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样针传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5034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样针传动结构,其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电机和竖立的支架、可沿支架上下移动的平台、置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与平台之间的用以驱动平台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平台上的第二电机和竖立的支撑柱、置于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支撑柱底部之间的用以驱动支撑柱绕其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柱顶端的向外伸出的悬臂、固定在悬臂端部且向下垂吊的加样针,该加样针为一空管、空管尾端通过气管与外置的气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加样针自由的上下移动、并同时能绕轴心转动,其自由度大、动作准确、稳定可靠,极大地提升了蛋白分析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减轻了人员的操作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特定蛋白检测中的加样针,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进行操作的加样针的传动结构。
技术介绍
特定蛋白分析仪主要用于各实验室对标本中的各种蛋白进行检测,如检测静脉全血、末梢血、血浆、血清、尿液、脑脊液、唾液中的多种特定蛋白,包括:免疫球蛋、 lgG 亚类、补体、 C 反应蛋白( CRP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 ASO )、类风湿因子( RF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白蛋白( ALB )、尿微量白蛋白( MAB )、κ轻链和λ轻链、铜蓝蛋白( CER )、结合珠蛋白( HPT )、轻铁蛋白( TRF )、 C1 失活因子( C1IN )、 α1 抗胰蛋白酶( AAT )、前白蛋白、血清和尿 β2 微球蛋白( BMG )、载脂蛋白( APO )、抗凝血酶Ⅲ( AT3 )、 α1 酸性糖蛋白( AAG )、 α2 巨球蛋白( AMG )等。通过检测这些蛋白的增高或减低,对医生的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定蛋白分析仪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无论是单个样品还是大量样品,均能随时检测,立即出结果。但是现有的特定蛋白分析仪在对样本进行加样检测时采用的加样方式是用手加样,通过人工对样本进行加样。现有的特定蛋分析仪的检测加样采用人工手动操作,用加样枪将反应试剂和样本加入到比色杯中再通过手动摇匀或者搅拌子搅拌摇匀后再检测。这导致加样过程会因为人为的操作产生较大差别,操作过程也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也使得检测过程变得缓慢,当大量样本需要检测时会严重影响检测速度。故此研发一种自由度大、动作准确、稳定可靠的加样针的传动结构,是业内亟需完成的技术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能自动进行操作的加样针的传动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加样针传动结构,其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电机和竖立的支架、可沿支架上下移动的平台、置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与平台之间的用以驱动平台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平台上的第二电机和竖立的支撑柱、置于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支撑柱底部之间的用以驱动支撑柱绕其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柱顶端的向外伸出的悬臂、固定在悬臂端部且向下垂吊的加样针,该加样针为一空管、空管尾端通过气管与外置的气泵连接。所述支架包括两块平行竖立的侧板、连接两侧板的顶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顶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两根导轨和一根丝杆,在所述平台上对应导轨的位置处开有两个滑孔,平台上还设有与丝杆啮合的螺母,平台在丝杆的传动下沿导轨上下移动,丝杆两端设有轴承42,丝杆由其下部的轴承中穿出并装设同步齿轮,第一电机输出轴上亦装设同步齿轮,两同步齿轮通过同步带连接。所述支撑柱底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平台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套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同步齿轮、套在支撑柱底部外侧的同步齿轮、连接两同步齿轮的同步带。所述支架侧板的外壁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平台的外侧向第一光电传感器方向弯折伸出第一遮光片,第一遮光片随平台上下移动在接近第一光电传感器时可触发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平台的表面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同轴固定第二遮光片,第二遮光片随第二电机输出轴转动在接近第二光电传感器时可触发第二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皆采用步进电机。