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19361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3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主体支架,顶盖,卡扣,渲染装置,球面镜,固定夹,手柄,支撑台,放置架,导线和插头,所述的顶盖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上部;所述的顶盖通过卡扣与主体支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渲染装置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内部;所述的球面镜设置在渲染装置的右侧;所述的球面镜通过固定夹固定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放置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手柄固定在支撑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渲染灯、按摩纹和连接孔的设置,增加了装置的3D效果,保证装置的实用性,边缘使用放松身体,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造成身体的不适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互式模拟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模拟技术取得了极大进展,但目前市场上的模拟系统普遍采用控制器控制场景地转换,而通过获取用户的运动信号进行场景反馈的模拟系统还没有,此外目前市场上的模拟系统普遍针对高端用户,这就存在着价格昂贵的问题,真正贴近百姓生活的模拟系统是少之又少,本模拟系统将定位于该市场空缺,以面向教育业为主,兼顾旅游、房地产、家庭娱乐、3D电影等产业,为普罗大众提供相对廉价且极具使用价值的虚拟现实体验设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旨在解决现有虚拟模拟系统无法通过获取用户的运动信号进行场景反馈的模拟系统和价格昂贵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主体支架,顶盖,卡扣,渲染装置,球面镜,固定夹,手柄,支撑台,放置架,导线和插头,所述的顶盖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上部;所述的顶盖通过卡扣与主体支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渲染装置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内部;所述的球面镜设置在渲染装置的右侧;所述的球面镜通过固定夹固定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放置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手柄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的放置架上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的导线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左侧;所述的插头设置在导线的下部。所述的渲染装置包括固定框,渲染灯,固定条和3D眼睛片,所述的固定框设置在渲染装置的外侧;所述的渲染灯设置在固定框的边缘;所述的固定条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所述的3D眼镜片通过固定条与固定框连接。所述的渲染灯具体采用LED彩灯,所述的渲染灯的具体设计为6-10个,有利于更好的达到渲染效果,增加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的手柄包括放置面,控制按钮,按摩纹和抓持柱,所述的放置面设置在手柄的上部;所述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放置面的下部;所述的按摩纹设置在控制按钮的下部;所述的抓持柱设置在手柄的下部。所述的按摩纹具体采用条形按摩纹,所述的按摩纹具体设计为6-12个,有利于更好的保证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装置时不会造成疲劳。所述的支撑台包括防滑垫,支撑体和连接孔,所述的防滑垫设置在支撑台的下部;所述的支撑体设置在防滑垫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孔设置在支撑体的中间。所述的连接孔具体设计为带有内螺纹的盲孔,所述的连接孔具体采用直径8mm-12mm的孔,有利于更好的通过螺纹与手柄连接,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渲染灯、按摩纹和连接孔的设置,增加了装置的3D效果,保证装置的实用性,边缘使用放松身体,不会因长时间使用而造成身体的不适感,保证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渲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图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主体支架,2-顶盖,3-卡扣,4-植染装置,41-固定框,42-植染灯,43-固定条,44-3D眼睛片,5-球面镜,6-固定夹,7-手柄,71-放置面,72-控制按钮,73-按摩纹,74-抓持柱,8-支撑台,81-防滑垫,82-支撑体,83-连接孔,9-放置架,10-导线,11_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主体支架1,顶盖2,卡扣3,植染装置4,球面镜5,固定夹6,手柄7,支撑台8,放置架9,导线10和插头11,所述的顶盖2设置在主体支架I的上部;所述的顶盖2通过卡扣3与主体支架I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渲染装置4设置在主体支架I的内部;所述的球面镜5设置在渲染装置4的右侧;所述的球面镜5通过固定夹6固定并设置在主体支架I的右侧;所述的放置架9设置在主体支架I的右侧;所述的手柄7固定在支撑台8上;所述的放置架9上部设置有支撑台8 ;所述的导线10设置在主体支架I的左侧;所述的插头11设置在导线10的下部。所述的渲染装置4包括固定框41,渲染灯42,固定条43和3D眼睛片44,所述的固定框41设置在渲染装置4的外侧;所述的渲染灯42设置在固定框41的边缘;所述的固定条43设置在固定框41的内侧;所述的3D眼镜片44通过固定条43与固定框41连接。所述的渲染灯42具体采用LED彩灯,所述的渲染灯42的具体设计为6_10个,有利于更好的达到渲染效果,增加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的手柄7包括放置面71,控制按钮72,按摩纹73和抓持柱74,所述的放置面71设置在手柄7的上部;所述的控制按钮72设置在放置面71的下部;所述的按摩纹73设置在控制按钮72的下部;所述的抓持柱74设置在手柄7的下部。所述的按摩纹73具体采用条形按摩纹,所述的按摩纹73具体设计为6_12个,有利于更好的保证使用者在长时间使用装置时不会造成疲劳。所述的支撑台8包括防滑垫81,支撑体82和连接孔83,所述的防滑垫81设置在支撑台8的下部;所述的支撑体82设置在防滑垫81的上部;所述的连接孔83设置在支撑体82的中间。所述的连接孔83具体设计为带有内螺纹的盲孔,所述的连接孔83具体采用直径8mm-12mm的孔,有利于更好的通过螺纹与手柄连接,保证装置的稳定性。工作原理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本技术通过主体支架I起到支撑主要结构作用,通过渲染装置4和球面镜5的配合使使用者观察到3D效果,由手柄7控制3D场景的转换,连接孔83与卡扣3保证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有导线10接入电源,保证装置的持续供电。利用本技术所述的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主体支架,顶盖,卡扣,渲染装置,球面镜,固定夹,手柄,支撑台,放置架,导线和插头,所述的顶盖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上部;所述的顶盖通过卡扣与主体支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渲染装置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内部;所述的球面镜设置在渲染装置的右侧;所述的球面镜通过固定夹固定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放置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手柄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的放置架上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的导线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左侧;所述的插头设置在导线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渲染装置包括固定框,渲染灯,固定条和3D眼睛片,所述的固定框设置在渲染装置的外侧;所述的渲染灯设置在固定框的边缘;所述的固定条设置在固定框的内侧;所述的3D眼镜片通过固定条与固定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渲染灯具体采用LED彩灯,所述的渲染灯的具体设计为6-10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包括放置面,控制按钮,按摩纹和抓持柱,所述的放置面设置在手柄的上部;所述的控制按钮设置在放置面的下部;所述的按摩纹设置在控制按钮的下部;所述的抓持柱设置在手柄的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3D交互的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主体支架,顶盖,卡扣,渲染装置,球面镜,固定夹,手柄,支撑台,放置架,导线和插头,所述的顶盖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上部;所述的顶盖通过卡扣与主体支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渲染装置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内部;所述的球面镜设置在渲染装置的右侧;所述的球面镜通过固定夹固定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放置架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右侧;所述的手柄固定在支撑台上;所述的放置架上部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的导线设置在主体支架的左侧;所述的插头设置在导线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传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