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雅伟专利>正文

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517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包括鞋子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鞋子本体顶部、束缚于踝关节上部的踝束带,所述鞋子本体靠近脚踝的一侧内壁自鞋底和踝束带之间设置有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轴垂直的第一支持带、用于保护跟腓韧带和距下关节的第二支持带。优选,还包括与跗横关节的翻转运动轴垂直的第三支持带。根据足踝以及下肢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特性,将鞋子与支持带、踝束带结合,可有效防止足踝内翻,适宜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
技术介绍
人们在从事以跑跳等运动项目过程中,踝关节以及距下关节损伤频繁发生,其中,足踝内翻是最常见的一种损伤,也是发病率最高的损伤。目前,护踝以及高帮的鞋子是保护足踝内翻损伤最常见的护具。这两种护具的生物力学原理基本相同:1、前后宽松,对足踝的屈伸运动限制达到最小;2、通过缠绕、捆绑或者加硬、加高两侧束缚踝足的内外翻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这些护具可以起到保护足踝关节的作用,但这些护具也有其缺点:在预防损伤的同时,会束缚足踝的运动。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并不宜长时间使用。另外,这些护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皮肤以及跟腱的摩擦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根据足踝以及下肢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特性,将鞋子与支持带、踝束带结合,可有效防止足踝内翻,适宜长时间使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包括鞋子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鞋子本体顶部、束缚于踝关节上部的踝束带,所述鞋子本体靠近脚踝的一侧内壁自鞋底和踝束带之间设置有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轴垂直的第一支持带、用于保护跟腓韧带和距下关节的第二支持带。优选,还包括与跗横关节的翻转运动轴垂直的第三支持带。优选,所述第二支持带与跟腓韧带的走向一致且与冠状面的夹角为15°。优选,所述第一支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足踝以及下肢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研宄,了解到足内翻的发生条件以及本质,据此提出三条支持带和一个踝束带,并且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确定三条支持带以及踝束带的位置、角度以及方向。将鞋子与支持带、踝束带结合,可有效防止足踝内翻,适宜长时间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支持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支持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三支持带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力N和力G的示意图;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1:鞋子本体;2:踝束带;3:第一支持带;4:第二支持带;5:第三支持带;6:水平面;7:距下关节的运动轴;8:冠状面;9:平面S1 ;10:距下关节所在位置示意线;11:跗横关节进行翻转的运动轴;12:平面S2 ;13:胫骨和腓骨;14:踝关节;15:距骨;16:距下关节;17:跟骨;18:跟骨受到地面给它一个向上的力N ;19:力N和力G间的距离L ;20:身体受到的重力G。【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包括鞋子本体1,还包括设置在鞋子本体1顶部、束缚于踝关节上部的踝束带2,所述踝束带2具有一定的弹性,且与支撑带相连的部分的弹性小于对立侧部分的弹性。即,踝束带2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保护部分,有一定的弹性,另一部分为支持带上部的固定部分(即与支撑带相连的部分),弹性小于保护部分的弹性。优选,保护部分的踝束带2比固定部分的踝束带2宽度宽,使用时,先将保护部分的踝束带2缠绕于踝关节的上部,可防止皮肤损伤,然后,固定部分的踝束带2缠绕于保护部分的踝束带2上,好比骨膜与肌腱的连接。所述鞋子本体1靠近脚踝的一侧内壁自鞋底和踝束带2之间设置有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轴7垂直的第一支持带3、用于保护跟腓韧带和距下关节的第二支持带4。优选,还包括与跗横关节的翻转运动轴垂直的第三支持带5。支持带不仅可以代替韧带限制关节的过度运动,而且还可以预防关节、肌肉以及韧带的拉伤,最重要的是支持带不会束缚足部的正常活动,适宜长时间使用。如图2所示,一般而言,距下关节的运动轴7与水平面6呈42°,与矢状面呈16°,距下关节的平均活动度是内翻20° -30°,外翻5° -10°。平面S1 9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轴7垂直、与水平面6的夹角为48°,第一支持带3位于平面S1 9内(第一支持带3与水平面6的夹角为48° ),找出平面S1 9可以更好的方便设计师根据不同的鞋型调节第一支持带3的位置,从而保持第一支持带3垂直于距下关节的运动轴7,保持第一支持带3跨过距下关节的瞬时中心,从而减少距下关节所承受的力。如图3所示,其中10是距下关节所在位置示意线10,一般而言,跟腓韧带与冠状面8的夹角平均值是15°,第二支持带4与跟腓韧带的走向一致且与冠状面8的夹角为15°,可以保护跟腓韧带和距下关节,间接的保护距跟舟关节。如图4所示,一般而言,跗横关节进行翻转的运动轴11与水平面6的夹角为15°,与额状面的夹角为9°,平面S2 12与跗横关节进行翻转的运动轴11垂直且与水平面6的夹角为75°,第三支持带5在平面S2 12内(垂直于跗横关节的运动轴),找出平面S2 12可以更好的方便设计师根据不同的鞋型调节第三支持带5的位置,从而保持第三支持带5垂直于跗横关节的运动轴,保持第三支持带5跨过跗横关节的瞬时中心,从而减少跗横关节所承受的力。第三支持带5垂直于跗横关节进行翻转的运动轴11,重点保护距跟舟关节,防止该关节在足内翻时由于局部压力过大而影响足弓的稳定性。第一支持带3、第二支持带4和第三支持(带)5均呈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两头宽,中间稍窄的目的是减小固定点所受的应力,另外,支持带的弹性要小,以便在足内翻时更加有效的制动。三条支持带垂直跨过其相应的关节的运动轴,减小骨关节面以及固定点所承受的载荷,如图5所示,自上而下的胫骨和腓骨13、踝关节14、距骨15、距下关节16、跟骨17,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 G(在冠状面8上足部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即身体受到的重力G20)和N (在冠状面8上跟骨受到地面给它一个向上的力N18)的力臂(即力N和力G间的距离L 19)的变短,将足部内翻的载荷转化为支持带的拉应力以及关节面的压应力,从而避免足踝关节意外的损伤。根据足踝以及下肢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等方面进行研宄,了解到足内翻的发生条件以及本质,据此提出三条支持带和一个踝束带2,并且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确定三条支持带以及踝束带2的位置、角度以及方向。将鞋子与支持带、踝束带2结合,可有效防止足踝内翻,适宜长时间使用。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包括鞋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鞋子本体(I)顶部、束缚于踝关节上部的踝束带(2),所述鞋子本体(I)靠近脚踝的一侧内壁自鞋底和踝束带(2)之间设置有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轴垂直的第一支持带(3)、用于保护跟腓韧带和距下关节的第二支持带(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跗横关节的翻转运动轴垂直的第三支持带(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持带(4)与跟腓韧带的走向一致且与冠状面(8)的夹角为1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防止足踝内翻的鞋子,包括鞋子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鞋子本体(1)顶部、束缚于踝关节上部的踝束带(2),所述鞋子本体(1)靠近脚踝的一侧内壁自鞋底和踝束带(2)之间设置有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轴垂直的第一支持带(3)、用于保护跟腓韧带和距下关节的第二支持带(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雅伟冯雷
申请(专利权)人:宋雅伟冯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