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良评专利>正文

一种升降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711227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机装置,为在机体底板的左右两侧设有两侧柱,在两侧柱后面之间设有后架,又在两侧柱之间垂直滑动地设有升降框,其受限于底板的推升朝上移动,在升降框顶部设有滑轮,在滑轮挂设一链条,其前后端分别结合于后架以及垂直滑动设在升降框内的后框,在后框正前方设有以伸缩结构连结的前框,和与前框结合具有两插板的支承支架,以伸缩与升降的配合达到快速搬货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机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车辆或堆高机的前端设有升降机装置的结构,通过车辆的两后轮转向的方式和配合马达驱动前进以将货物移动至作业的位置,再以升降机装置的结构将货品铲起上架或者下架,因此可达到运送以及堆放货物的目的。上述的堆高机或车辆的升降装置的结构虽然可升降货物而达到运送和堆放货物的目的,但是由于升降机结构仅仅能进行升降,而无法根据外部环境的不同作伸缩取货的结构设计,因此无法良好地应用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譬如较为窄小的走道之间的使用就难以先伸长进行取货再缩回进行运送货物,因此无法提供较佳的取货的使用效果,不能提升运送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升降机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装置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在底部设有一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向上垂直延伸设有两侧柱,在两侧柱相对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侧柱导轨,又在两侧柱的后面之间设有一后架,对应于各侧柱的外侧,在所述底板分别垂直与一升降压缸装配;一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有一升降框且该升降框可滑动地设在侧柱导轨内,在升降框的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升降内轨道,对应升降内轨道的顶端,在升降框的顶端形成一开口,所述升降框的顶端高于两侧柱的高度,并且在顶端的左右两侧各朝外延伸形成一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与升降压缸两侧的顶端装配,在所述升降框的左右两侧后面的顶部分别与一滑轮座装配,各滑轮座与一滑轮装配,各滑轮设有一链条,链条的后端与所述后架的顶面装配;一进退组件,所述进退组件设有一后框且设在升降内轨道内,所述后框左右两侧后面的下半部朝后凸设一链条座,链条座与链条的前端装配,在后框的正前方设有形状对应的前框,在前框与后框之间分别装配一交叉臂;以及一支承支架,所述支承支架结合在所述前框的前面,并且在左右两侧设有支承臂,在各支承臂朝前延伸形成一插板。优选地,在所述后框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后框内导轨,在所述前框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前框内轨道,所述交叉臂为两交叉成X形的长板体,其中间为交叠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相互结合,各交叉臂的两长板体分别通过顶端可旋转地枢接在前以及后框顶部侧旁的内侧面;在各交叉臂两长板体底端的外侧面各装配一滑轮,各交叉臂分别以两滑轮可滑动地设在前框内导轨的一侧以及后框的后框内导轨的一侧,于两交叉臂的中间之间横向桥接一中轴,且对应滑动地设在后框内导轨两侧的两滑轮之间,在左右的两长板体底端之间横向桥接一底轴,在底轴的中间与后框顶部内侧面的中间之间枢接一进退压缸。优选地,在所述侧柱内面的顶端与一侧柱滚轮装配,在升降框的左右两侧的外面各沿着垂直方向形成一升降轨道,通过两升降轨道分别可滑动地容纳两侧柱滚轮,又在升降框的左右两侧外面的底部可转动地与一升降框滚轮装配,通过 两升降框滚轮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在侧柱轨道的左右两侧。优选地,在后框左右两侧外侧面的上下位置处可转动地与一后框滑轮装配,后框通过分设在两侧的各个后框滑轮以可垂直滑动的方式装配在升降内轨道。优选地,所述支承支架设有一横框,所述横框为横向延伸的框体并且以中间结合在前框前面的底部,在横框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装配两朝前延伸的延伸臂,在两延伸臂之间结合一横管,在横管的左右两侧分别装配一支承臂,该支承臂设有一直杆,在直杆的顶部形成一套环,通过各套环可左右滑动地套设定位在横管,在直杆的后面结合一垫片,以各垫片抵靠在横框的前面进行定位,各直杆的底端为朝下凸设出横框的底面,所述各插板为由各直杆的底端朝前延伸。优选地,在各插板的前端部的顶面接合一托座,在各托座的顶面沿前后方向凹设一弧形凹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升降机装置的结构配合能够在窄小的空间里先提升支承支架的高度铲起货物,再配合进退组件将货物送至目标堆放处,以伸缩配合升降的结构设计可达到堆放货物更快速、方便、安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装置的整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装置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装置的工作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装置的工作方式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实施例一中的升降机装置的工作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装配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一(