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及其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9066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背光源及其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中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包括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三灯条、第四灯条和矩形导光板;所述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第一角边和第二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一顶角顶点的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其中,第一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二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矩形导光板与第一顶角相邻的第二顶角的第三角边和第四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二顶角顶点的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两个角边上设置第一灯条和第二条灯条,以及在相邻第一顶角的第二顶角的两个角边上设置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减少灯条上灯珠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背光源的能耗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到背光源及其入射光源的设置结 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按灯条光入射位置可分为:直下式与侧入式两种。 直下式液晶电视背光采用点阵式布局,发光亮度均匀,使用寿命较长,通过芯片实 现独立发光单元的调节,节能效果明显,但它的缺点是机身偏厚,技术成本高。 侧入式液晶电视,由于灯条侧置,电视机的体积会减小,特别是厚度可以大幅度缩 小,因此市面上的各种超薄液晶电视都属于这种类型。 液晶电视的背光源一般包含背板,反射片,导光板,灯源,光学膜片,中框等。目前 市面上的侧入式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源的入光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a.双侧入光,又分为 双长边入光(如图la所示)所示)与双短边入光(如图lb所示)两种;b?单侧入光,又 分为单长边入光(如图2a所示)与单短边入光(如图2b所示)两种。 随着亮度需求的提升与成本的控制,在不增加液晶显示装置中背光成本的前提 下,减少灯珠使用数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降低能耗的背光源及其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 包括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三灯条、第四灯条和矩形导光板; 所述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第一角边和第二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一顶角顶 点的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其中,第一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二灯条与第一顶角 顶点的距离相同; 所述矩形导光板与第一顶角相邻的第二顶角的第三角边和第四角边上分别设置 靠近第二顶角顶点的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其中,第三灯条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四 灯条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角边和第三角边位于矩形导光板的同一边; 所述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为结构相同的灯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灯条和第三灯条相互靠近的灯珠之间的距离L为: 当所述第二灯条和第三灯条位于矩形导光板的长边时,L彡WAAX tan (sirT1 (n^X s in 0 half)); 当所述第二灯条和第三灯条位于矩形导光板的短边时,【主权项】1. 一种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灯条、 第四灯条和矩形导光板; 所述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第一角边和第二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一顶角顶点的 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其中,第一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二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 的距离相同; 所述矩形导光板与第一顶角相邻的第二顶角的第=角边和第四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 第二顶角顶点的第=灯条和第四灯条;其中,第=灯条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四灯条 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角边和第S角边位于矩形导光板的同一边; 所述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灯条和第四灯条为结构相同的灯条。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灯条和 第=灯条相互靠近的灯珠之间的距离L为: 当所述第二灯条和第S灯条位于矩形导光板的长边时,L《WaaXtan(sirfi(riu;pXsin0 half)); 当所述第二灯条和第=灯条位于矩形导光板的短边时,其中,Laa表示矩形导光板中影像显示区域长度;Ww表示矩形导光板中影像显示区域宽 度;表示灯珠发光角度的一半;rUcP表示导光板的折射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接 件和第二转接件; 所述第一转接件设置于第一顶角顶点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 所述第二转接件设置于第二顶角顶点处,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灯条和第四灯条。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 与第二转接件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L型本体,L型本体的两个伸出端部分别对应第一灯条和第二灯 条设置,L型本体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插口,插口内壁上设置导电触点; 所述第一灯条包括基板和灯珠,灯珠安装于基板上,基板的一端设置导电端子;所述基 板带有导电端子的一端适配地插入L型本体与之对应插口中,且导电端子和导电触点电性 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插入插 口的一端两侧设置对称的凹槽,所述插口内设置对应的凸起,基板插入插口时,凸起与凹槽 适配地卡合。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灯条、第四灯条均为LED灯条。7.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矩形导光板对应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灯条和第四灯条的部分均设置凸台。8. -种背光源,包括背板、反射片、矩形导光板、光学膜片、矩形中框和入射光源;其特 征在于, 所述入射光源包括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灯条和第四灯条; 所述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第一角边和第二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一顶角顶点的 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其中,第一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二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 的距离相同; 所述矩形导光板的与第一顶角相邻的第二顶角的第=角边和第四角边上分别设置靠 近第二顶角顶点的第=灯条和第四灯条;其中,第=灯条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四灯 条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角边和第S角边位于矩形导光板的同一边上; 所述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灯条和第四灯条为结构相同的灯条。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灯条的安装结构如权利要求 2-7中任一项所述的灯条安装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揭示一种背光源及其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中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包括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三灯条、第四灯条和矩形导光板;所述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第一角边和第二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一顶角顶点的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其中,第一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二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矩形导光板与第一顶角相邻的第二顶角的第三角边和第四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二顶角顶点的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本技术在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两个角边上设置第一灯条和第二条灯条,以及在相邻第一顶角的第二顶角的两个角边上设置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减少灯条上灯珠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背光源的能耗消耗,降低生产成本。【IPC分类】F21S8-00, G02F1-13357, F21V19-00, F21Y101-02【公开号】CN204494230【申请号】CN201520212967【专利技术人】胡进 【申请人】深圳市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4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入射光源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三灯条、第四灯条和矩形导光板;所述矩形导光板的第一顶角的第一角边和第二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一顶角顶点的第一灯条和第二灯条;其中,第一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二灯条与第一顶角顶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矩形导光板与第一顶角相邻的第二顶角的第三角边和第四角边上分别设置靠近第二顶角顶点的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其中,第三灯条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和第四灯条与第二顶角顶点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二角边和第三角边位于矩形导光板的同一边;所述第一灯条、第二灯条、第三灯条和第四灯条为结构相同的灯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