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营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2798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营养方法,是调整饲料中脂肪含量,使饲料中的脂肪含量超过大黄鱼对脂肪的生长需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大黄鱼抗应激饲料中脂肪的配比为15~20%,明显高于大黄鱼的生长需求量。该百分比下的饲料脂肪可提高大黄鱼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抗拖网应激能力,并且对大黄鱼的肝脏没有产生明显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饲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营养策略。
技术介绍
大黄鱼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种之一,目前大黄鱼养殖仍然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长期直接大量投喂冰鲜杂鱼,不仅造成养殖环境的污染,还因其容易腐败变质和携带病原体易诱发大黄鱼致病,导致养殖效率低下,养殖成活率低,而且小杂鱼来源不稳定,价格波动大。配合饲料具有营养全面均衡、利用效率高、质量可控、饲用安全、操作方便和便于储存运输等优点,是推进大黄鱼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物质基础。配合饲料的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大黄鱼养殖生产上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水温较高,并不时受到台风的影响以及养殖过程中的分鱼、换网等操作都会产生拖网应激,网箱养殖大黄鱼处于应激状态,就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疾病易发、死亡率增加和生长减缓等不利局面的发生,甚至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开发针对高温季节、能促进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营养策略,调整饲料配方,缓解甚至消除这一时期可能出现的应激危害,为夏季高温季过后大黄鱼又一快速生长期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完善大黄鱼系列配合饲料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营养方法,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一种提高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饲料营养方法,其特征是调整饲料中脂肪含量,使饲料中的脂肪含量超过大黄鱼对脂肪的生长需求量。作为优选,饲料中脂肪含量不少于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大黄鱼抗应激饲料,其中脂肪含量不少于13%;作为实施例的优选,15~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黄鱼饲料的一种具体组成如下:鱼粉35~40%、豆粕20~30%、小麦粉15~25%、大豆卵磷脂1~3%、鱼油10~15%、矿物质预混料1~3%、甘氨酸0.05~0.1%甜菜碱0.2~0.4%、丙酸钙0.05~0.1%、富马酸0.05~0.1%、乙氧基喹林0.04~0.06%、原花青素0~300mg/kg、维生素预混料1~3%。本专利技术的大黄鱼抗应激饲料中脂肪的配比为15~20%,明显高于大黄鱼的生长需求量。该百分比下的饲料脂肪可提高大黄鱼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和抗拖网应激能力,并且对大黄鱼的肝脏没有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具体实施方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组成的抗氧化酶系统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损伤;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可以衡量机体抗氧化能力,可以反映鱼体对外界刺激的代偿能力和自由基代谢状态。这些指标都可以衡量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血清中葡萄糖和皮质醇是评价鱼类抗应激能力的重要指标,鱼类遭受应激源刺激时,皮质醇含量会显著升高,进而促进血糖含量增加,血糖的增加为肌肉和神经提供更多能量,使得鱼类适应应激环境。在此基础上,鱼体对应激源产生了适应性,其生物学功能恢复正常;或随应激程度的加深,鱼类个体或群体水平上出现的诸如生长速率、繁殖能力及抗病能力降低等变化。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偏高,如果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剧增,可以推断可能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故可通过测定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可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谷丙转氨酶(GPT)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因此GPT含量也可推断肝脏是否收到损伤。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大黄鱼抗应激营养策略的应用1#饲料脂肪含量满足大黄鱼生长需求为12%(以特定生长率(SGR)为评价指标);2#饲料脂肪含量为18%(本实施例主要使用大豆卵磷脂和鱼油作为脂肪来源,另外饲料原料中的豆粕、小麦粉也提供一定比例的脂肪。但还可以选用其它水产领域中常用的脂肪源。)。以上述实验饲料(详见表1),进行养殖试验。表1:实验饲料配方其中矿物质预混料(mg/kg):七水硫酸镁(MgSO4.7H2O),180;五水硫酸铜(CuSO4.5H2O),2.5;一水硫酸亚铁(FeSO4.H2O),24;一水硫酸锌(ZnSO4.H2O),17.25;一水硫酸锰(MnSO4.H2O),14.31;氯化钴(CoCl2),0.5;亚硒酸钠(Na2SeO3),0.2;碘酸钙(Ca(IO3)2.6H2O),0.6;磷酸二氢钙10000。但也可以选用大黄鱼饲料中常用的矿物质混合物;维生素预混料(mg/kg):VA醋酸酯,16000IU;D3微粒,2500IU;α-生育酚,120;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5.1;盐酸硫胺素,24.5;核黄素微粒,36;吡哆醇,19.8;氰钴胺,0.1;D-泛酸钙,58.8;烟酸,198;叶酸,19.6;生物素,1.2;肌醇,784;氯化胆碱,2000;乙氧基喹啉,500。也可以使用市售的其它水产领域用的维生素混合物。选用当年人工孵化的同一批大黄鱼作为实验鱼,平均体重为130.35±8.37g。挑选出规格一致、体格健壮的大黄鱼放养于12个规格为2m×2m×2.5m的海水浮式网箱中,每个网箱中放养50尾。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养殖实验共进行30天。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应激实验。应激实验为拖网应激:拖网应激的操作为拖网让鱼刚好离开水,空气暴露10s,再把网放下让鱼在水中10s后再提起,重复3次,30min后取血样。测定四个处理组肝脏抗氧化指标:SOD活性、CAT活性,应激前后大黄鱼血清中皮质醇、血糖的含量,从而反映其抗拖网应激的能力。测定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可反映抗应激添加剂是否对肝脏造成伤害。SOD、CAT、GOT、GPT、皮质醇测定选用南京建成试剂盒。葡萄糖的测定选用己糖激酶法,使用仪器为日立Hitachi7600生化分析仪。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当差异达到显著时用Tukey检验进行多重比较分析。柱形图上方不同英文上标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t检验:P为同一个处理组在应激前后的比较值。具体实验结果见下表。表2:营养策略调整对大黄鱼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表2显示,饲料1与饲料2的T-AOC、CAT、SOD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料2的营养策略调整能显著提高大黄鱼的抗氧化能力。表3:营养策略调整对大黄鱼抗拖网应激能力的影响表3显示大黄鱼在拖网应激前饲料2组血糖含量显著高于饲料1组(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调整饲料中脂肪含量,使饲料中的脂肪含量比超过大黄鱼对脂肪的生长需求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大黄鱼抗应激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调整饲
料中脂肪含量,使饲料中的脂肪含量比超过大黄鱼对脂肪的生长需求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中脂肪含量不少于
1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中脂肪脂肪含量为
15~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8%。
5.一种大黄鱼抗应激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脂肪含量不少于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黄鱼抗应激饲料,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兵潘孝毅陈效儒张璐徐玮麦康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