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015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30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腿训练器,该训练器包括由三根水平放置的方钢管构成的呈Π型的底座。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轨道Ⅰ,该移动轨道之间设有踏板;底座的四个节点处分别垂直设有带套管的支杆Ⅰ、支杆Ⅱ、支杆Ⅲ、支杆Ⅳ;支杆Ⅰ与支杆Ⅲ内的套管端头、支杆Ⅱ与支杆Ⅳ内的套管端头均通过连杆相连,且支杆Ⅲ与支杆Ⅳ内的套管端头与连杆嵌合;支杆Ⅰ与支杆Ⅱ内的套管端头之间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移动轨道Ⅱ;支杆Ⅲ与支杆Ⅳ通过负重杆连接在一起,该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杠铃片,其上设有包裹海棉的负重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更高,对腓肠肌、腘绳肌和比目鱼肌的刺激比坐姿训练器更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体育健身训练器械
,尤其涉及小腿训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小腿训练器主要有以下三种:⑴站(立)姿小腿训练器:此训练器是一个负重架,底下有个方钢踏板,前脚掌站立在踏板上,脚跟悬空,负重架将重力落在双肩,然后站直提踵达到训练小腿的目的,可根据需要增加负荷,但此训练器最大的局限就是不可能负荷过重,一旦强度过大,容易造成腰椎、脊柱受伤;⑵坐姿小腿训练器:该训练器就是一个横杆连接座板和负重板,前面是加减负重杠铃片的区域,此器械把腰椎、脊柱解放出来,但由于局部受力在股四头肌,负重强度上不去,而且压迫大肌群会造成肌肉供血不足,对小腿训练充血不利心)弹力带:仅适合业余健身训练,无法满足专业训练。上述三种训练器已大规模生产,并应用到健身房的训练当中,但还有一种常用的但不需器械的训练方法被大家广泛应用一一骑驴提踵,此方法非常实用,但必须有一个或两个人配合骑在训练者的腰骶部,并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a、得有两人以上;b、人不熟或男女之间实施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的小腿训练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述的小腿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器包括由三根水平放置的方钢管构成的呈Π型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轨道I,该移动轨道之间设有踏板;所述底座的四个节点处分别垂直设有带套管的支杆1、支杆I1、支杆II1、支杆IV ;所述支杆I与所述支杆III内的套管端头、所述支杆II与所述支杆IV内的套管端头均通过连杆相连,且所述支杆III与所述支杆IV内的套管端头与所述连杆嵌合;所述支杆I与所述支杆II内的套管端头之间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移动轨道II ;所述支杆III与所述支杆IV通过负重杆连接在一起,该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杠铃片,其上设有包裹海棉的负重板。所述支杆1、支杆I1、支杆II1、支杆IV均通过插销与所述套管相连。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技术中底座的四个节点处分别垂直设有带套管的支杆1、支杆I1、支杆II1、支杆IV,且支杆1、支杆I1、支杆II1、支杆IV均通过插销与套管相连,因此,可满足不同身高的要求。2、由于本技术中分别与支杆1、支杆II相连的连杆的一端均设有移动轨道II,该移动轨道II之间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支撑板,因此,可根据训练者需求前后移动,并且可用于训练时放肘关节,起支撑身体作用。3、由于本技术中支杆III与支杆IV通过负重杆连接在一起,该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杠铃片,且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轨道I,该移动轨道之间设有踏板,因此,可以方便训练者调整到更佳位置。4、由于本技术中设有包裹海棉的负重板,因此,不但可起缓冲受力作用,而且使训练者感觉舒适。5、本技术与现有的小腿训练器械相比,安全性更高,对腓肠肌、胭绳肌和比目鱼肌的刺激比坐姿训练器更深,解决很多训练者腰椎易受伤的难题或本身腰、脊柱有问题但还想训练的健身爱好者的难题,而且解决了人骑在身上的尴尬和一个人无法训练的困难。6、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一底座 2—移动轨道I 3—踏板 4一支杆I 5—支杆II 6—支杆III 7一支杆IV 8一支撑板9一连杆 10—杠铃片11一负重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小腿训练器,该训练器包括由三根水平放置的方钢管构成的呈Π型的底座I。