本技术能使加样针自由的上下移动、并同时能绕轴心转动,其自由度大、动作准确、稳定可靠,极大地提升了蛋白分析的准确性和检测速度,减轻了人员的操作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正面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背面的立体视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爆炸分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加样针传动结构,结合图1、2、3,其包括:底座(图中未绘出)、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电机2和竖立的支架3、可沿支架上下移动的平台22、置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与平台之间的用以驱动平台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平台上的第二电机6和竖立的支撑柱8、置于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支撑柱底部之间的用以驱动支撑柱绕其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柱顶端的向外伸出的悬臂10、固定在悬臂端部且向下垂吊的加样针9,该加样针为一空管、空管尾端通过气管41与外置的气泵连接。本技术外接一控制器,在它的控制下,第一电机2得电后可正反转工作,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平台22沿支架3上下移动,平台上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支撑柱8、悬臂10、加样针9一起上下移动,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比色杯、试剂管和标本管;平台上的第二电机6受到控制器的控制可正反转工作,第二电机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柱8左右旋转,即带动加样针左右旋转,比色杯、试剂管和标本管围绕在支撑柱的一条圆周线上,藉此可使加样针在各比色杯、试剂管和标本管之间往来操作。加样针伸入试剂管后,控制器控制气泵抽气,加样针吸入试剂,之后加样针移动到比色杯中,气泵出气,加样针喷出试剂,再用同样方法加样针把标本加入比色杯,在比色杯检测出蛋白参数。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架3包括两块平行竖立的侧板、连接两侧板的顶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顶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两根导轨4和一根丝杆5,在所述平台22上对应导轨的位置处开有两个滑孔,平台上还设有与丝杆啮合的螺母,转动丝杆即可驱动平台沿导轨上下移动。丝杆两端设有轴承(42),丝杆由其下部的轴承中穿出并装设同步齿轮(13),第一电机输出轴上亦装设同步齿轮,两同步齿轮通过同步带连接。同步带图中未绘出。参看图1至图3,所述支撑柱8底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平台22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套在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同步齿轮、套在支撑柱底部外侧的同步齿轮13、连接两同步齿轮的同步带(图中未绘出)。参看图2,所述支架3侧板的外壁设有第一光电传感器25,所述平台22的外侧向第一光电传感器方向弯折伸出第一遮光片25a(该遮光片制备成条状),第一遮光片随平台上下移动在接近第一光电传感器时可触发第一光电传感器,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2停转。第一光电传感器25在这里是起高度限位作用,其安装的位置较高,可限定支撑柱和加样针9上行的高度。参看图2,所述平台22的表面设有第二光电传感器23,在第二电机6输出轴上同轴固定第二遮光片23a(该遮光片制备成带缺口的圆盘状),第二遮光片随第二电机输出轴转动在接近第二光电传感器时可触发第二光电传感器,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6停转。第二遮光片在这里是起转动角度限位作用,以限定加样针9活动的弧度。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6皆采用步进电机。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非起限制作用。任何未脱离本申请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样针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电机(2)和竖立的支架(3)、可沿支架上下移动的平台(22)、置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与平台之间的用以驱动平台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平台上的第二电机(6)和竖立的支撑柱(8)、置于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支撑柱底部之间的用以驱动支撑柱绕其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柱顶端的向外伸出的悬臂(10)、固定在悬臂端部且向下垂吊的加样针(9),该加样针为一空管、空管尾端通过气管(41)与外置的气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样针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第一电机(2)和竖立的支架(3)、可沿支架上下移动的平台(22)、置于第一电机输出轴与平台之间的用以驱动平台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平台上的第二电机(6)和竖立的支撑柱(8)、置于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支撑柱底部之间的用以驱动支撑柱绕其轴线转动的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撑柱顶端的向外伸出的悬臂(10)、固定在悬臂端部且向下垂吊的加样针(9),该加样针为一空管、空管尾端通过气管(41)与外置的气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样针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包括两块平行竖立的侧板、连接两侧板的顶板;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顶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两根导轨(4)和一根丝杆(5),在所述平台(22)上对应导轨的位置处开有两个滑孔,平台上还设有与丝杆啮合的螺母,平台在丝杆的传动下沿导轨上下移动,丝杆两端设有轴承(42),丝杆由其下部的轴承中穿出并装设同步齿轮,第一电机输出轴上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显付叶志兵李雪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