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喂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5250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0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喂鱼器,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喂鱼装置,包括储存装置、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储存装置呈长方体,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鱼食;输送装置位于储存装置下方,输送装置用于将鱼食从存储装置输送到鱼缸内;控制装置位于储存装置前部,控制装置用于使用者对喂鱼频率的调节控制;固定装置位于储存装置下方,固定装置用于将该喂鱼装置固定在鱼缸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还能人为设置喂鱼的频率,并通过液晶显示屏直观显示出来,操作方便,能实现定时喂鱼的功能,便于普通家庭养鱼爱好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喂鱼器,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喂鱼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家中养些小宠物来休闲,但由于猫、狗等哺乳动物容易产生粪便,对于居住在高层建筑的居民来说并不是一件适合的事,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养鱼。养鱼是一件可以陶冶身心、放松心情的事,漂亮的鱼儿也可以作为装饰物养在房间里。但是由于鱼是动物,需要定期喂食,但是人们有时需要外出一段时间,而家中的鱼就会因为没有人喂食而被饿死,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能自动喂鱼的装置。已知现有技术中已有人专利技术能自动喂鱼的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055292.5,申请日:2006年5月3日,公开了一种自动喂鱼器,解决了养鱼喂鱼时间,喂鱼次数,饲料数量需要人工调节,饲养占时间多的问题,而且具有防潮,反堵塞,提示直观,操作方便的特点。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装置过于笨重复杂,不适合普通家庭以怡情放松为目的的养鱼活动,且价格昂贵,不利于普及。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064282.8,申请日:2012年2月24日,公开了一种自动喂鱼器,该装置通过主动轮、从动和传送带组成了送料系统,从而带动挂在传送带上的喂料瓶来将食料从食料箱中倒入鱼箱中,使用的构件少,结构上非常简单,便于制作和后期的维护、保养。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是用挂在传送带上的喂料瓶来对鱼进行喂食,使得其取料的方式是从上开始,喂料瓶下部的鱼食不能很好的利用,一旦喂料瓶所能接触到的鱼食喂完,装置便会空载而不会再向鱼缸投放鱼食。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自动喂鱼器装置过于笨重复杂、价格昂贵,以及适用范围有限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喂鱼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还能人为设置喂鱼的频率,并通过液晶显示屏直观显示出来,操作方便,能实现定时喂鱼的功能,便于普通家庭养鱼爱好者的使用。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喂鱼装置,包括储存装置、输送装置、控制装置和固定装置,所述的储存装置呈长方体,存储装置用于存储鱼食;所述的输送装置位于储存装置下方,输送装置用于将鱼食从存储装置输送到鱼缸内;所述的控制装置位于储存装置前部,控制装置用于使用者对喂鱼频率的调节控制;所述的固定装置位于储存装置下方,固定装置用于将该喂鱼装置固定在鱼缸上。所述的储存装置包括箱体、导向板、限流板、铺匀板和箱盖,所述的箱体呈长方体壳状结构,其顶部与外界相通,箱体前面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一,箱体后面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二,通孔一是传送带从装置中出去的地方,通孔二是传送带进入本喂鱼装置的地方;所述的通孔一和通孔二均呈长方体,且通孔二和通孔一处于相同高度;所述的导向板宽度和箱体宽度相同,且导向板倾斜固定在箱体内,导向板上部与箱体顶部齐平,导向板下部与限流板一端固定连接,导向板用于将鱼食收集集中起来;所述的限流板宽度与箱体宽度相同,且限流板竖直固定在箱体内,限流板与箱体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限流板用于限制传送带所输送鱼食的量;所述的铺匀板通过铰链连接在导向板与限流板的交接处,铺匀板的宽度与限流板宽度相等,且铺匀板长度大于限流板的长度,铺匀板靠自身的重力使得其下端与传送带自然接触,其用于将传送带上的鱼食铺匀;所述的箱盖呈长方体,其大小箱体顶面大小相同,且箱盖与箱体通过铰链连接,箱盖用于将鱼食保护起来防止受潮。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传送带、驱动电机、传动轮一、传动轮二、电机支架、传动轮支架一、传动轮支架二和传动轮支架三,所述的传送带呈闭合环形,传送带一端套在传动轮一上,传送带另一端套在传动轮二上,且传送带从通孔一和通孔二中穿过,传送带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与通孔二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且传送带的宽度与通孔一的宽度相同,传送带的厚度小于通孔一的高度,传送带用于将鱼食从箱体内输送到鱼缸里;所述的驱动电机固定在电机支架上,且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轮一的一端连接,驱动电机用于对整个装置的机械运动提供动力;所述的传动轮一呈圆柱体,其另一端与传动轮支架一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电机支架呈“ Ω ”形,且电机支架通过螺钉与箱体连接;所述的传动轮二形状和大小与传动轮一相同,且传动轮二一端与传动轮支架二通过铰链连接,传动轮二另一端与传动轮支架三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传动轮支架一呈倒“T”形,且其通过螺钉与箱体连接;所述的传动轮支架二形状和大小均与传动轮支架一相同,且传动轮支架二通过铰链与箱体连接,传动轮支架二位于传动轮二右边;所述的传动轮支架三形状和大小均与传动轮支架一相同,且传动轮支架三通过铰链与箱体连接,传动轮支架三位于传动轮二左边,传动轮二和传动轮支架三共同将传动轮二固定。