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605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握把、外壳;所述握把包括橡胶弹簧、凹槽、上齿形板;所述外壳包括前后两部分,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外壳包括光纤通道、凸起卡板、下齿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强磁场环境,且该握力器方便抓握,该握力器由热塑性橡胶构成,不会对fMRI产生任何影响,外形也比较小,且能将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实时的检测,数据存储和显示,通过计算机便可以获取实时检测到的握力和握速参数,用于研究功能核磁共振环境下的脑区激活分布和脑网络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属于生物医学

技术介绍
目前,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先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该技术检测被试接受刺激(视觉、听觉、触觉等)后的脑部皮层信号变化,用于皮层中枢功能区的定位及其他脑功能的深入研究,从而不仅大量应用于临床脑疾病的诊断,也用于脑功能成像的研究。在利用fMRI研究人类被试在握力或握速变化下脑区激活分布和脑网络连接时,需要用传感器在线实时检测握力或握速运动参数,然而,由于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环境是强磁场环境,传统金属材料和电学传感器在强磁场环境下会产生磁场,从而形成干扰磁场,影响磁场的均匀性,甚至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不适用于强磁场环境;其次,被试是平躺在核磁共振环境里,要求传感器方便被试抓握,传统的传感器像握力圈、手柄握力器都不符合被试平躺条件下抓握的手形设计,所以不适合这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利用光纤传输压力信号,能够在线实时检测握力和握速。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包括握把1、外壳12;所述握把1包括橡胶弹簧4、凹槽5、上齿形板7;所述外壳12包括前后两部分,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外壳12包括光纤通道2、凸起卡板6、下齿形板8;所述握把1设置于前后两块外壳12之间,握把1下端设有上齿形板7,握把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5,凹槽5中均竖向设有橡胶弹簧4,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便于上齿形板7通过凹槽5产生向下压力,且压力消除后便于握把1回弹;所述外壳12的下半部分设有光纤通道2,光纤通道2中用于放置光纤,光纤通道2的一侧设有下齿形板8,光纤通道2的另一侧且位于外壳12的两边设有凸起卡板6,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组成齿形板3;所述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凹槽5中的橡胶弹簧4被压缩,上齿形板7继而向下压,从而使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压位于光纤通道2中的光纤9,光纤9继而产生变化的信号,光纤9置于光纤通道2内,光纤一端为光输入10、另一端为光输出11。所述外壳12、握把1均采用TPR热塑性橡胶,材料物性拉伸强度要求高,且不会对fMRI产生任何影响。所述握把1采用凹槽设计,便于适合手掌的大小和方便施加压力。所述齿形板3在握力作用下会产生一个位移,因而使得光纤9也产生弯曲,从而导致光输出11信号发生变化,产生光信号衰减,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变化测量出压力的大小,通过光纤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在线实时检测、数据存储和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被试一只手紧握橡胶握力器,该橡胶握力器外壳12及握把1由热塑性橡胶(TPR)构成,不会对fMRI(功能核磁共振)产生任何影响,外形也比较小,握把1处设计成凹槽,适合手抓握施力,其主要部分是锯齿形微弯压力传感器,即橡胶握力器,握力产生压力通过齿形板3作用于光纤9,然后通过光纤9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到核磁共振环境外,通过光电转化器和A/D转换器后,经USB传送信号给计算机进行在线实时检测、数据存储和显示。锯齿形压力微弯压力传感器内部是锯齿形微弯调制器,该锯齿形由上下齿形板组成,两块齿子互相齿合形成V型槽板,相邻齿子之间的距离为A,光纤放置于两齿形板中间,当受到握力作用,即产生压力时,齿形板会产生一个位移,因而使得光纤也产生弯曲,从而导致输出光信号发生变化,产生光信号衰减,通过测量光信号的变化可以测量出压力的大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克服了强磁场环境,且该握力器方便抓握,该握力器由热塑性橡胶构成,不会对fMRI产生任何影响,外形也比较小,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能将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实时的检测,数据存储和显示,通过计算机便可以获取实时检测到的握力和握速参数,用于研究功能核磁共振环境下的脑区激活分布和脑网络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时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效果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内部构造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外壳正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外壳轴向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握把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整体剖视效果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工作的原理图。