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藏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半身不遂骨折肩周炎骨质增生脾脏寒症的外用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藏药学是藏医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内容,在整个传统医药学理论与实践中独树一帜。藏药药理学的基础理论是五源、六味、三化味、八性、十七功效等,藏医学认为味是舌对药物的感觉,药味有甘、酸、苦、咸、涩、辛6种,其滋养身体的作用依次由强到弱。藏医学与西方医学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有其自己的特色与优势。藏医学巨著《四部医典》记载:龙、赤巴、培根三者,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三大因素,为藏医学的理论基础。这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液)和三种排泄物(大便、小便、汗)的运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龙、赤巴、培根保持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其中之一偏盛或偏衰而失调,平衡破坏,就会产生疾病。疾病的产生不会是单一的龙、赤巴、培根而引起,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龙、赤巴、培根不协调而引发各种疾病。龙,译成汉语是风或气,但其含义比中医的风或气更为广泛。它的功用是主呼吸、血液循环、肢体活动、五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半身不遂、骨折、肩周炎、骨质增生、脾脏寒症的外用藏药,其特征在于: 原料组成是:诃子2‑120克、毛诃子2‑100克、余甘子3‑150克、草木犀1‑80克、光明盐1‑60克、硇砂1‑60克、明矾1‑80克、食盐1‑60克、寒水石2‑120克、火硝1‑60克、大青盐1‑60克、紫草茸2‑120克、水柏枝3‑180克、松香2‑120克、木蝴蝶1‑60克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