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275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水龙头,它包括主体,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第二控水机构;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机构分别和主体连接;主体本体内设有与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结构的进水口均连接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控水机构的另一进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一进水机构的出水口连接的第一中转通道,和出水机构连接的第二中转通道、第一出水通道。不用增加单独水龙头与碱性水机或者自来水处理器连接就可完成水处理循环,碱性水机或者自来水处理器可放置在水槽下,和普通自来水共用水龙头,节省了室内空间;同时也不用另外人工加工水龙头安装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装主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水龙头。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对水体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而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配有净水器或者碱性水处理机。净水器或者碱性水处理机的入水口接自来水管出水口,其出水口接单独的水龙头。单独的水龙头一是占用空间,影响美观和使用,二是还要求水槽上预留合适的安装孔,不然就需要人工在水槽上加工水龙头安装孔;净水器和碱性水处理机需要放置水槽台面上,不仅占用较多空间,而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水龙头。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构造新型水龙头,它包括主体,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第二控水机构;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机构分别和主体连接;主体本体内设有与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结构的进水口均连接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控水机构的另一进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一进水机构的出水口连接的第一中转通道,和出水机构连接的第二中转通道、第一出水通道。优选的,所述主体圆柱形本体侧面径向设有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进水通道呈T字形,第一进水通道纵向端口延伸至本体下端,其横向通道一端端口延伸至第二管较近一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管较近一端;第二进水通道一端延伸至本体下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管较近一端;第一出水通道一端延伸至本体上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管较近一端;第一中转通道一端延伸至第一管内,另一端延伸至本体下端;第二中转通道一端延伸至出水机构内,另一端延伸至本体下端;第一控水机构设于第一管内且与其固定连接;第二控水机构设于第二管内且与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出水机构设于第一出水通道内,其包括出水壳体,出水壳体内部设有第一供水通道和第二供水通道;第一供水通道的进水口正对所述第二中转通道延伸至出水机构内的端口;第二供水通道的进水口正对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延伸至本体上端的端口。优选的,所述出水壳体离本体较远的端部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供水通道穿设于第一供水通道中,且其穿过第一供水通道的侧壁,其出水口为第二出水孔;第一供水通道的出水口为第一出水孔。优选的,所述出水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出水壳体为L形管,包括横管和纵管;纵管包括上端管和下端管;上端管设于所述本体上表面,下端管设于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内;下端管侧壁径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进水孔,在进水孔的上方和下方的管壁轴向设有两组环形凸肋,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上组环形凸肋和下组环形凸肋中相邻的两个环形凸肋之间的凹槽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控水机构包括第一开关,第一阀芯;第一阀芯设于第一管内,露出第一管外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固定连接;第一进水通道横向通道延伸至第一管较近一端的端口与第一阀芯的入水口连接;第一中转通道延伸至第一管内的端口与第一阀芯的出水口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控水机构包括第二开关,第二阀芯;第二阀芯设于第二管内,且与第二开关固定连接;第一进水通道横向通道延伸至第二管内的端口与第二阀芯的一个进水口连接,第二进水通道延伸至第二管内的端口与第二阀芯的另一个进水口连接;第一出水通道延伸至第二管内的端口与第二阀芯的出水口连接。优选的,其还包括固定机构,所述固定结构设于主体本体下方。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至少两个固定片,固定螺母;固定杆穿过两块固定片,一端与主体圆柱形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套有固定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不用增加单独水龙头与碱性水机或者自来水处理器连接就可完成水处理循环,碱性水机或者自来水处理器可放置在水槽下,和普通自来水共用水龙头,节省了室内空间;同时也不用另外人工加工水龙头安装孔。2.本实施例中自来水处理回路和普通混合水回路在同一个主体和同一个出水壳体内,并且不是简单的回路叠加,而是共用了同一个进水通道和同一个供水通道,简化了产品结构,使得产品更加美观。3.本实施例中的出水机构密封效果好,且密封结构巧妙。【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水龙头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2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水龙头一个角度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水龙头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水龙头的主体内部水流通道示意图;图5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水龙头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水龙头的固定扣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7实施例一中的新型水龙头的出水壳体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7,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水龙头,包括主体1,出水机构2,第一控水机构3,第二控水机构4,固定机构5。主体1呈“十”字形,圆柱形本体11侧面径向设有第一管12和第二管13。本体11内部设有第一进水通道14和第二进水通道15,第一出水通道16,第一中转通道17,第二中转通道18;本体11上端设有固定孔19。第一进水通14道呈“T”字形,其纵向通道141端口延伸至本体11下端,横向通道142一端端口延伸至第二管13较近一端,横向通道142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管12较近一端,见图4中f1水流方向;其中纵向通道141下端端口作为第一进水通道14的进水口,横向通道142的两端口作为第一进水通道14的出水口。第二进水通道15一端延伸至本体11下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管13较近一端,见图4中f2水流方向;其中第二进水通道15下端端口作为第二进水通道15进水口,另一端端口作为第二进水通道15的出水口。第一出水通道16一端延伸至本体11上端端口,一端延伸至第二管13较近一端,见图4中f3水流方向;其下端端口作为第一出水通道16的进水口,其上端端口作为第一出水通道16的出水口。第一中转通道17一端延伸至本体11下端,另一端与下述第一阀芯32的出水口固定连接,见图4中f4水流方向;其上端端口作为第一中转通道17的进水口,下端端口作为第一中转通道17的出水口。第二中转通道18一端延伸至本体11下端,另一端延伸至本体11上端且正对下述出水壳体21的进水孔2123,见图4中f5水流方向;其下端开口为第二中转通道18的进水口,上端开口为第二中转通道18的出水口。本实施例中的新型水龙头实际使用时,第一进水通道14下端端口连接自来水冷水,第二进水通道15连接自来水热水,第一中转通道17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水龙头,包括主体,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第二控水机构;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机构分别和主体连接;主体本体内设有与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结构的进水口均连接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控水机构的另一进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一进水机构的出水口连接的第一中转通道,和出水机构连接的第二中转通道、第一出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龙头,包括主体,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第二控水机构;出水机构,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机构分别和主体连接;主体本体内设有与第一控水机构和第二控水结构的进水口均连接的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控水机构的另一进水口连接的第二进水通道,和第一进水机构的出水口连接的第一中转通道,和出水机构连接的第二中转通道、第一出水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圆柱形本体侧面径向设有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进水通道呈T字形,第一进水通道纵向端口延伸至本体下端,其横向通道一端端口延伸至第二管较近一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管较近一端;第二进水通道一端延伸至本体下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管较近一端;第一出水通道一端延伸至本体上端,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管较近一端;第一中转通道一端延伸至第一管内,另一端延伸至本体下端;第二中转通道一端延伸至出水机构内,另一端延伸至本体下端;第一控水机构设于第一管内且与其固定连接;第二控水机构设于第二管内且与其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机构设于第一出水通道内,其包括出水壳体,出水壳体内部设有第一供水通道和第二供水通道;第一供水通道的进水口正对所述第二中转通道延伸至出水机构内的端口;第二供水通道的进水口正对所述第一出水通道延伸至本体上端的端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壳体离本体较远的端部侧壁设有第一出水孔和第二出水孔;所述第二供水通道穿设于第一供水通道中,且其穿过第一供水通道的侧壁,其出水口为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响旺颜文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世诺同层排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