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罗氏沼虾幼虾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8938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罗氏沼虾幼虾培育方法,属于罗氏沼虾幼虾培育技术领域。通过优化环境条件,合理建造培育池,科学放苗,精确饲养管理,该方法为培育幼虾,提高其成活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罗氏沼ife下(Macrobrachium roxenbergii de Man)幼ife下培育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增温培育技术,属于罗氏沼虾幼虾培育

技术介绍
罗氏沼虾是沼虾属中个体最大的一种,由于其体形较大、食性广、病害少、易生存、生长快、营养好,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罗氏沼虾刚刚淡化的虾苗,体长仅为0.7?0.8厘米,体质幼嫩,对病害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直接放人大的水体中,进行成虾养殖,往往因虾苗的成活率低而影响养殖效果,因此,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进行强化培育,以提高放养成活率,这一过程称为幼虾培育。近年来,罗氏沼虾的养殖因为受到温度的限制,致使上市集中,在上市高峰出售,价格较低,提前上市,价格虽高可因养殖周期短,单产较低,也同样影响经济效益,所以现在已较多采用增温培育的方法,尽量延长养殖周期,从而提高单产并能提前上市。如,在幼虾增温培育过程中,利用锅炉及塑膜大棚增温,提早放养罗氏沼虾虾苗,使成虾提早上市,已经成为提高罗氏沼虾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养殖条件的限制或是养殖户对养殖技术掌握不够,每年都有很多养殖户在大棚培育幼虾期间发生转池、浮头或严重病害等,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目前,常见的罗氏沼虾幼虾的培育方法存在许多误区,一是投苗早期水质不肥,清塘后,水质还没有培肥,就急于投苗,由于池塘水体偏瘦,可供幼虾摄食的生物饵料缺乏,影响幼虾的生长和成活率;二是换水不科学,养殖的中后期,池水过肥,常常一次性大量换水(特别是换水方便的地方),引起池塘的水温波动太大,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三是投苗上的误区,大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增加水深就可以提高放养密度,因而每667m2放养量竟超过10万苗,这种高密度不利于虾的生长。另外,罗氏沼虾有附着塘底生活习性,常为占据地盘而相互残杀。总之,增温培育罗氏沼虾技术环节多,操作难度大,对技术掌握和应用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幼虾培育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培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下述步骤进行:一、环境条件(I)培育池场地选择在成虾养殖池内选择避风向阳的虾沟或地方建幼虾增温增育池;并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供电正常。(2)水源、水质幼虾增温增育池的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NY5051和NY5159的有关规定。二、培育池建造(I)培育池面积依据幼虾放养数量,以大棚池放养虾苗2000-3000尾/m2,幼虾成活率60-70%计算培育池面积。培育池一般口宽8m,长10m左右,坡比1: 2为宜,在培育池中间留一腰埂,将培育池一分为二 ;一边作早期育苗用;另一边早期作预热池用,中期挖去腰埂分稀养殖。(2)培育池水深培育池无渗漏水位保持80-100cm,挖深80cm左右,埂高20cm以上。(3)培育池搭建培育池大棚以镀锌钢管作骨架,钢管作支柱和联系梁。