到保存培养基进行离体保存;所述培养基的pH值为5.1,温度为15‑18°C,光照强度1200~1600lx,光照时间为8小时/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瑛倩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展华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