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240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磁灶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板设置在集成盒中,在集成盒上方设置显示板,集成盒的背面设置排风孔,排风孔处对应设置排风扇,排风扇固定在集成盒内;所述的电磁灶底板上设置有滑轨,集成盒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集成盒通过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配合能够从电磁灶外壳的侧面滑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灶工作时集成盒可抽出电磁灶外侧,与线盘部分形成两个独立空间,集成盒内主控板单独散热,不会受到锅辐射热的影响,散热效果更佳;将显示板安装在集成盒上,工作时集成盒拉出,使显示板远离锅的位置,增大了锅的可操作空间,避免了操作时锅与控制键之间的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磁灶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
技术介绍
电磁灶在对锅加热时,锅在温度升高的同时会对电磁灶内部产生大量的辐射热,而主控板安装在线盘下方,其受到辐射热的影响较大,温度高散热困难;显示板位于身体前方,离锅的位置过近,炒菜时手臂活动易碰到旋钮误操作;电源线至于外面,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包括电磁灶底板、电磁灶外壳、凹型微晶板、线盘和主控板,电磁灶外壳与电磁灶底板螺接配合,凹型微晶板通过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灶外壳的环形配合部,线盘通过螺钉固定在电磁灶外壳上,电磁灶外壳上设置有散热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板设置在集成盒中,在集成盒上方设置显示板,集成盒的背面设置排风孔,排风孔处对应设置排风扇,排风扇固定在集成盒内;所述的电磁灶底板上设置有滑轨,集成盒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集成盒通过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配合能够从电磁灶外壳的侧面滑出。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灶底板背面设置有电源线仓,电源线仓内储存电源线。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盒侧面设置有电源线插口。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盒下方侧边配合设置一锁扣,锁扣与设置在电磁灶底板上的锁孔卡接配合。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盒侧面设置有电源线插口,电磁灶底板背面设置有电源线仓,电源线仓内储存电源线;集成盒下方侧边配合设置一锁扣,锁扣与设置在电磁灶底板上的锁孔卡接配合。本技术与现有电磁灶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本电磁灶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线盘,第二部分为主控板和显示板,将电磁灶的主控板和显示板安装在独立的集成盒内,集成盒可用滑轨结构在电磁灶的侧面抽拉,形成独立的操作面板和散热空间;2.电磁灶工作时集成盒可抽出电磁灶外侧,与线盘部分形成两个独立空间,集成盒内主控板单独散热,不会受到锅辐射热的影响,散热效果更佳;3.将显示板安装在集成盒上,工作时集成盒拉出,使显示板远离锅的位置,增大了锅的可操作空间,避免了操作时锅与控制键之间的干涉;4.电源线采用插拔式连接方式,电源线在电磁灶不使用时放入电源线仓内,便于电磁灶的携带和放置。【附图说明】图1为集成盒闭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集成盒侧拉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集成盒侧拉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电磁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磁灶外壳,2-线盘,3-散热风扇,4-集成盒,5-显示板,6-滑轨,7-滑块,8-凹型微晶板,9-主控板,10-排风扇,11-排风孔,12-电源线插口,13-电源线仓,14-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包括电磁灶底板、电磁灶外壳1、凹型微晶板8、线盘2和主控板9,电磁灶外壳I与电磁灶底板螺接配合,凹型微晶板8通过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灶外壳I的环形配合部,线盘2通过螺钉固定在电磁灶外壳I上,电磁灶外壳I上设置有散热风扇3、进风口和出风口,保证电磁灶内部的良好散热。为了让线盘2和主控板9分开散热,将主控板9设置在集成盒4中,在集成盒4上方设置显示板5,集成盒4的背面设置排风孔11,排风孔11处对应设置排风扇10,排风扇10固定在集成盒4内,集成盒即控制模块;电磁灶底板上设置有滑轨6,集成盒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7,集成盒通过滑块与滑轨的配合能够从电磁灶外壳的侧面滑出,保证散热时线盘与主控板互不影响。在集成盒侧面设置有电源线插口 12,电磁灶底板背面设置有电源线仓13,电源线仓内储存电源线,使用时,电源线可插在电源线插口 ;集成盒下方侧边配合设置一锁扣14,锁扣与设置在电磁灶底板上的锁孔卡接配合,不使用时,将集成盒锁在电磁灶外壳内,方便携带。本技术与现有电磁灶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本电磁灶的结构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线盘,第二部分为主控板和显示板,将电磁灶的主控板和显示板安装在独立的集成盒内,集成盒可用滑轨结构在电磁灶的侧面抽拉,形成独立的操作面板和散热空间;2.电磁灶工作时集成盒可抽出电磁灶外侧,与线盘部分形成两个独立空间,集成盒内主控板单独散热,不会受到锅辐射热的影响,散热效果更佳;3.将显示板安装在集成盒上,工作时集成盒拉出,使显示板远离锅的位置,增大了锅的可操作空间,避免了操作时锅与控制键之间的干涉;4.电源线采用插拔式连接方式,电源线在电磁灶不使用时放入电源线仓内,便于电磁灶的携带和放置。【主权项】1.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包括电磁灶底板、电磁灶外壳、凹型微晶板、线盘和主控板,电磁灶外壳与电磁灶底板螺接配合,凹型微晶板通过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灶外壳的环形配合部,线盘通过螺钉固定在电磁灶外壳上,电磁灶外壳上设置有散热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板设置在集成盒中,在集成盒上方设置显示板,集成盒的背面设置排风孔,排风孔处对应设置排风扇,排风扇固定在集成盒内;所述的电磁灶底板上设置有滑轨,集成盒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集成盒通过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配合能够从电磁灶外壳的侧面滑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灶底板背面设置有电源线仓,电源线仓内储存电源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盒侧面设置有电源线插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盒下方侧边配合设置一锁扣,锁扣与设置在电磁灶底板上的锁孔卡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盒侧面设置有电源线插口,电磁灶底板背面设置有电源线仓,电源线仓内储存电源线;集成盒下方侧边配合设置一锁扣,锁扣与设置在电磁灶底板上的锁孔卡接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电磁灶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板设置在集成盒中,在集成盒上方设置显示板,集成盒的背面设置排风孔,排风孔处对应设置排风扇,排风扇固定在集成盒内;所述的电磁灶底板上设置有滑轨,集成盒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集成盒通过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配合能够从电磁灶外壳的侧面滑出。本技术的电磁灶工作时集成盒可抽出电磁灶外侧,与线盘部分形成两个独立空间,集成盒内主控板单独散热,不会受到锅辐射热的影响,散热效果更佳;将显示板安装在集成盒上,工作时集成盒拉出,使显示板远离锅的位置,增大了锅的可操作空间,避免了操作时锅与控制键之间的干涉。【IPC分类】F24C7-08【公开号】CN204478190【申请号】CN201420807989【专利技术人】高新忠, 孙亮, 陆祥 【申请人】山东信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控制模块外置散热的电磁灶结构,包括电磁灶底板、电磁灶外壳、凹型微晶板、线盘和主控板,电磁灶外壳与电磁灶底板螺接配合,凹型微晶板通过硅酮胶粘结在电磁灶外壳的环形配合部,线盘通过螺钉固定在电磁灶外壳上,电磁灶外壳上设置有散热风扇、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板设置在集成盒中,在集成盒上方设置显示板,集成盒的背面设置排风孔,排风孔处对应设置排风扇,排风扇固定在集成盒内;所述的电磁灶底板上设置有滑轨,集成盒上设置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集成盒通过滑块与所述滑轨的配合能够从电磁灶外壳的侧面滑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忠孙亮陆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信多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