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0914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1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水过滤模块、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和换热引流模块,水过滤模块内部装水,液面以下设有引入空气的管路以及雾化单元,管路出口上方设有蜂窝格栅,蜂窝格栅浸没在水中,其气孔竖向设置;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与水过滤模块连通,内部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和紫外灯管,所述紫外灯管的照射范围内设有若干二氧化钛面板;换热引流模块与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连通,内部设有连接换热器的换热管,并连通外部实现空气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将多种空气净化方式结合起来,具有制作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优点,易于推广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推广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方式结合的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污染越发受到大家的重视,由此衍生出多种空气净化方式:(1)、超细滤网过滤,通过密集的滤网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基本原理是利用网孔将大颗粒物质(灰尘)阻挡在外;(2)、抗菌涂层或紫外线净化,通常抗菌涂层是涂在滤网上,在滤网过滤灰尘的同时起到杀菌的作用,或利用紫外照射杀菌,空气中的细菌经紫外线照射而被杀死;(3)、负离子净化,利用产生的负离子杀死微生物,同时负离子又能够在PM2.5表面聚集从而使其变成大颗粒而利于被去除,不仅如此负离子还具有破坏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作用;(4)、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固定;(5)、水过滤,将空气导入水中利用水的吸附能力去除粉尘及溶于水的气体等。水过滤系统虽然简单易操作,但是灰尘是通过气泡与水接触而被吸附,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水过滤系统中产生的气泡较大,气泡内部的灰尘不能完全与水接触,导致水过滤净化效果不理想。如申请号为201410238611.X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微泡空气净化器,通过微泡生成结构将鼓入水中的空气分割成微气泡进行过滤,降低了气泡容纳灰尘的空间,但是气泡在水中会因为碰撞而相互融合,小气泡逐渐融合成大气泡,仍然会导致有大量的灰尘不能与水接触。因而部分空气净化产品以水过滤为第一道净化,配合超细滤网进行二次过滤,这种结合方法又会引起新的问题,积灰的滤网在水分的滋润下很容易滋生细菌,这样滤网反而成了细菌滋生的暖床。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以上方法通常是联合使用。如滤网、抗菌、紫外、负离子、活性炭等可以联合使用;滤网、抗菌、负离子、水过滤等可以联合使用,通常水过滤与活性炭吸附不宜联合使用,因为水过滤产生的水汽会使活性炭吸附性能下降。但不论以上何种方法,均有其难以避免的不足。如超细滤网过滤效果好,但使用一段时间后积灰严重,而且因为孔径小导致清洗困难;抗菌涂层杀菌效果有限,必须空气与涂层接触才有效果;紫外线照射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和一定的分解有机物能力,但不具备去除灰尘的功效,因而必须与滤网配套使用;负离子具有多种优异净化空气功效,诸如杀灭细菌、净化PM2.5等,但在负离子产生过程中会产生臭氧,而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空气净化方式联合使用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结合多种治理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水过滤模块1,内部装水,液面以下设有引入空气的管路以及雾化单元14,管路出口上方设有蜂窝格栅15,所述蜂窝格栅15浸没在水中,其气孔竖向设置;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与水过滤模块1连通,内部设有负离子发生器22和紫外灯管23,所述紫外灯管23的照射范围内设有若干二氧化钛面板25;换热引流模块3,与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连通,内部设有连接换热器31的换热管32,并连通外部实现空气排放。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水过滤模块1上设有连接鼓风机11的空气引入管12,所述空气引入管12与设置在水过滤模块1底部的若干空气分流支管13连通,所述空气分流支管13出口朝下设置,所述雾化单元14设置于正对空气分流支管13出口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单元14为雾化片,固定设置在空气分流支管13出口的正下方。进一步的,所述水过滤模块1中的液面超过蜂窝格栅15顶面至少5cm。进一步的,所述蜂窝格栅15的气孔最大直径在0.2-0.5m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内设有多孔通风柱24与换热引流模块3连通,所述多孔通风柱24上设有若干通风孔241,所述二氧化钛面板25围绕多孔通风柱24布置。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钛面板25以多孔通风柱24的轴线为中心,呈放射状均布在多孔通风柱24周边,相邻二氧化钛面板25之间的通道251与多孔通风柱24上的通风孔241对接。进一步的,所述二氧化钛面板25上的二氧化钛的晶型为锐钛矿或金红石相,并掺杂金属离子或负载纳米贵金属单质进行修饰以增强光催化活性。优选的,所述二氧化钛面板25的表层为锐钛矿二氧化钛膜,并采用镧系金属离子掺杂或负载纳米金单质进行修饰。