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作娟专利>正文

治疗耳源性眩晕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6720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3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中药,所述中药组成包括炒白术、生熟地、金银花、熟地黄、泽泻、当归、僵蚕、通草、白芥子、钩藤、茯苓、党参、川穹、连翘。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耳源性眩晕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中药选用多种天然中草药,药物之间协同作用,益精填髓、利气散结且通络止痛,药材价格低廉,采购方便,汤剂制作简单,便于患者服用,药效稳定,副作用小,能够有效治疗耳源性眩晕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耳源性眩晕是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发生耳源性眩晕的病人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在控制眩晕发作方面,西药具有一定优势,但单纯地强制性地抑制往往使脑神经功能受到影响。中药治病求本,能够从根本上调节机体状态,平衡阴阳,可使耳源性眩晕得到彻底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耳源性眩晕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耳源性眩晕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基于传统中医眩晕症的研宄及治疗原则,结合现代中医治疗耳源性眩晕的研宄成果,使药剂中的有效成分具有益精填髓、利气散结以及通络止痛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14种中药,此14种中药协同起效可以有效治疗耳源性眩晕。14种中药功效如下: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生熟地:味甘、微温,归肝、肾经;生血益精,长髓;金银花:性甘寒气芳香;清热解毒,散风热;熟地黄:味甘;性温;归肝经、肾经;补血滋肾、益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耳源性眩晕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成包括炒白术、生熟地、金银花、熟地黄、泽泻、当归、僵蚕、通草、白芥子、钩藤、茯苓、党参、川穹、连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作娟
申请(专利权)人:李作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