钢管长度约10m,两端分别埋入池埂25cm,间距60cm。使钢管呈圆弧形骨架。各钢管间设两道联系梁,梁距4m联系梁以支柱固定,支柱下端插入池底20cm,支柱间距1.8m。棚顶用7丝8m宽无滴薄膜布覆盖,上面用尼龙网或绳索压紧,四周用土压实。⑷加热炉装配育苗大棚池以无压茶水炉加热,一般一个大棚池配400-500升茶水炉一台,也可2个大棚池共用一个800升的大茶水炉。热水循环路线为:茶水炉出水口一单相管道泵(350w)—热水循环管绕池底一周一茶水炉进水口。热水循环管一般用0 35mm不锈钢管,在钢管之间用塑料增强管连接。烟道用0 120_经大棚内,在另一侧用引风机拔风,以充分利用热能,保证良好的热交换效果、节煤、节电。(5)增氧机装配大棚增氧采用空气泵配散气石进行,300m2的大棚一般配0.75kw的单相空气泵;600m2的大棚配1.1kw的空气泵。气泵放在大棚的中部,通过0 40mm塑料管由中央向二端送气。散气石通过软管与送气管相连,一般每3-5m2设散气石一只。三、放苗及准备(I)清塘在大棚池搭建前,对整个成虾池进行药物清塘。一般用生石灰清塘(125kg/亩?米);也可用漂白粉清塘(用有效氧25%以上漂白粉和水泼洒,浓度20ppm)。清塘后,进排水均需严防野杂侵入。如果大塘清塘不彻底,则需对幼虾培育池再次清塘,方法同上。(2)施肥清塘后应注水施肥培育水质,一般在放苗前一个星期施基肥。基肥以发酵并消毒去渣的有机肥为好,施肥量根据水质肥瘦酌定,一般为0.5-lkg/m2。放苗前视水质情况再追施适量的虾蟹专用肥(“肥渔宝”或“肥水灵”系列,用法、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3)水草移植育苗大棚清塘后要及时移植适量水草,水草既可为虾苗提供隐蔽、栖息、摄食场所,又可吸收nh3-n、no2-n等净化水质。选用菹草、马米眼子菜等沉水植物的宿根或幼芽,移植于大棚池内,左右各一行,株距1-1.5m。(4)虾苗放养大棚池内水温稳定在22°C以上即可放苗。放苗密度以2000-3000尾/m2为宜,前期可加倍密养,后期则一定要分稀养殖。放苗前一天要用少量虾苗试水,虾苗质量应符合NY-5159的规定。四、饲养管理(I)温度调控大棚培育池水温应稳定在25_28°C,昼夜温差不超过2°C为宜。早期水温低要抓紧烧炉增温;中期视水温可减少烧炉加温,并在晴天中午适当开窗通风;后期一般可停止烧炉加温,并开启门、窗和部份塑料膜布,以增加大棚的通风、透光,保持适宜温度及良好水质。(2)饵料投喂本阶段适宜投喂的饵料有鸡蛋、鱼糜、鱼粉和幼虾配合饵料等。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8% -15% (以配合饵料计),分3-6次投喂,前期少量多次,逐步减少到每天3次。(3)病害防治培育期间要使用生物制剂并定期消毒,预防病害发生;同时定期检查虾苗,一旦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用药要符合NY5071的规定。(4)幼虾出池体长0.7cm左右和淡化苗经30-60天的培育,长成3.0cm左右的幼虾。待成虾池水温稳定在20°C以上,即可拆棚拉网过数,放入成虾池饲养。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罗氏沼虾幼虾增温培育方法,该方法为培育幼虾,提高其成活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通过优化环境条件,合理建造培育池,科学放苗,精确饲养管理,该方法为培育幼虾,提高其成活率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I环境条件1.1培育池场地选择在成虾养殖池内选择避风向阳的虾沟或地方建幼虾增温增育池;并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供电正常。1.2水源、水质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NY5051和NY5159的有关规定。2培育池建造2.1培育池面积依据幼虾放养数量,以大棚池放养虾苗2000-3000尾/m2,幼虾成活率60-70%计算培育池面积。培育池一般口宽8m,长10m左右,坡比1: 2为宜,在培育池中间留一腰埂,将培育池一分为二;一边作早期育苗用;另一边早期作预热池用,中期挖去腰埂分稀养殖。