所述水过滤模块1、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和换热引流模块3从下至上设置在一个机体内,所述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设置在水过滤模块1的液面上方,并通过第一引流板21与水过滤模块1连通,所述换热引流模块3与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通过多孔通风柱24连通,所述换热引流模块3的出风口设有第二引流板33;所述机体还包括微机处理器41,分别与水过滤模块1的鼓风机11、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的负离子发生器22和紫外灯管23、换热引流模块3的换热器31通过电信号连接,机体上还设有控制微机处理器41的控制面板4。本专利技术有效地联合多种空气净化方式,并避免了相互之间不宜组合使用的矛盾。空气首先通过水过滤模块进行一次净化,在雾化单元作用下水中的气泡内会产生超细水雾,吸附气泡中的粉尘,同时大的气泡被蜂窝格栅分割成小气泡,进一步缩小气泡容纳粉尘的空间,本专利技术还结合利用电子高频震荡(振荡频率为1.7MHz或2.4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该电子振荡对人体及动物无伤害)实现水的雾化并且在雾化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负离子,水雾粒子在负离子作用下与空气中漂浮的烟雾、粉尘等产生静电式反应,使其和水雾粒子吸附在一起,同时水雾粒子还能有效溶解空气中的甲醛、甲苯,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经过本专利技术的水过滤模块一次净化后的空气进入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后在紫外线、活性自由基(由紫外线照射二氧化钛将空气中的水分转换成活性自由基)、负离子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对一次净化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不溶解有机污染物、恶臭刺鼻气味以及一次净化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未净化彻底的极细颗粒物等实现深度净化。最后通过换热引流模块,实现空气的冷却、加热、导向排放。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蜂窝格栅与雾化片协同作用,在格栅将大气泡分割成小气泡的同时利用雾化片在气泡中形成超细水雾对气泡中的粉尘进行深度净化。两种方式的有效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使空气中的粉尘能更充分的与水混合,避免了小气泡在水中持续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碰撞而导致的合并,以及因为合并而对去除气泡中的粉尘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通过在气泡内部产生超细水雾实现气泡中粉尘的高效净化,即便气泡在离开蜂窝格栅因碰撞而合并也不会对粉尘的去除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避免了水雾对室内空气湿度的影响并极大降低了干燥成本。本专利技术中过水空气的湿度显著低于含雾化水汽的空气湿度,因而干燥过水空气较干燥含雾化水汽的空气的能耗大大降低。2、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蜂窝格栅相对于超细过滤网易于清洗,只需将水过滤模块取出倒掉污水,然后用水冲洗一下即可。本专利技术将粉尘污染物集中到水中,能让使用者明显感受到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3、经过水过滤的一次空气在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内经历紫外照射、光触媒催化、负离子净化“三重净化”,能够有效净化一次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真菌、有机污染物、恶臭刺鼻气味以及一次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未净化彻底的极细颗粒物等,实现空气的深度净化。同时二氧化钛能催化分解臭氧的特性,有效防止了负离子发生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臭氧的困扰。4、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过滤模块(1),内部装水,液面以下设有引入空气的管路以及雾化单元(14),管路出口上方设有蜂窝格栅(15),所述蜂窝格栅(15)浸没在水中,其气孔竖向设置;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与水过滤模块(1)连通,内部设有负离子发生器(22)和紫外灯管(23),所述紫外灯管(23)的照射范围内设有若干二氧化钛面板(25);换热引流模块(3),与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连通,内部设有连接换热器(31)的换热管(32),并连通外部实现空气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过滤模块(1),内部装水,液面以下设有引入空气的管路以及雾化单元(14),管路出口上方设有蜂窝格栅(15),所述蜂窝格栅(15)浸没在水中,其气孔竖向设置;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与水过滤模块(1)连通,内部设有负离子发生器(22)和紫外灯管(23),所述紫外灯管(23)的照射范围内设有若干二氧化钛面板(25);所述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内设有多孔通风柱(24)与换热引流模块(3)连通,所述多孔通风柱(24)上设有若干通风孔(241),所述二氧化钛面板(25)围绕多孔通风柱(24)布置;换热引流模块(3),与紫外负离子净化模块(2)连通,内部设有连接换热器(31)的换热管(32),并连通外部实现空气排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水过滤模块(1)上设有连接鼓风机(11)的空气引入管(12),所述空气引入管(12)与设置在水过滤模块(1)底部的若干空气分流支管(13)连通,所述空气分流支管(13)出口朝下设置,所述雾化单元(14)设置于正对空气分流支管(13)出口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所述雾化单元(14)为雾化片,固定设置在空气分流支管(13)出口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水过滤模块(1)中的液面超过蜂窝格栅(15)顶面至少5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曦
申请(专利权)人: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