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205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MBR反应池、MBR膜池和设备间,MBR反应池包括串联连接的生物A池和生物O池;生物A池内有厌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生物O池内设有填料,填料上设有好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MBR膜池内设有膜支架,膜支架上设有MBR反应膜;设备间内设有风机和抽吸泵,风机通过管道与空气扩散装置连接,抽吸泵通过管道与MBR反应膜连接。本设备通过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对污水进行处理,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有机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MBR —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的情况日趋严峻,污水处理与回用的要求日益迫切,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由于存在污水收集难、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建造周期长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污水处理率和COD减排量,在此情况下,分散式污水处理集成技术设备成为集中式污水处理的有益且必需的补充措施。现有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有的仅采用单一的好氧生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不理想;有的采用单一曝气方式,能耗偏高;有的采用人工湿地等植物处理法,占地太大,受气候影响,运行不稳定;有的设备集成度不高,处理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MBR —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通过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对污水进行处理,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有机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依次连接的MBR反应池、MBR膜池和设备间,MBR反应池包括串联连接的生物A池和生物O池;生物A池内有厌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生物O池内设有填料,填料上设有好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MBR膜池内设有膜支架,膜支架上设有MBR反应膜;设备间内设有风机和抽吸泵,风机通过管道与空气扩散装置连接,抽吸泵通过管道与MBR反应膜连接。优选地,MBR膜池底部设有污泥泵,污泥泵通过管道连接生物A池的上部。优选地,还包括排放口,设备间内设有反洗泵,反洗泵与抽吸泵的进水口均通过管道与排放口连接,反洗泵出水口通过管道与MBR反应膜连接。优选地,空气扩散装置为多个曝气坛,曝气坛通过曝气管与风机连接。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对污水进行处理,由于MBR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2.有机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稳定,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利于硝化细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3.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4.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无需特殊维护,设备自我保护性好;5.由于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6.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无限长,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7.一体化设备可根据原水水质进行灵活配置,设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MBR —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参考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MBR —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一种MBR —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MBR反应池1、MBR膜池4和设备间5,MBR反应池包括串联连接的生物A池2和生物O池3 ;生物A池2内有厌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生物O池3内设有填料,填料上设有好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MBR膜池4内设有膜支架41,膜支架41上设有MBR反应膜42 ;设备间5内设有风机51和抽吸泵52,风机51通过管道与空气扩散装置连接,抽吸泵52通过管道与MBR反应膜42连接。本设备特有的优越性在于通过膜分离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对污水进行处理,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本设备使用A/Ο工艺(Anoxic/Oxic的缩写)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 (溶解氧)不大于0.2mg/L,O段D0=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 (NH4+)氧化为N0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0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0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缺氧池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减轻其后好氧池的有机负荷,反硝化反应产生的碱度可以补偿好氧池中进行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好氧在缺氧池之后,可以使反硝化残留的有机污染物得到进一步去除,提高出水水质。B0D5的去除率较高可达90?95%以上,但脱氮除磷效果稍差,脱氮效率70?80%,除磷只有20?30%。好氧段在后,依靠微生物作用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悬浮物,降低COD和B0D5,选用全面曝气式接触氧化法,该方法是使某种生物填料浸没于水中,在填料表面和填料间的空隙生成膜状生物活性污泥,废水与其接触从而得到净化,为使净化比较充分,必须使废水充分循环,反复与生物膜接触。由于填料和生物膜都浸没于水中,在池底均匀的配设空气扩散装置,空气直接进入填料区与生物膜充分接触,并对其冲刷,生物膜更新频率高,活性强并且稳定,曝气也起到使废水循环的功能。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设置组合式多空环填料,这是因为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附着空间大,氧利用率高;综合造价约为蜂窝填料的1/2,半软性填料的2/3。MBR膜池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之膜分离设备截留槽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该工艺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级处理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1、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2、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3、由于MBR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4、利于硝化细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通过运行方式的改变亦可有脱氨和除磷功能。5、由于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6、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无限长,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参考图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MBR膜池4底部设有污泥泵43,污泥泵43通过管道连接生物A池2的上部,污泥泵43将沉积在MBR膜池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是,包括依次连接的MBR反应池、MBR膜池和设备间,所述MBR反应池包括串联连接的生物A池和生物O池;所述生物A池内有厌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所述生物O池内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上设有好氧菌,底部设有空气扩散装置;所述MBR膜池内设有膜支架,膜支架上设有MBR反应膜;所述设备间内设有风机和抽吸泵,所述风机通过管道与空气扩散装置连接,所述抽吸泵通过管道与MBR反应膜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创嘉杰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