图1-8中各标号:1-握把,2-光纤通道,3-齿形板,4-橡胶弹簧,5-凹槽,6-凸起卡板,7-上齿形板,8-下齿形板,9-光纤,10-光输入,11-光输出,12-外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包括握把1、外壳12;所述握把1包括橡胶弹簧4、凹槽5、上齿形板7;所述外壳12包括前后两部分,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外壳12包括光纤通道2、凸起卡板6、下齿形板8;所述握把1设置于前后两块外壳12之间,握把1下端设有上齿形板7,握把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5,凹槽5中均竖向设有橡胶弹簧4,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便于上齿形板7通过凹槽5产生向下压力,且压力消除后便于握把1回弹;所述外壳12的下半部分设有光纤通道2,光纤通道2中用于放置光纤,光纤通道2的一侧设有下齿形板8,光纤通道2的另一侧且位于外壳12的两边设有凸起卡板6,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组成齿形板3;所述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凹槽5中的橡胶弹簧4被压缩,上齿形板7继而向下压,从而使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压位于光纤通道2中的光纤9,光纤9继而产生变化的信号,光纤9置于光纤通道2内,光纤一端为光输入10、另一端为光输出11。实施例2: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包括握把1、外壳12;所述握把1包括橡胶弹簧4、凹槽5、上齿形板7;所述外壳12包括前后两部分,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外壳12包括光纤通道2、凸起卡板6、下齿形板8;所述握把1设置于前后两块外壳12之间,握把1下端设有上齿形板7,握把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5,凹槽5中均竖向设有橡胶弹簧4,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便于上齿形板7通过凹槽5产生向下压力,且压力消除后便于握把1回弹;所述外壳12的下半部分设有光纤通道2,光纤通道2中用于放置光纤,光纤通道2的一侧设有下齿形板8,光纤通道2的另一侧且位于外壳12的两边设有凸起卡板6,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组成齿形板3;所述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凹槽5中的橡胶弹簧4被压缩,上齿形板7继而向下压,从而使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压位于光纤通道2中的光纤9,光纤9继而产生变化的信号,光纤9置于光纤通道2内,光纤一端为光输入10、另一端为光输出11。所述外壳12、握把1均采用TPR热塑性橡胶。实施例3:如图1-8所示,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包括握把1、外壳12;所述握把1包括橡胶弹簧4、凹槽5、上齿形板7;所述外壳12包括前后两部分,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外壳12包括光纤通道2、凸起卡板6、下齿形板8;所述握把1设置于前后两块外壳12之间,握把1下端设有上齿形板7,握把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5,凹槽5中均竖向设有橡胶弹簧4,握把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外壳(12);所述握把(1)包括橡胶弹簧(4)、凹槽(5)、上齿形板(7);所述外壳(12)包括前后两部分,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外壳(12)包括光纤通道(2)、凸起卡板(6)、下齿形板(8);所述握把(1)设置于前后两块外壳(12)之间,握把(1)下端设有上齿形板(7),握把(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5),凹槽(5)中均竖向设有橡胶弹簧(4),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便于上齿形板(7)通过凹槽(5)产生向下压力,且压力消除后便于握把(1)回弹;所述外壳(12)的下半部分设有光纤通道(2),光纤通道(2)中用于放置光纤,光纤通道(2)的一侧设有下齿形板(8),光纤通道(2)的另一侧且位于外壳(12)的两边设有凸起卡板(6),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组成齿形板(3);所述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凹槽(5)中的橡胶弹簧(4)被压缩,上齿形板(7)继而向下压,从而使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压位于光纤通道(2)中的光纤(9),光纤(9)继而产生变化的信号,光纤(9)置于光纤通道(2)内,光纤一端为光输入(10)、另一端为光输出(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功能核磁共振环境的光纤橡胶握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把(1)、外壳(12);所述握把(1)包括橡胶弹簧(4)、凹槽(5)、上齿形板(7);所述外壳(12)包括前后两部分,前后两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其中一个外壳(12)包括光纤通道(2)、凸起卡板(6)、下齿形板(8);所述握把(1)设置于前后两块外壳(12)之间,握把(1)下端设有上齿形板(7),握把(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5),凹槽(5)中均竖向设有橡胶弹簧(4),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便于上齿形板(7)通过凹槽(5)产生向下压力,且压力消除后便于握把(1)回弹;所述外壳(12)的下半部分设有光纤通道(2),光纤通道(2)中用于放置光纤,光纤通道(2)的一侧设有下齿形板(8),光纤通道(2)的另一侧且位于外壳(12)的两边设有凸起卡板(6),上齿形板(7)、下齿形板(8)组成齿形板(3);所述握把(1)被施加压力后,凹槽(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伏云发张夏冰郭衍龙李松余正涛郭剑毅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