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克丹专利>正文

一种乐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481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娱乐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乐吧车,包括座椅和扶手操控装置,座椅的两侧设置有动力转向机构,所述动力转向机构包括行走轮、侧支架、辅助轮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侧支架设置有辅助轮座和电动轮座,电动轮座位于侧支架的底部,辅助轮安装于辅助轮座,无刷外轮毂式电机安装于电动轮座,行走轮设置于侧支架的外侧,辅助轮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均与行走轮的内侧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无刷外轮毂式电机作为动力源,无刷外轮毂式电机通电后即可实现正转或者反转,转向和转速都容易控制,更易对乐吧车实现操控;另外,整车零部件减少,装拆更加简便,后期的维护成本降低,同时,工作时无刷外轮毂式电机的能量损耗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娱乐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乐吧车
技术介绍
乐吧车是一种供大人和小孩娱乐的大型玩具车,其具有方便操作的优点,可作为短途代步工具,适用于公园、游乐场、大型娱乐购物场等场所。现有技术的乐吧车其动力机构一般包括无刷外轮毂式电机和转动外轮,电机通过传动外轮机构驱动转动外轮转动,从而实现控制整台乐吧车的转动。然而,该种现有的乐吧车其传动机构一般采用链条传动或者皮带传动,或直流电机连杆传动,该种乐吧车的传动机构存在如下缺点:第一、整个传动机构的传动部件较多,安装拆卸都较为麻烦,同时,后期的维护成本也相应地的提高;二、由于链条或者皮带在传动的过程中会发生传递能量损耗,能量消耗大,造成资源浪费;三、控制转动轮的正反转转换时不够流畅,转动轮速度不易控制,导致乐吧车的移动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装方便,成本较低,易于控制移动的乐吧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乐吧车,包括座椅和扶手操控装置,座椅的两侧设置有动力转向机构,所述动力转向机构包括行走轮、侧支架、辅助轮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侧支架设置有辅助轮座和电动轮座,电动轮座位于侧支架的底部,辅助轮安装于辅助轮座,无刷外轮毂式电机安装于电动轮座,行走轮设置于侧支架的外侧,辅助轮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均与行走轮的内侧抵接。优选的,所述侧支架呈梯形。优选的,所述侧支架包括弧形架和横架,横架位于弧形架的下方,横架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架两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扶手操控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操控面板。优选的,所述操控面板设置有操控杆和操控按钮。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动力控制模块和投币计时模块,动力控制模块与操控杆连接,投币计时模块与操控按钮连接。优选的,所述座椅的前下方设置有脚踏板。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上方设置有遮挡棚。优选的,所述行走轮外侧设置有外罩。优选的,所述座椅有两个,扶手操控装置设置于两个座椅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乐吧车,使用时,人坐在座椅上,通过操作扶手操控装置,控制无刷外轮毂式电机转动,无刷外轮毂式电机在行走轮的内侧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整个行走轮转动,从而实现操控乐吧车移动。本技术使用无刷外轮毂式电机作为动力源,无刷外轮毂式电机通电后即可实现正转或者反转,转向和转速都容易控制,更易对乐吧车实现操控;另外,无需使用外置的电机、链条、皮带等,零部件减少,装拆更加简便,后期的维护成本降低,同时,工作时无刷外轮毂式电机的能量损耗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乐吧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乐吧车隐藏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乐吧车的动力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I一座椅2—扶手操控装置 3—动力转向机构4 一脚踏板5—遮挡棚31—行走轮32一侧固定支架33—辅助轮34—无刷外轮穀式电机35—辅助轮座36—电动轮座37—外罩321—弧形固定侧架 322—横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乐吧车,包括座椅I和扶手操控装置2,座椅I的两侧设置有动力转向机构3,所述动力转向机构3包括行走轮31、侧支架32、辅助轮33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侧支架32设置有辅助轮座35和电动轮座36,电动轮座36位于侧支架32的底部,辅助轮33安装于辅助轮座35,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安装于电动轮座36,行走轮31设置于侧支架32的外侧,辅助轮33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均与行走轮31的内侧抵接。使用时,人坐在座椅I上,通过操作扶手操控装置2,控制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转动,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在行走轮31的内侧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整个行走轮31转动,从而实现操控乐吧车移动。本技术使用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作为动力源,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通电后即可实现正转或者反转,转向和转速都容易控制,更易对乐吧车实现操控;另外,无需使用外置的电机、链条、皮带等,零部件减少,装拆更加简便,后期的维护成本降低,同时,工作时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的能量损耗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具体的,所述侧支架32呈梯形,侧支架32是用于对座椅I上坐着的人起防护作用,以及对整台乐吧车起到支撑的作用;而辅助轮33配合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使得整个侧支架32与行走轮31实现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操控装置2包括壳体,壳体的表面设置有操控面板,壳体可以对扶手操控装置2内的各部件起到容置和保护的作用,操控面板则方便人坐在座椅I上时直接操控扶手操控装置2。本实施例中,所述操控面板设置有操控杆和操控按钮,操控按钮可进行电源开启的操控,操控杆则用于控制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的转动和转速的操控。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动力控制模块和投币计时模块,动力控制模块与操控杆连接,投币计时模块与操控按钮连接,操控杆通过控制动力控制模块,从而实现对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的转速和转向的操控,投币计时模块则用于计算投进钱币后动力控制模块可工作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I的前下方设置有脚踏板4,当人坐在座椅I上时,人的脚则放置于脚踏板4上,提升人坐在座椅I上时的舒适感。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I的上方设置有遮挡棚5,遮挡棚5能够起到遮挡太阳光和雨水的作用,避免人坐在座椅I上时被暴晒和雨淋。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I为弧形座椅,弧形结构的座椅I使得人坐在座椅I上时,人的整个身体处于非常舒坦的状态,给人带来非常愉悦的体验。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I有两个,扶手操控装置2设置于两个座椅I之间,两个座椅I的设置可以使得乐吧车能够容纳两个人,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更强。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走轮31外侧设置有外罩37,外罩37包住行走轮,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另外外形更加美观。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侧支架32包括弧形架321和横架322,横架322位于弧形架321的下方,横架322的两端分别与弧形架321两端连接,将弧形架321两端分别与横架322的两端连接,组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的架子,该封闭的环形的架子对整个车架起到支撑作用。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均采用实施例一的解释,这里不再进行赘述。综上所述可知本技术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主权项】1.一种乐吧车,包括座椅(I)和扶手操控装置(2),座椅(I)的两侧设置有动力转向外轮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机构(3)包括行走轮(31)、侧支架(32)、辅助轮(33)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侧支架(32)设置有辅助轮座(35)和电动轮座(36),电动轮座(36)位于侧支架(32)的底部,辅助轮(33)安装于辅助轮座(35),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安装于电动轮座(36)并与扶手操控装置(2)电连接,行走轮(31)设置于侧支架(32)的外侧,辅助轮(3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乐吧车,包括座椅(1)和扶手操控装置(2),座椅(1)的两侧设置有动力转向外轮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转向机构(3)包括行走轮(31)、侧支架(32)、辅助轮(33)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侧支架(32)设置有辅助轮座(35)和电动轮座(36),电动轮座(36)位于侧支架(32)的底部,辅助轮(33)安装于辅助轮座(35),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安装于电动轮座(36)并与扶手操控装置(2)电连接,行走轮(31)设置于侧支架(32)的外侧,辅助轮(33)和无刷外轮毂式电机(34)均与行走轮(31)的内侧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克丹
申请(专利权)人:吴克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