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8900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9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尾端为手抓部,所述第一把手的前端设置有可用于打不同孔径的打孔刀具,所述第二把手的前端至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套入固定的芯棒,所述芯棒上滑动配置有一限位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限位挡块滑动配置在芯棒上,使得套入芯棒的引流管的长度可调节,进而使得引流管侧孔的打孔位置可调节,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能通过打孔刀具打出各种不同的孔径,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打孔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流管便捷打孔器
技术介绍
乳胶管、硅胶管等作为引流管在使用时,经常需要临时打侧孔,目前的做法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孔,但边缘经常会剪不齐,而且大小很难控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甚至造成引流管的断裂或引流不畅等现象的发生,这给患者手术埋下安全隐患。为此,目前有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507344U(授权公告日2012.10.31)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快速打孔器,包括两个铰接的把手,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其中第一把手连接有圆筒形的打孔刀,第二把手连接有引流管固定棒;所述的打孔刀一端与第一把手铰接,另一端的形状与引流管固定棒的形状相配合,打孔刀与引流管固定棒对接后,能够打出圆形的孔;该专利虽然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但是该打孔器不能选择打孔位置,且不方便更换打孔刀。另外,目前还有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128962A(申请公布日2014.11.05)公开了一种腰大池引流管打孔机及打孔加工方法,但是该打孔机结构复杂,生产成本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尾端为手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前端设置有可用于打不同孔径的打孔刀具,所述第二把手的前端至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套入固定的芯棒,所述芯棒上滑动配置有一限位挡块。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芯棒面对所述打孔刀具的一面为平面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平面结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对滑槽,所述限位挡块滑动配置在所述一对滑槽上。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刀具包括一刀盘和周向均布在所述刀盘外周的若干具有不同孔径的打孔刀,所述刀盘中心通过定位销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的前端。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打孔刀为圆筒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芯棒的外壁设置有刻度尺。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之间设置有复位弹So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限位挡块滑动配置在芯棒上,使得套入芯棒的引流管的长度可调节,进而使得引流管侧孔的打孔位置可调节,且本技术还能通过打孔刀具打出各种不同的孔径,操作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芯棒与限位挡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所示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把手100和第二把手200,第一把手100和第二把手200的尾端110、210为手抓部,为了方便操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把手100和第二把手200的尾端110、210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400。第一把手100的前端设置有可用于打不同孔径的打孔刀具30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打孔刀具300包括一刀盘310和周向均布在刀盘310外周的若干具有不同孔径的打孔刀320,刀盘310中心通过定位销330设置在第一把手100的前端,打孔刀320为圆筒结构。结合图2所示,第二把手200的前端至中部为供引流管套入固定的芯棒200,芯棒200上滑动配置有一限位挡块230,芯棒200的外壁设置有刻度尺220,方便使用者直观了解限位挡块230的位置。为了使得打出来的孔圆滑,本实施例中的芯棒200面对打孔刀具300的一面为平面结构201。在平面结构201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对滑槽202,限位挡块230滑动配置在一对滑槽202上。本技术的打孔过程如下:根据需要引流管的打孔孔径大小和位置,将限位挡块230滑至适当位置固定,且松开定位销330,旋转刀盘310,选择合适孔径的打孔刀320,使得打孔刀320向下正对芯棒200,再将引流管套入芯棒200中,手握第一把手100和第二把手200的尾端110、210的手抓部即可实现打孔,操作方便快捷。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尾端为手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前端设置有可用于打不同孔径的打孔刀具,所述第二把手的前端至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套入固定的芯棒,所述芯棒上滑动配置有一限位挡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面对所述打孔刀具的一面为平面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结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有一对滑槽,所述限位挡块滑动配置在所述一对滑槽上。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刀具包括一刀盘和周向均布在所述刀盘外周的若干具有不同孔径的打孔刀,所述刀盘中心通过定位销设置在所述第一把手的前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刀为圆筒结构。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的外壁设置有刻度尺。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尾端为手抓部,所述第一把手的前端设置有可用于打不同孔径的打孔刀具,所述第二把手的前端至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套入固定的芯棒,所述芯棒上滑动配置有一限位挡块。本技术的限位挡块滑动配置在芯棒上,使得套入芯棒的引流管的长度可调节,进而使得引流管侧孔的打孔位置可调节,且本技术还能通过打孔刀具打出各种不同的孔径,操作方便。【IPC分类】B26F1-16【公开号】CN204487682【申请号】CN201520103865【专利技术人】施哲, 陈昶, 姜格宁 【申请人】上海市肺科医院【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引流管便捷打孔器,包括中部相互铰接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尾端为手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前端设置有可用于打不同孔径的打孔刀具,所述第二把手的前端至中部设置有供引流管套入固定的芯棒,所述芯棒上滑动配置有一限位挡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哲陈昶姜格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肺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