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良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回音效果的笛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43412 阅读:5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6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回音效果的笛子,分为三节,笛头至笛脑为第一节,笛脑至中间连接部为第二节,中间连接部至笛尾为第三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节换为直径、长度与之相同的回音筒,其中,回音筒为金属外套,内置由喇叭、声卡线路板、开关、麦克风、充电电池组成的回音电路,麦克风处的金属外套上开录音小孔,回音筒与第二节为螺纹连接,第二节为竹管,第三节换成硬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笛声大、浑厚,音调准确的优点,并具有回音效果,适合各种人群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音乐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笛子。
技术介绍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历史悠久,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悠扬。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I个吹孔、I个膜孔、6个发音孔也称按指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指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海底又称笛脑工是指笛身第一节与第二节的连接部,主要作用是阻止笛塞继续向笛头方向移动,距离吹孔中心约5cm至1cm ;笛塞,是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笛脑至吹孔之间,主要作用是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气流集中向下流动;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激起空气柱的振动,产生驻波;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使笛声浑厚、透亮,笛子不开膜孔,同样能够吹出笛声来,不过较单薄、暗淡;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浑厚、透亮的声音;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音调的声音;基音孔,是指笛子尾部下方的两个孔,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助音孔,是指笛子尾部上面的两个孔,用来调节低音、高音,起着美化音色的作用。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镶头:通常在笛身两端口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现有的竹笛分为三节,笛头至笛脑为第一节,笛脑至中间连接部为第二节,中间连接部至笛尾为第三节。第一节,只起到装饰作用,对笛子发音没有影响;第三节为较长的竹管,挑选规则竹管有难度,通常一头大一头小,且不呈规则圆形,导致音调不准;笛塞为软木吸波材料,季节温差较大时,影响音准,需大幅度移动笛塞调音准,容易产生杂音;吹孔过大且没有通过特殊处理,气量欠足的人吹出的笛声不大、不浑厚,且喷角(口风气流射入方向与水平面的垂直方向的夹角)许可范围小难掌握,给吹笛子带了难度;膜孔在超吹到2 (.)、3(0两高音(筒音作5,以下类同)时,笛膜就不振动了,高音不透亮浑厚,很单调;按指孔发出的声音不够大,增大按指孔时,手指按孔又容易漏风;笛管内壁较光滑,有的还刷光滑油漆,导致笛子基音线长度加长,超吹5 (O 6 (O两个高音时,增加了难度;基音孔至笛身尾端口距离较长,没有固定标准,且基音孔较小、助音孔只有两个,导致吹中音5、6时,容易出现低音混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笛声大、浑厚,音调准确,适合各种人群使用的具有回音效果的笛子。