2.2培育池水深培育池无渗漏水位保持80-100cm,挖深80cm左右,埂高20cm以上。...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罗氏沼虾幼虾培育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一、环境条件(1)培育池场地选择在成虾养殖池内选择避风向阳的虾沟或地方建幼虾增温增育池;并要求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供电正常;(2)水源、水质幼虾增温增育池的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NY5051和NY5159的有关规定;二、培育池建造(1)培育池面积依据幼虾放养数量,以每大棚池放养虾苗2000‑3000尾/m2,幼虾成活率60‑70%计算培育池面积;培育池一般口宽8m,长100m左右,坡比1∶2为宜,在培育池中间留一腰埂,将培育池一分为二;一边作早期育苗用;另一边早期作预热池用,中期挖去腰埂分稀养殖;(2)培育池水深培育池无渗漏水位保持80‑100cm,挖深80cm左右,埂高20cm以上;(3)培育池搭建培育池大棚以镀锌钢管作骨架,钢管作支柱和联系梁;钢管长度约10m,两端分别埋入池埂25cm,间距60cm;使钢管呈圆弧形骨架;各钢管间设两道联系梁,梁距4m联系梁以支柱固定,支柱下端插入池底20cm,支柱间距1.8m;棚顶用7丝8m宽无滴薄膜布覆盖,上面用尼龙网或绳索压紧,四周用土压实;(4)加热炉装配育苗大棚池以无压茶水炉加热,一般一个大棚池配400‑500升茶水炉一台,也可2个大棚池共用一个800升的大茶水炉;热水循环路线为:茶水炉出水口→单相管道泵(350w)→热水循环管绕池底一周→茶水炉进水口;热水循环管一般用¢35mm不锈钢管,在钢管之间用塑料增强管连接;烟道用¢120mm经大棚内,在另一侧用引风机拔风,以充分利用热能,保证良好的热交换效果、节煤、节电;(5)增氧机装配大棚增氧采用空气泵配散气石进行,300m2的大棚一般配0.75kw的单相空 气泵;600m2的大棚配1.1kw的空气泵;气泵放在大棚的中部,通过¢40mm塑料管由中央向二端送气;散气石通过软管与送气管相连,一般每3‑5m2设散气石一只;三、放苗及准备(1)清塘在大棚池搭建前,对整个成虾池进行药物清塘;一般用生石灰清塘(125kg/亩·米);也可用漂白粉清塘(用有效氧25%以上漂白粉和水泼洒,浓度20ppm);清塘后,进排水均需严防野杂侵入;如果大塘清塘不彻底,则需对幼虾培育池再次清塘,方法同上;(2)施肥清塘后应注水施肥培育水质,一般在放苗前一个星期施基肥;基肥以发酵并消毒去渣的有机肥为好,施肥量根据水质肥瘦酌定,一般为0.5‑1kg/m2;放苗前视水质情况再追施适量的虾蟹专用肥(“肥渔宝”或“肥水灵”系列,用法、用量参照产品说明书);(3)水草移植育苗大棚清塘后要及时移植适量水草,水草既可为虾苗提供隐蔽、栖息、摄食场所,又可吸收NH3‑N、NO2‑N等净化水质;选用菹草、马米眼子菜等沉水植物的宿根或幼芽,移植于大棚池内,左右各一行,株距1‑1.5m;(4)虾苗放养大棚池内水温稳定在22℃以上即可放苗;放苗密度以2000‑3000尾/米2为宜,前期可加倍密养,后期则一定要分稀养殖;放苗前一天要用少量虾苗试水,虾苗质量应符合NY‑5159的规定;四、饲养管理(1)温度调控大棚培育池水温应稳定在25‑28℃,昼夜温差不超过2℃为宜;早期水温低要抓紧烧炉增温;中期视水温可减少烧炉加温,并在晴天中午适当开窗通风;后期一般可停止烧炉加温,并开启门、窗和部份塑料膜布,以增加大棚的通风、透光,保持适宜温度及良好水质;(2)饵料投喂本阶段适宜投喂的饵料有鸡蛋、鱼糜、鱼粉和幼虾配合饵料等;日投喂量 为虾体重的8%‑15%(以配合饵料计),分3‑6次投喂,前期少量多次,逐步减少到每天3次;(3)病害防治培育期间要使用生物制剂并定期消毒,预防病害发生;同时定期检查虾苗,一旦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用药要符合NY5071的规定;(4)幼虾出池体长0.7cm左右和淡化苗经30‑60天的培育,长成3.0cm左右的幼虾;待成虾池水温稳定在20℃以上,即可拆棚拉网过数,放入成虾池饲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大喜徐斌
申请(专利权)人:高邮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