升降机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为升降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分解图、局部结构示意图、整体结构侧视图,升降机装置包括:一机体10、该机体10在底部设有一底板11,底板11的结构为横向延伸的矩形板体状,在底板11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有向上垂直延伸的两侧柱12,在两侧柱12相对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侧柱导轨121,又在两侧柱12之间设有一后架13,后架13上设有一横板131,该横板131为水平且横向延伸设置的板体状,在横板131左右两端各朝前方延伸形成一延伸板132,以各延伸板132的前端装配在各侧柱12的后面以及外侧面,在各侧柱12内面的顶端以可旋转的方式与一侧柱滚轮14装配,对应于两侧柱12的外侧,在底板11分别以朝上垂直延伸的形态与一升降压缸15装配。一升降组件20,升降组件20设有一升降框21,该升降框21为矩形框体并且可滑动地设在侧柱导轨121内,在升降框21的左右两侧的外面各沿着垂直方向形成一升降轨道211,通过两升降轨道211分别可滑动地容纳两侧柱滚轮14,又在升降框21的左右两侧外面的底部可转动地与一升降框滚轮22装配,通过两升降框滚轮22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在侧柱轨道121的左右两侧;在升降框21的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升降内轨道212,对应升降内轨道212的顶端,在升降框21的顶端形成一开口213,升降框21的顶 端高于两侧柱12的高度,并且在顶端的左右两侧各朝外延伸形成一顶板214,以顶板214的两侧与升降压缸15两侧的顶端装配;在升降框21的左右两侧后面的顶部分别与一滑轮座23装配,在各滑轮座23的内面可旋转地与一滑轮231装配,对应各滑轮231设有一链条24,各链条24为绕过各滑轮231的顶部并具有前后两端,链条24的后端装配在各滑轮231正后方的后架13的顶面上。 一进退组件30,进退组件30设有一后框31,后框31为矩形的框体并且设在升降框21的升降内轨道212内,在后框31左右两侧外侧面的上下位置处可转动地与一后框滑轮32装配,后框31通过分设在两侧的各个后框滑轮32以可垂直滑动的方式装配在升降内轨道212,在后框31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后框内导轨311,又于后框左右两侧后面的下半部朝后凸设一链条座312,以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装置包括:一机体,所述机体在底部设有一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向上垂直延伸设有两侧柱,在两侧柱相对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侧柱导轨,又在两侧柱的后面之间设有一后架,对应于各侧柱的外侧,在所述底板分别垂直与一升降压缸装配;一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有一升降框且该升降框可滑动地设在侧柱导轨内,在升降框的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升降内轨道,对应升降内轨道的顶端,在升降框的顶端形成一开口,所述升降框的顶端高于两侧柱的高度,并且在顶端的左右两侧各朝外延伸形成一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与升降压缸两侧的顶端装配,在所述升降框的左右两侧后面的顶部分别与一滑轮座装配,各滑轮座与一滑轮装配,各滑轮设有一链条,链条的后端与所述后架的顶面装配;一进退组件,所述进退组件设有一后框且设在升降内轨道内,所述后框左右两侧后面的下半部朝后凸设一链条座,链条座与链条的前端装配,在后框的正前方设有形状对应的前框,在前框与后框之间分别装配一交叉臂;以及一支承支架,所述支承支架结合在所述前框的前面,并且在左右两侧设有支承臂,在各支承臂朝前延伸形成一插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装置包括:
一机体,所述机体在底部设有一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的左右两侧向上垂直延伸设有两侧柱,在两侧柱相对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侧柱导轨,又在两侧柱的后面之间设有一后架,对应于各侧柱的外侧,在所述底板分别垂直与一升降压缸装配;
一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设有一升降框且该升降框可滑动地设在侧柱导轨内,在升降框的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升降内轨道,对应升降内轨道的顶端,在升降框的顶端形成一开口,所述升降框的顶端高于两侧柱的高度,并且在顶端的左右两侧各朝外延伸形成一顶板,所述顶板的两侧与升降压缸两侧的顶端装配,在所述升降框的左右两侧后面的顶部分别与一滑轮座装配,各滑轮座与一滑轮装配,各滑轮设有一链条,链条的后端与所述后架的顶面装配;
一进退组件,所述进退组件设有一后框且设在升降内轨道内,所述后框左右两侧后面的下半部朝后凸设一链条座,链条座与链条的前端装配,在后框的正前方设有形状对应的前框,在前框与后框之间分别装配一交叉臂;以及
一支承支架,所述支承支架结合在所述前框的前面,并且在左右两侧设有支承臂,在各支承臂朝前延伸形成一插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框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后框内导轨,在所述前框左右两侧的内面之间沿垂直方向形成一前框内轨道,所述交叉臂为两交叉成X形的长板体,其中间为交叠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相互结合,各交叉臂的两长板体分别通过顶端可旋转地枢接在前以及后框顶部侧旁的内侧面;
在各交叉臂两长板体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良评
申请(专利权)人:杨良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