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回音效果的笛子,分为三节,笛头至笛脑为第一节,笛脑至中间连接部为第二节,中间连接部至笛尾为第三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节换为直径、长度与之相同的回音筒,其中,回音筒为金属外套,内置由喇叭、声卡线路板、开关、麦克风、充电电池组成的回音电路,麦克风处的金属外套上开有录音小孔,回音筒与第二节为螺纹连接,第二节为竹管,第三节换成硬朔管。本技术回音筒还设有充电口,方便充电。几千年来,人们通过无数实践,发现只有竹管的振动好,笛声音色清脆、透亮,所以误认为整支竹笛都要用竹管。本申请通过解读竹笛发声原理,笛声能量都来源于吹孔内气流的振动,口风气流与吹孔内管壁、管内壁发生碰撞的振动效果,决定了笛声音色。所以本技术在第二节仍然选用竹管的情况下,第三节改为硬朔管,丝毫不会影响笛声音色,同时可以成批严格按规格定制生产,开孔容易,不易破裂,无需缠丝,且能够有效保证音准。本申请针对现有竹笛的笛塞为软木吸波材料,季节温差较大时,影响音准,需大幅度移动笛塞调音准,容易产生杂音。笛塞距吹孔边缘一般以5_最为适宜,本申请把软木笛塞一面镶嵌上金属界面,这样在夏天,笛声音调偏高,笛塞用金属界面;在冬天,笛声音调偏低,笛塞用软木界面,可以调节气候变化对竹笛自然振动频率的影响,避免大幅度移动笛塞。本申请针对现有竹笛的吹孔带来的问题:如笛声不大、不浑厚,且喷角许可范围小难掌握,给吹笛子带了难度。本申请将吹孔内两侧管壁向内修斜,向内倾斜角度约为45度,与管内壁弧度汇合。这样带来的好处有:一方面,获得的笛声大且浑厚,给气量欠足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另一方面,喷角的许可范围扩大,吹笛子时喷角很容易掌握。同时吹孔不宜开得过大,避免吹孔内气体振动的能量过多地向吹孔外扩散,避免吹孔向外传播过大的气流声,避免因此而导致的笛声减小,实践证明不同调的笛子统一以直径8.5X9.5_最为适宜。本申请针对现有的竹笛超吹高音到2(.)、3(.)两音时,笛膜就开始不振动了,造成高音不透亮浑厚,很单调;并且发音孔发出的声音不够大,这样气量欠足的人吹出的笛声不大。本申请把膜孔、发音孔内两侧管壁向内修斜约45度,超吹高音时可以让笛膜振动,使高音透亮浑厚,不单调;可以让发音孔增多抛出气体,增大笛声。针对现有竹笛的基音孔和发音孔一样大,导致第一孔、基音孔的发音容易出现混音,变调变味。本申请把基音孔的直径比发音孔的直径开大1_,并将基音孔内两侧管壁向内高度修斜,倾斜度大于45度且小于60度,能够有效保证第一孔、基音孔的发音不变调变味。针对现有竹笛的助音孔只有两个,导致笛声低音不很浑厚,使基音孔发音时容易出现混音,变调变味。本申请的助音孔为三个孔,能够使笛声低音变得更加浑厚,同时可以帮助基音孔顺利发音,不出现混音。由于现有竹笛的笛管内壁较光滑,有的甚至还刷了光滑油漆,导致基音线长度加长,很难吹出5(.)6(.)两个高音,可见笛管要光滑是个错误的慨念。本申请让笛管内部保持一定程度粗糙程度,例如可打磨管内壁,或在管内壁刷磨砂油漆等等,让粗糙程度像普通磨刀石的表面一样,不会影响笛声音色,能够缩短基音线的长度,同时缩短各发音孔空气柱的长度,超吹高音不费劲。本技术将第一节换为直径、长度与之相同的回音筒,第三节改为硬朔管,从而具有发出的笛声大、浑厚,音调准确的优点,并具有回音效果,适合各种人群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中,I是回音筒外套,2是录音小孔,3是开关,4是喇叭,5是声卡线路板,6是麦克风,7是导线,8是充电电池,9是电池负极压板/笛脑,10是螺纹连接,11是软木笛塞,12是吹孔,13是竹管,14是金属外套,15是金属内插,16是膜孔,17是发音孔,18是硬朔管,19是基音孔,20是助音孔,21是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从图1可知,本技术和现有的笛子一样分为三节,笛头至笛脑为第一节,笛脑至中间连接部为第二节,中间连接部至笛尾为第三节。不同的是第一节换为直径、长度与之相同的回音筒,其中,回音筒为金属外套,内置由喇机、声卡线路板、开关、麦克风、充电电池组成的回音电路,麦克风处的金属外套上开有录音小孔;第二节为竹管,上有软木笛塞、吹孔;第三节换成硬朔管,上有膜孔、发音孔、基音孔、助音孔。回音筒与第二节为螺纹连接,第二节与第三节为内插式连接。本技术回音筒还设有充电口,方便充电。本申请还在第二节中的改进有:软木笛塞一面镶嵌上金属界面;吹孔内两侧管壁向内修斜,倾斜角度约为45度,用专业工具的小尖刀人工修理,或打孔时将钻头朝笛身的垂直方向左右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回音效果的笛子,分为三节,笛头至笛脑为第一节,笛脑至中间连接部为第二节,中间连接部至笛尾为第三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节换为直径、长度与之相同的回音筒,其中,回音筒为金属外套,内置由喇叭、声卡线路板、开关、麦克风、充电电池组成的回音电路,麦克风处的金属外套上开有录音小孔,回音筒与第二节为螺纹连接,第二节为竹管,第三节换成硬朔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