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盈聪专利>正文

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2659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5 04:40
枕头自动升降装置,涉及枕头。包括底板、面板、三支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和初始高度限位件;三支支撑杆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二支撑杆一端与面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触接;第一、二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中部;第三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侧部,第三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一端与第三支撑杆侧边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触接,初始高度限位件两端分别固连在底板和面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枕头,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枕头高度的枕头自动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普通的枕头是靠自身受力压缩变形来改变高度,没有专门的高度调节装置。这样无法适应不同人体使用。而且当同一人体处于仰卧、侧卧不同卧姿时,枕头也无法适应变换后头部和颈部形成的生理曲线,影响睡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人体使用,而且也可适应同一人体处于仰卧、侧卧不同卧姿时头部和颈部形成的生理高度曲线,提高睡眠质量的枕头自动升降装置。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底板、面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和初始高度限位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二支撑杆一端与面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底板触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中部;第三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侧部,第三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一端与第三支撑杆侧边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另一端与底板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另一端与第三支撑杆触接,初始高度限位件两端分别固连在底板和面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杆最好为U字形杆,该U字形杆的开口端与底板上转动连接,该U字形杆的封口端设有滚子,滚子与面板滚动式触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也为U字形杆,该U字形杆的开口端与面板转动连接,该U字形杆的封口端也对称设有滚子,滚子与底板触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也为U字形杆,该U字形杆的开口端与底板转动连接,该U字形杆的封口端也有滚子,滚子与面板滚动式触接。所述初始高度限位件可为粘扣带,粘扣带的母带设于底板下表面,粘扣带的公带一端固接在面板下表面,粘扣带的公带另一端与母带连接。粘扣带的数量最好为2条,2条粘扣带对称设置,所述对称是以面板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呈左右对称。所述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的形状最好为弧形弹簧。所述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另一端最好通过设有微调螺丝的调整件与底板固定连接,调整件可对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的初始拉力进行微调,从而达到更佳的舒适匹配效果。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时,将枕头放在枕头自动升降装置面板上表面。当枕头未受到压迫时,枕头自动升降装置的底板与面板之间的高度间距为初始高度,该初始高度可决定枕头的高度。可通过调节初始高度限位件来改变初始高度,则相应改变了枕头高度,从而可使枕头适应不同人体要求。当枕头受到压迫时,头部重量压迫面板,面板会克服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的作用力自动向下移动,从而实现自动调节枕头高度的功能。当面板被压迫至最低位时,第三支撑杆也处于最低位,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低于水平面(超过死点位置),那么仅靠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则不能使第三支撑杆回位,此时则通过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压迫所述第三支撑杆另一端,就可使第三支撑杆跨过死点位置而重新回到高位,即面板高度上升。而且面板在高位时的向上顶的力量大于面板在底位时的向上顶的力量。因此只需将枕头配上本技术使用,不仅可适应不同人体使用,而且同一人体处于仰卧、侧卧不同卧姿时,枕头也可适应变换后头部和颈部形成的生理高度曲线,提高睡眠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参见图1,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底板1、面板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三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6、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7和初始高度限位件(2条粘扣带)8等。底板I和面板2均为长方形板。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和第三支撑杆5均为U字形杆,均设于底板I与面板2之间。第一支撑杆3开口端通过第一销轴与设于底板I上的轴承座1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封口端对称设有滚子31,滚子31与面板2滚动式触接。第二支撑杆4开口端通过第二销轴与设于与面板2上的轴承座21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4封口端对称设有滚子41,滚子41与底板I触接。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位于底板I与面板2之间的中部。而且通过销轴34相互铰接。第三支撑杆5位于底板I与面板2之间的侧部,第三支撑杆5开口端通过第三销轴与设于与底板I上的轴承座12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5封口端对称设有滚子51,滚子51与面板2滚动式触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6 —端与第三支撑杆5侧边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6另一端与底板I通过设有微调螺丝的调整件13固定连接。调整件13可对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6的初始拉力进行微调,从而达到更佳的舒适匹配效果。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7为弧形弹簧,设于底板I与面板2之间,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7—端通过可调螺丝与底板I固定连接,可调螺丝用于调整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7的弹力,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7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与第三支撑杆5触接,压迫第三支撑杆5封口端,对第三支撑杆5的回位起到助力左右。初始高度限位件8为粘扣带,粘扣带8的母带固定设于底板I下表面,粘扣带8的公带一端固接在面板I下表面,粘扣带8的公带另一端与母带粘连。2条粘扣带8对称设置,所述对称是以面板I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呈左右对称。【主权项】1.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面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和初始高度限位件; 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二支撑杆一端与面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底板触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中部;第三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侧部,第三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一端与第三支撑杆侧边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另一端与底板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另一端与面板触接,初始高度限位件两端分别固连在底板和面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为U字形杆,该U字形杆的开口端与底板上转动连接,该U字形杆的封口端设有滚子,滚子与面板滚动式触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也为U字形杆,该U字形杆的开口端与面板转动连接,该U字形杆的封口端也对称设有滚子,滚子与底板触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也为U字形杆,该U字形杆的开口端与底板转动连接,该U字形杆的封口端也有滚子,滚子与面板滚动式触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高度限位件为粘扣带,粘扣带的母带设于底板下表面,粘扣带的公带一端固接在面板下表面,粘扣带的公带另一端与母带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粘扣带的数量为2条,2条粘扣带对称设置,所述对称是以面板横向中心线为基准呈左右对称。5.如权利要求1所述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为弧形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6.如权利要求1所述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另一端通过设有微调螺丝的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枕头自动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面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和初始高度限位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二支撑杆一端与面板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底板触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中部;第三支撑杆位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的侧部,第三支撑杆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面板触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一端与第三支撑杆侧边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拉簧另一端与底板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设于底板与面板之间,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一端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杆回位助力弹簧另一端与面板触接,初始高度限位件两端分别固连在底板和面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盈聪
申请(专利权)人:陈盈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