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2917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当归15份、白芍15份、牡丹皮15份、栀子10份、香附9份、郁金10份、黄芩10份、生甘草10份、益母草20份、皂角刺15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安全有疗治疗痛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
技术介绍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流产、盆腔炎、宫内置环等因素影响下,继发性痛经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病久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症,最终引起不孕。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以瘀、热为主,患者多因工作、生活因素致七情所伤,肝郁气滞,加之宫腔手术导致胞脉瘀阻,气滞血瘀,日久化热,瘀热内蕴,冲任脉失畅而发本病。痛经病位在胞宫,变化在气血,病因虽多以寒、热、瘀为主,但因妇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依赖肝主疏泄来调节;而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与冲任之脉相连并循行乳络走少腹,环绕阴部,育龄期妇女又因工作、生活、生育及手术等因素影响,临床多见肝气郁结,郁久化热,或宫腔手术,宫内置环加重胞宫瘀滞,最终瘀热互结,冲任胞脉不畅,致经水未来腹先痛而发为本病。经前腹先痛,经至量多色紫血块,辨证非寒凝所致,实为热极而火不化,肝木有火。舒则通畅,郁则不扬。宣郁通经汤采取“补肝血而解肝郁,利肝气而降肝火,之法而奏效。本专利技术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当归【别名】干归。【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性味】 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注意】 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白芍【别 名】芍药。【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归肝、脾经。【功能主治】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牡丹皮【别名】 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皮、洛阳花。【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性味】 苦、辛,微寒。【归经】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注意】 血虚有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栀子【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 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 苦,寒。【归经】 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注意】脾虚便溏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香附【别名】 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经】 归心、肾、脾经。【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半夏、瓜蒌、天花粉、贝母、白蔹、白及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郁金【别名】 玉金、白丝郁金。【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或蓬莪术的干燥块根。前两者分别习称“温郁金”和“黄丝郁金”,其余按性状不同习称“桂郁金”或“绿丝郁金”。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蒸或煮至透心,干燥。【性味】辛、苦,寒。【归经】归肝、心、肺经。【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黄芩 【别名】 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藜芦。【摘录】《中华本草》。 生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 甘,平。【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10g。【注意】 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摘录】《中华本草》。     益母草【别名】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茺蔚、三角胡麻、四楞子棵。【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性味】 苦、辛,微寒。【归经】 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注意】 孕妇禁用。【摘录】《中华本草》。     皂角刺【别名】 天丁、皂丁、皂角针。【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性味】 辛,温。【归经】 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摘录】《中华本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痛经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当归15份、白芍15份、牡丹皮15份、栀子10份、香附9份、郁金10份、黄芩10份、生甘草10份、益母草20份、皂角刺15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专利技术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痛经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年龄17~47岁,病程:2个月~6年;对照组年龄18~46岁,病程:3个月~4年。2组年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当归15份、白芍15份、牡丹皮15份、栀子10份、香附9份、郁金10份、黄芩10份、生甘草10份、益母草20份、皂角刺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当归15份、白芍15份、牡丹皮15份、栀子10份、香附9份、郁金10份、黄芩10份、生甘草10份、益母草20份、皂角刺15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为:称取:当归15份、白芍15份、牡丹皮15份、栀子10份、香附9份、郁金10份、黄芩10份、生甘草10份、益母草20份、皂角刺15份;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份,即得煎剂;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经的中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忠青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