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琼珍专利>正文

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700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8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所述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为一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铲头、铲杆、把手,所述铲头的上下表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位于铲头与铲杆连接处,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自由端,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所述铲头的厚度从铲头与铲杆连接处到铲头的自由端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的矩形铲头的宫腔粘连分离铲难以分离宫角处粘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
技术介绍
随着宫腔操作日益增多,目前宫腔粘连发病率、发病程度日渐增高。宫腔粘连手术难度大(IV级手术),手术风险高,极易子宫穿孔,手术效果常常不满意。目前常用的宫腔粘连分离方法有:1、机械性的宫腔镜手术:通过使用宫腔探针、细的宫颈扩条、微型剪、钝性或锐性分离铲进行分离;2、能源器械性宫腔镜手术:通过使用单极电切割丝进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然而,由于严重粘连所致的宫腔狭窄、闭锁,以及宫腔膨宫术野小,导致电切割手术操作困难,稍有不慎易并发子宫穿孔与邻近脏器损伤。葛春晓等报道自制矩形铲头宫腔粘连分离铲分离宫腔粘连较安全有效(葛春晓,裴德恩,左怀之:宫腔镜手术为主综合治疗重度宫腔粘连27例临床研宄,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年2月第4卷第I期,52-54页),其报道所用粘连分离铲的铲头为矩形(如图1所示),用于机械分离宫底及侧壁粘连,有一定效果O但是,这种矩形铲头宫腔粘连分离铲,很难到达宫角,因此宫角部粘连成为宫腔粘连分离术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该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容易达到宫角,解决手术的疑难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为一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铲头、铲杆、把手,所述铲头的上下表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位于铲头与铲杆连接处,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自由端,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所述铲头的厚度从铲头与铲杆连接处到铲头的自由端逐渐减小。进一步,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与铲杆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部。进一步,所述圆弧过渡部平滑连接所述圆角和所述铲杆。进一步,所述把手为环状结构,包括与铲杆连接的第一圆弧部,位于所述把手自由端的第二圆弧部,连接所述第一圆弧部和第二圆弧部的两条连接杆,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外圆弧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外圆弧半径。进一步,所述铲杆为圆杆。进一步,所述伊"杆直径为2.5?3.5mm,所述伊"头的长度为9?11mm,所述I产头的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与铲杆直径相同,下底长度为9.8?10.2mm,圆角半径为0.8?1.2mm ;所述伊^头与伊^杆连接处的厚度与伊^杆直径相同,自由端的厚度为0.26?0.36mm0进一步,所述圆弧过渡部的圆弧半径为14?18mm。进一步,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外圆弧半径为6.8?7.2mm,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外圆弧半径为9.82?10.22mm,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为2.8?3.2mm,所述把手的第一圆弧部的圆心与第二圆弧部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62?66mm。进一步,所述I产杆的长度为180?190mm。进一步,所述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采用铜制造,表面镀有一层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本技术所采用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的铲头的上下表面均为等腰梯形结构,该等腰梯形的下底与该等腰梯形的两腰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该圆角部位能到达宫角,从而解决以往的矩形铲头宫腔粘连分离铲难以分离宫角部的粘连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矩形铲头宫腔粘连分离铲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的主视图;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铲头;2、铲杆;3、把手;4、圆弧过渡部;5、第一圆弧部;6、第二圆弧部;7、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中,宫型是指宫腔形状,本技术提出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的铲头I为宫型。如图2至图3所示,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为一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铲头1、铲杆2、把手3,铲头I的上下表面均为等腰梯形,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位于铲头I与铲杆2连接处,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自由端,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与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该圆角部位能到达宫角,从而解决以往的矩形分离铲难以分离宫角部的粘连的问题;铲头I的厚度从铲头I与铲杆2连接处到铲头I的自由端逐渐减小。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与铲杆2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部4,避免直边造成的损伤。圆弧过渡部4平滑连接圆角和铲杆2。把手3为环状结构,包括与铲杆2连接的第一圆弧部5,位于把手自由端的第二圆弧部6,连接第一圆弧部5和第二圆弧部6的两条连接杆7,第一圆弧部5的外圆弧半径小于第二圆弧部6的外圆弧半径,便于拿握。铲杆2为圆杆。铲杆2直径为2.5?3.5mm,铲头I的长度为9?11mm,铲头I的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与伊"杆2直径相同,下底长度为9.8?10.2mm,圆角半径为0.8?1.2mm -,ψ头I与铲杆2连接处的厚度与铲杆2直径相同,自由端的厚度为0.26?0.36mm。圆弧过渡部4的圆弧半径为14?18mm。第一圆弧部5的外圆弧半径为6.8?7.2mm,第二圆弧部6的外圆弧半径为9.82?10.22mm,连接杆7的直径为2.8?3.2mm,把手3的第一圆弧部5的圆心与第二圆弧部6的圆心之间的距离为62?66mm。铲杆2的长度为180?190mm。该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采用铜制造,表面镀有一层铬。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为一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铲头(I)、铲杆(2)、把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头(I)的上下表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位于铲头(I)与铲杆(2)连接处,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自由端,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所述铲头(I)的厚度从铲头(I)与铲杆(2)连接处到铲头(I)的自由端逐渐减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与铲杆(2)的连接处设有圆弧过渡部(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过渡部(4)平滑连接所述圆角和所述铲杆(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为环状结构,包括与所述铲杆(2)连接的第一圆弧部(5),位于所述把手自由端的第二圆弧部(6),连接所述第一圆弧部(5)和第二圆弧部(6)的两条连接杆(7),所述第一圆弧部(5)的外圆弧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部(6)的外圆弧半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杆(2)为圆杆。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特征在于,所述铲杆(2)直径为2.5?3.5mm,所述铲头⑴的长度为9?11mm,所述铲头⑴的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长度与伊^杆(2)直径相同,下底长度为9.8?10.2mm,圆角半径为0.8?1.2mm ;所述伊^头(I)与铲杆(2)连接处的厚度与铲杆(2)直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宫型宫腔粘连分离铲,其为一体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铲头(1)、铲杆(2)、把手(3),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头(1)的上下表面均为等腰梯形,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上底位于铲头(1)与铲杆(2)连接处,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自由端,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与所述上下表面等腰梯形的两腰的连接处均设有圆角;所述铲头(1)的厚度从铲头(1)与铲杆(2)连接处到铲头(1)的自由端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琼珍张弘朱维培胡志刚南江李建福
申请(专利权)人:任琼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