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887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9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内的换热器,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壳体设置有贯通于壳体的风洞,风洞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驱动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内并流经换热器后从出风口排出壳体的气流产生装置,风洞位于气流产生装置的一侧。空调器的送风方法采用上述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空调器,其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空调器的节能环保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其壳体表面设置有出风栅格,通过壳体内部的涡流风扇驱动气流直接从出风栅格吹出,送风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送风效果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壳体设置有贯通于所述壳体的风洞,所述风洞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壳体的气流产生装置,所述风洞位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一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电机和用于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并驱动气流向所述风洞所在一侧流动的风轮,所述风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或斜流风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风洞两侧的分流挡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出风口呈环形且开口朝向于所述风洞的前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洞设置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下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底壳一体成型有用于形成风洞的筒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底壳的侧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内设置有导风圈,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分设于所述导风圈的两侧,所述导风圈将所述底壳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靠近于所述底壳的底部,所述第二腔室靠近于所述前面板,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相通,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且与所述底壳的底部相距设置,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导风圈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的连通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底壳底部之间的间隙至少为10毫米。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内设置有后密封板,所述后密封板的外周壁与所述底壳的内周壁匹配,所述后密封板设置有贯孔,所述换热器连接于所述后密封板的贯孔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连接有前密封板,所述前密封板具有用于供所述筒体穿过的圆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的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位于所述风洞的上方。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洞的后端开口与所述壳体的背面相距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面为向内侧倾斜的斜面或弧面或为台阶面,所述风洞的前端开口位于壳体的正面,所述风洞后端的开口全部或部分位于所述斜面或弧面或台阶面。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壳的外形呈圆台形,其面积较小的一端为背面,所述风洞背面的出口贯通于所述底壳的侧面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密封板的外侧贴设有保温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前密封板之间设置有显示盒。本技术所提供的空调器,其通过设置与气流产生装置相邻的风洞,风洞为前后贯通的通道,风洞内侧设有出风口,换热器设置于进风口处,在气流产生装置的作用下,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后经过换热器,由于风洞靠近于气流产生装置,气流产生装置产生的气流可以直接流至风洞周围,使出风口内的气压大于出风口外的气压,从而使气流从出风口沿风洞轴向向前吹出,其气流路径短,流阻小,压力损失小,同等条件下出风口压力大、风效高,而且通过设置风洞,由于空气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气流从出风口沿风洞的轴向向前吹出的过程中,从出风口吹出的气流将夹带邻近的气流一同向前流动,从而在风洞处形成负压,在负压的抽吸作用下,风洞后部的空气被向前抽吸而从风洞后端的开口穿过风洞并随气流向前流出,增强了气流中心的送风效果,而且,风洞周围的空气也由于负压的作用补充进来,增加了送风的范围,利用了空气动力学原理,形成了至少数倍于进风口进风能力的送风效果,能效利用率高,且送风效果佳,气流无需经过扇叶的切割,送风量稳定、均匀,使人体感觉更舒适,且空调器的节能环保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仰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装配示意图;图6是图2中A-A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4中B-B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可作为室内空调挂机,可以挂设于墙壁上。上述空调器包括壳体1和设置于壳体1内的换热器2,换热器2可以为蒸发器。壳体1背面可设置有挂装结构,例如挂装孔位等。壳体1设置有贯通于壳体1的风洞10,风洞10可以自壳体1的正面贯通于壳体1的背面或/和侧面,也可从壳体1的侧面或/和正面贯通于壳体1的背面或/和侧面,即风洞10的前端开口可位于壳体1的正面或侧面或底面 或正面与侧面交界处或正面与底面交界处;风洞10的后端开口可位于壳体1的背面或侧面或底面或背面与侧面交界处或背面与底面交界处。风洞10可以水平设置,也可以相对水平向下或向上倾斜设置,以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风洞10的截面可呈圆形、多边形、椭圆形、异形等。风洞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风洞10处产生负压进而将风洞10后部的空气向前抽吸的出风口102,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进风口101,换热器2靠近于进风口101处。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将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01进入壳体1内并流经换热器2后从出风口102排出壳体1的气流产生装置3,风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贯通于所述壳体的风洞,所述风洞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壳体的气流产生装置,所述风洞位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贯通于所述壳体的风洞,所述风洞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供气流吹出以使所述风洞处产生负压的出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并流经所述换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壳体的气流产生装置,所述风洞位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电机和用于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并驱动气流向所述风洞所在一侧流动的风轮,所述风轮连接于所述电机的转轴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为离心风轮或斜流风轮。
4.如权利要求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气流导向所述风洞两侧的分流挡板。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呈环形且开口朝向于所述风洞的前方。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洞设置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连接于所述底壳;所述底壳一体成型有用于形成风洞的筒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底壳的侧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设置有导风圈,所述换热器和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分设于所述导风圈的两侧,所述导风圈将所述底壳分为第一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龙陈良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