底座I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轨道I 2,该移动轨道2之间设有踏板3 ;底座I的四个节点处分别垂直设有带套管的支杆I 4、支杆II 5、支杆III6、支杆IV 7 ;支杆I 4与支杆III6内的套管端头、支杆II 5与支杆IV 7内的套管端头均通过连杆9相连,且支杆III6与支杆IV 7内的套管端头与连杆9嵌合;支杆I 4与支杆II 5内的套管端头之间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上设有支撑板8 ;支撑板8的两端均设有移动轨道II ;支杆III6与支杆IV 7通过负重杆连接在一起,该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杠铃片10,其上设有包裹海棉的负重板11。其中:支杆I 4、支杆II 5、支杆III 6、支杆IV 7均通过插销与套管相连。使用时,训练者前脚掌踩在踏板3,调整支撑板8的距离,移动移动轨道I 2的距离,通过插销调节支杆I 4、支杆II 5、支杆III 6、支杆IV 7的高度,在杠铃片10处调整负重,训练者腰骶部放在负重板11下就可以训练小腿肌群了。【主权项】1.小腿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器包括由三根水平放置的方钢管构成的呈Π型的底座(I);所述底座(I)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轨道I (2),该移动轨道I (2)之间设有踏板(3);所述底座(I)的四个节点处分别垂直设有带套管的支杆I (4)、支杆II (5)、支杆III(6)、支杆IV(7);所述支杆I (4)与所述支杆III(6)内的套管端头、所述支杆II (5)与所述支杆IV(7)内的套管端头均通过连杆(9)相连,且所述支杆111(6)与所述支杆IV(7)内的套管端头与所述连杆(9)嵌合;所述支杆I (4)与所述支杆II (5)内的套管端头之间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上设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两端均设有移动轨道II ;所述支杆III(6)与所述支杆IV (7)通过负重杆连接在一起,该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杠铃片(10),其上设有包裹海棉的负重板(U)。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I(4)、支杆II (5)、支杆III(6)、支杆IV(7)均通过插销与所述套管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小腿训练器,该训练器包括由三根水平放置的方钢管构成的呈Π型的底座。底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轨道Ⅰ,该移动轨道之间设有踏板;底座的四个节点处分别垂直设有带套管的支杆Ⅰ、支杆Ⅱ、支杆Ⅲ、支杆Ⅳ;支杆Ⅰ与支杆Ⅲ内的套管端头、支杆Ⅱ与支杆Ⅳ内的套管端头均通过连杆相连,且支杆Ⅲ与支杆Ⅳ内的套管端头与连杆嵌合;支杆Ⅰ与支杆Ⅱ内的套管端头之间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移动轨道Ⅱ;支杆Ⅲ与支杆Ⅳ通过负重杆连接在一起,该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杠铃片,其上设有包裹海棉的负重板。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更高,对腓肠肌、腘绳肌和比目鱼肌的刺激比坐姿训练器更深。【IPC分类】A63B23-04【公开号】CN204502296【申请号】CN201520152753【专利技术人】赵常红, 冯刚, 邓琰炳, 张健 【申请人】西北民族大学【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腿训练器,其特征在于:该训练器包括由三根水平放置的方钢管构成的呈Π型的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两端分别设有移动轨道Ⅰ(2),该移动轨道Ⅰ(2)之间设有踏板(3);所述底座(1)的四个节点处分别垂直设有带套管的支杆Ⅰ(4)、支杆Ⅱ(5)、支杆Ⅲ(6)、支杆Ⅳ(7);所述支杆Ⅰ(4)与所述支杆Ⅲ(6)内的套管端头、所述支杆Ⅱ(5)与所述支杆Ⅳ(7)内的套管端头均通过连杆(9)相连,且所述支杆Ⅲ(6)与所述支杆Ⅳ(7)内的套管端头与所述连杆(9)嵌合;所述支杆Ⅰ(4)与所述支杆Ⅱ(5)内的套管端头之间设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上设有支撑板(8);所述支撑板(8)的两端均设有移动轨道Ⅱ;所述支杆Ⅲ(6)与所述支杆Ⅳ(7)通过负重杆连接在一起,该负重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杠铃片(10),其上设有包裹海棉的负重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常红冯刚邓琰炳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