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410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管,喷管包括:管体,管体包括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中间层非金属管和第一外层钛管,中间层非金属管套设在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上,第一外层钛管套设在中间层非金属管上;连接短管组件,连接短管组件包括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第二外层钛管,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在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前端,第二外层钛管套设在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上且固定在第一外层钛管的前端;喷嘴,喷嘴设在连接短管组件的前端,喷嘴为爆炸复合的复合管,复合管包括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和第三外层钛管,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至少与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第三外层钛管套设在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上。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喷管,使用寿命长且不易泄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管,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加压釜的喷管。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单一金属喷管和某些带填料的套管在加压釜内恶劣环境下无法长期使用,存在寿命短和易泄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喷管,该喷管的使用寿命长且不易泄露。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喷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中间层非金属管和第一外层钛管,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上,所述第一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上;连接短管组件,所述连接短管组件包括: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第二外层钛管,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前端,所述第二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上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层钛管的前端;以及喷嘴,所述喷嘴设在所述连接短管组件的前端,所述喷嘴为爆炸复合的复合管,所述复合管包括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和第三外层钛管,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至少与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所述第三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钢管,通过爆炸复合的方式形成的喷嘴,可以充分发挥钛材和不锈钢钢材的各自优势,可以提高喷管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安全性,以及减少泄露点和延长使用寿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喷管还可以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喷管还包括:固定钛板,所述固定钛板包括:槽形中间固定板部、前侧固定板部和后侧固定板部,所述前侧固定板部设在所述槽形中间固定板部的前侧且所述后侧固定板部设在所述槽形中间固定板部的后侧,所述前侧固定板部与所述第三外层钛管固定,所述后侧固定板部与所述第二外层钛管固定,并且所述槽形中间固定板部抵靠在所述第二外层钛管的外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外层钛管包括:本体部和形成在所述本体部外周面上的凸起部,所述后侧固定板部固定在所述凸起部的外周面上,所述槽形中间固定板部抵靠在所述本体部的外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后端面上形成有台阶结构,所述管体的中间层非金属管的前端抵靠在所述台阶结构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向前延伸超出所述第三外层钛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外层钛管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还与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后端还与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前端焊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向后延伸超出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和第一外层钛管;所述喷管还包括:爆炸复合的后端复合钢板,所述后端复合钢板套在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上且包括:不锈钢钢板层和钛板层,所述不锈钢钢板层与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外周面固定,所述钛板层与所述第一外层钛管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的前端面和所述第一外层钛管的前端面平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为PTFE聚四氟乙烯管。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喷管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喷管100;管体10;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中间层非金属管12;第一外层钛管13;连接短管组件20;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21;第二外层钛管22;本体部221;凸起部222;台阶结构23;喷嘴30;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31;第三外层钛管32;固定钛板40;槽形中间固定板部41;前侧固定板部42;后侧固定板部43;后端复合钢板50;不锈钢钢板层51;钛板层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考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喷管100。该喷管100可以适用于加压釜,喷管100的前端伸入至加压釜内,可以向加压釜内喷入单一或多种工艺介质,例如氧气、冷凝水和蒸汽等,但是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喷管100可以包括管体10、连接短管组件20和喷嘴30。管体10包括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中间层非金属管12和第一外层钛管13,如图1所示,中间层非金属管12套设在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上,第一外层钛管13套设在中间层非金属管12上。可选地,中间层非金属管12可以为PTFE聚四氟乙烯管,但不限于此。可选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可以为双相不锈钢钢管,但不限于此。由于喷管100伸入到加压釜内且加压釜工作在高温高压酸性环境中,所以第一外层钛管13布置在管体10的外层,可以提高管体10的耐腐蚀性,延长管体10的使用寿命。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设置在管体10的内层,可以将第一外层钛管13与例如氧气等工艺介质隔离开,防止钛管与氧气摩擦暴露出钛新鲜面甚至燃烧,从而提高管体10的安全性能,中间层非金属管12设置在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和第一外层钛管13之间,可以起到隔热作用以及隔离氧气和第一外层钛管13的作用,提高管体10的使用安全性。可选地,中间层非金属管12的内径尺寸可以稍小于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的外径尺寸,这样中间层非金属管12可以比较牢靠地套设在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11上。第一外层钛管13的内径尺寸可以稍小于中间层非金属管12的外径尺寸,这样第一外层钛管13可以比较牢靠地套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喷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中间层非金属管和第一外层钛管,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上,所述第一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上;连接短管组件,所述连接短管组件包括: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第二外层钛管,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前端,所述第二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上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层钛管的前端;以及喷嘴,所述喷嘴设在所述连接短管组件的前端,所述喷嘴为爆炸复合的复合管,所述复合管包括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和第三外层钛管,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至少与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所述第三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中间层非金属管和第一外层钛管,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上,所述第一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中间层非金属管上;连接短管组件,所述连接短管组件包括: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第二外层钛管,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层不锈钢钢管的前端,所述第二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上且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层钛管的前端;以及喷嘴,所述喷嘴设在所述连接短管组件的前端,所述喷嘴为爆炸复合的复合管,所述复合管包括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和第三外层钛管,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至少与所述第二内层不锈钢钢管固定,所述第三外层钛管套设在所述第三内层不锈钢钢管上;固定钛板,所述固定钛板包括:槽形中间固定板部、前侧固定板部和后侧固定板部,所述前侧固定板部设在所述槽形中间固定板部的前侧且所述后侧固定板部设在所述槽形中间固定板部的后侧,所述前侧固定板部与所述第三外层钛管固定,所述后侧固定板部与所述第二外层钛管固定,并且所述槽形中间固定板部抵靠在所述第二外层钛管的外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层钛管包括:本体部和形成在所述本体部外周面上的凸起部,所述后侧固定板部固定在所述凸起部的外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凤娟殷书岩胡健清蔡燕妮张晓涛李少龙武军傅建国池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