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所述的控制电路位于箱体内部的前中方向,且控制电路固定在箱体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呈长方体,其固定在箱体前面的外部,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两次喂鱼的间隔时间;所述的控制按钮固定在箱体上,且控制按钮位于液晶显示屏下方,控制按钮包括开关、时间递增按钮和时间递减按钮,且开关、时间递增按钮和时间递减按钮在同一条直线上,开关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电路的通断,时间递增按钮用于增加两次喂鱼间隔的时间,时间递减按钮用于减少两次喂鱼间隔的时间。所述的固定装置数量为二或四个,且其对称设置于箱体下方的左右两边,固定装置呈倒“L”形,其下端设置有夹持装置,且固定装置上端通过螺钉与箱体连接,固定装置用于将该喂鱼装置固定在鱼缸上。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到箱体顶部的距离与液晶显示屏到箱体底部的距离比为0.618:1,该距离比具有很好的美观性。所述的传送带材质为橡胶,且传送带外表面设置有凹痕,橡胶材质配合表面的凹痕使得鱼食不易在传送带上打滑。所述的限流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间隙高度范围为1.4mm-2.7_,该距离大于一粒鱼食的高度,小于两粒鱼食的高度,既可以防止出现鱼食出不来的情况,也可以防止出现多层鱼食的现象。所述的时间递增按钮每次递增时间为三十分钟,时间递减按钮每次递减时间为三十分钟,时间间隔较合适,可以很快调节到预期时间间隔附近。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喂鱼装置,不仅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且还能人为设置喂鱼的频率,并通过液晶显示屏直观显示出来,操作方便,能实现定时喂鱼的功能,便于普通家庭养鱼爱好者的使用;(2)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喂鱼装置,由于设置有固定装置,可以将该喂鱼器之间固定在鱼缸上,使用方便;(3)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喂鱼装置,限流板与箱体底面之间的间隙高度范围为1.4mm-2.7mm,该距离大于一粒鱼食的高度,小于两粒鱼食的高度,既可以防止出现鱼食出不来的情况,也可以防止出现多层鱼食的现象,使得每次进入鱼缸的鱼食量相同;(4)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喂鱼装置,时间递增按钮每次递增时间为三十分钟,时间递减按钮每次递减时间为三十分钟,时间间隔较合适,可以很快调节到预期时间间隔附近,且由于设置有液晶显示屏,可以直观看到两次喂鱼的时间间隔;(5)本技术一种自动喂鱼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喂鱼装置,包括储存装置(1)、输送装置(2)、控制装置(3)和固定装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装置(1)呈长方体;所述的输送装置(2)位于储存装置(1)下方;所述的控制装置(3)位于储存装置(1)前部;所述的固定装置(4)位于储存装置(1)下方;其中:所述的储存装置(1)包括箱体(11)、导向板(12)、限流板(13)、铺匀板(14)和箱盖(15),所述的箱体(11)呈长方体壳状结构,其顶部与外界相通,箱体(11)前面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一(111),箱体(11)后面的底部设置有通孔二(112);所述的通孔一(111)和通孔二(112)均呈长方体,且通孔二(112)和通孔一(111)处于相同高度;所述的导向板(12)宽度和箱体(11)宽度相同,且导向板(12)倾斜固定在箱体(11)内,导向板(12)上部与箱体(11)顶部齐平,导向板(12)下部与限流板(1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限流板(13)宽度与箱体(11)宽度相同,且限流板(13)竖直固定在箱体(11)内,限流板(13)与箱体(11)底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的铺匀板(14)通过铰链连接在导向板(12)与限流板(13)的交接处,铺匀板(14)的宽度与限流板(13)宽度相等,且铺匀板(14)长度大于限流板(13)的长度;所述的箱盖(15)呈长方体,其大小箱体(11)顶面大小相同,且箱盖(15)与箱体(11)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输送装置(2)包括传送带(21)、驱动电机(22)、传动轮一(23)、传动轮二(24)、电机支架(25)、传动轮支架一(26)、传动轮支架二(27)和传动轮支架三(28),所述的传送带(21)呈闭合环形,传送带(21)一端套在传动轮一(23)上,传送带(21)另一端套在传动轮二(24)上,且传送带(21)从通孔一(111)和通孔二(112)中穿过,传送带(21)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与通孔二(112)横截面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且传送带(21)的宽度与通孔一(111)的宽度相同,传送带(21)的厚度小于通孔一(111)的高度;所述的驱动电机(22)固定在电机支架(25)上,且驱动电机(22)通过减速器与传动轮一(23)的一端连接;所述的传动轮一(23)呈圆柱体,其另一端与传动轮支架一(26)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电机支架(25)呈“Ω”形,且电机支架(25)通过螺钉与箱体(11)连接;所述的传动轮二(24)形状和大小与传动轮一(23)相同,且传动轮二(24)一端与传动轮支架二(27)通过铰链连接,传动轮二(24)另一端与传动轮支架三(28)通过铰链连接;所述的传动轮支架一(26)呈倒“T”形,且其通过螺钉与箱体(11)连接;所述的传动轮支架二(27)形状和大小均与传动轮支架一(26)相同,且传动轮支架二(27)通过铰链与箱体(11)连接,传动轮支架二(27)位于传动轮二(24)右边;所述的传动轮支架三(28)形状和大小均与传动轮支架一(26)相同,且传动轮支架三(28)通过铰链与箱体(11)连接,传动轮支架三(28)位于传动轮二(24)左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邦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