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永刚专利>正文

半月板缝合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820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月板缝合针,为解决现有缝合器械操作复杂问题,是环形手柄向前制有端部带针头的针杆,所述针尖后端与所述针杆前端之间为有一侧前位后向钩槽和另一侧后位前向钩槽的S形钩段。所述S形钩段的前位后向钩槽是S形钩段前部制有后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所述S形钩段的后位前向钩槽是S形钩段后部制有前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具有操作更简单,可重复使用,而且费用低廉,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非常适用于缝合半月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外科关节镜下缝合半月板的工具,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半月板缝合针。技术背景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疾病。目前常用的缝合半月板的方法有半月板缝合钩(全内缝合),双针缝合法(由内向外缝合),Fastfix(全内缝合)和半月板箭(全内缝合),以及注射器针头带线缝合法。缝合钩适合修补半月板后角纵裂,双针适合修补半月板体部,操作比较繁琐,Fastfix和半月板箭适合修补半月板后角和体部,价格昂贵,不能重复操作,注射器针头带线适合修补前角,操作相对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月板缝合针,其操作更简单,可重复使用,而且费用低廉,非常适用于缝合半月板的前角和体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是环形手柄向前制有端部带针头的针杆,所述针尖后端与所述针杆前端之间为有一侧前位后向钩槽和另一侧后位前向钩槽的S形钩段。其由3部分组成:针头、针杆和针柄。其特点是:针头用来将缝合线带进带出关节腔,针杆可以做成不同方向和弯度,也可为直线型,根据缝合部位进行选择,针柄为一环,可以帮助针头刺破和穿出关节腔。其可用于缝合半月板的前角和体部,具有操作更简单,可重复使用,而且费用低廉,非常适用于缝合半月板的优点。作为优化,所述环形手柄为圆环形或者为椭圆环形;所述针杆在中部或者中后部弯曲,后弯曲后使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呈大于90度的夹角,后直段与前直段所在平面与S形钩段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或相交,优选为同一平面或者相互垂直。作为优化,所述椭圆环形手柄的一长轴中间向前制有针杆,或者所述椭圆环形手柄的一短轴中间向前制有针杆;所述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夹角为120-170度;所述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为弧弯段。作为优化,所述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夹角为145度左右;所述弧弯段的弧长为1-2厘米。作为优化,所述环形手柄与针杆和针头在同一直线上、环形手柄所在平面与S形钩段所在平面垂直或者为同一平面。作为优化,所述针头为S形钩段宽度大于圆形针杆直径的扁形针头。作为优化,所述扁形针头的针尖基部的厚度与S形钩段厚度相同,或者大于S形钩段厚度;所述扁形针头的针尖基部的宽度与S形钩段宽度相同,或者小于S形钩段宽度,并且针尖基部与S形钩段前端之间有过渡斜边或者一级或多级过渡台阶。作为优化,所述S形钩段的前位后向钩槽是S形钩段前部制有后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所述S形钩段的后位前向钩槽是S形钩段后部制有前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作为优化,所述前位后向钩槽是S形钩段的后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后端壁为由内向外后方倾斜的斜后端壁,所述后位前向钩槽是S形钩段的前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前端壁为由内向外前方倾斜的斜前端壁。斜后端壁和斜前端壁与S形钩段侧壁之间有外凸弧形外缘边,或有圆倒角。作为优化,所述S形钩段前部的前位后向钩槽外侧的前外钩臂后端为外缘向内收缩的后向内缩头,所述S形钩段后部的后位前向钩槽外侧的后外钩臂前端为外缘向内收缩的前向内缩头。该半月板缝合针总长优选为12-17厘米。其工作原理是,第一步:将缝合针头带线刺入关节腔并通过半月板,线尾留在关节腔外,拔出缝合针,第二步:再次将缝合针头(不带线)在相邻部位刺入关节腔并通过半月板,与前一针距离约0.5cm,用缝合针头将关节腔内的线带出,但不完全拉出,剪断,一根和第一针打结,一根和下一针进行打结。第三步:重复第二步操作,拉出线后,剪断,一根和第二步的线打结,一根和下一步的线打结,如果缝合完毕,将剩余的线拉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具有操作更简单,可重复使用,而且费用低廉,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非常适用于缝合半月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是医用不锈钢制成的圆环形手柄I向前制有端部带针头的针杆2,所述针尖3后端与所述针杆2前端之间为有一侧前位后向钩槽和另一侧后位前向钩槽的S形钩段4。所述圆环形手柄I与针杆2和针头在同一直线上、圆环形手柄I所在平面与S形钩段4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或平行。具体是所述S形钩段4的前位后向钩槽是S形钩段前部制有后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所述S形钩段的后位前向钩槽是S形钩段后部制有前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优选所述前位后向钩槽是S形钩段4的后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后端壁为由内向外后方倾斜的斜后端壁,所述后位前向钩槽是S形钩段4的前端向外侧开口的轴向通孔前端壁为由内向外前方倾斜的斜前端壁。作为有益的变换:所述环形手柄也可以为椭圆环形,所述椭圆环形手柄的一长轴中间向前制有针杆,或者所述椭圆环形手柄的一短轴中间向前制有针杆。具体是所述针头为S形钩段4宽度大于圆形针杆I直径的扁形针头。所述扁形针头的针尖3基部的厚度与S形钩段4厚度相同(或者大于S形钩段厚度);优选所述扁形针头的针尖3基部的宽度小于S形钩段4宽度或者与S形钩段宽度相同,并且针尖3基部与S形钩段4前端之间有过渡斜边或者一级或多级过渡台阶。该半月板缝合针总长优选为12-17厘米。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圆环形手柄I所在平面与S形钩段4所在平面垂直。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针杆2在中部(或者中后部弯曲),后弯曲后使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呈大于90度的夹角,并且位于后位前向钩槽一侧,后直段与前直段所在平面与S形钩段4所在平面为同一平面(或相交)。优选所述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夹角为120-170度;所述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为弧弯段。更优选所述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夹角为145度左右;所述弧弯段的弧长为1-2厘米。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后直段与前直段之间夹角位于前位后向钩槽一侧。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圆环形手柄I所在平面与S形钩段4所在平面垂直。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圆环形手柄I所在平面与S形钩段4所在平面垂直。实施例七,如图7所示,本技术半月板缝合针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S形钩段4前部的前位后向钩槽外侧的前外钩臂后端为外缘向内收缩的后向内缩头,所述S形钩段4后部的后位前向钩槽外侧的后外钩臂前端为外缘向内收缩的前向内缩头。斜后端壁和斜前端壁与S形钩段侧壁之间有外凸弧形外缘边,或有圆倒角。其工作原理是,第一步:将缝合针头带线刺入关节腔并通过半月板,线尾留在关节腔外,拔出缝合针,第二步:再次将缝合针头(不带线)在相邻部位刺入关节腔并通过半月板,与前一针距离约0.5cm,用缝合针头将关节腔内的线带出,但不完全拉出,剪断,一根和第一针打结,一根和下一针进行打结。第三步:重复第二步操作,拉出线后,剪断,一根和第二步的线打结,一根和下一步的线打结,如果缝合完毕,将剩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月板缝合针,其特征在于是环形手柄向前制有端部带针头的针杆,所述针尖后端与所述针杆前端之间为有一侧前位后向钩槽和另一侧后位前向钩槽的S形钩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武永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