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7176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属于育秧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包括循环增氧泵、箱体、喷淋管和抽水管,箱体包括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边角处分别设置循环增氧泵,循环增氧泵进水端与伸至箱体底部的抽水管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相连通,喷淋管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喷淋口与循环增氧泵呈对角设置,箱体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去箱体内废水的第一排空阀和第二排空阀,第一排空阀通过设置在第二浸种腔内侧下角处的排水通道与第一浸种腔相连通,第二排空阀与第二浸种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测温、排水方便,工作可靠,发芽率高,发芽质量好的稻种浸种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浸种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近5亿亩,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而稻种浸种器作为水稻工厂化育苗的重要设备之一,广泛地应用在大棚育苗及一般育苗当中。使用它能够克服土法浸种、催芽过程中的用工多、稻种易霉烂以及出苗率低、浪费种子等等缺点。在水稻生产中,水稻催芽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关键点。运用稻种浸种器,它使水稻种子在32°C左右温水条件下,经过24?30小时催芽处理,种子破胸出芽。催芽温度易于掌握,水泵的循环保证水温均匀一致,并为水稻种带进氧气,及时排除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这样处理后的水稻种出苗率高、苗齐、苗壮,节省种子,也增强稻苗的抗病力和抗寒能力,达到标准化机械插秧用苗的要求,水稻可增产2%以上,为水稻的丰产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的稻种浸种器并不完善,还存在着安装维修困难,操作复杂,温差大,发芽不齐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稻种浸种器安装维修困难,操作复杂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操作方便,简单实用,可靠性高,工作稳定,能够保证箱体内的水具有足够的含氧量,有效提高稻种的发芽率以及发芽质量。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包括循环增氧泵、箱体、喷淋管和抽水管,所述的箱体包括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所述的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循环增氧泵,所述的循环增氧泵进水端与伸至箱体底部的抽水管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相连通,所述的喷淋管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且喷淋口与上述循环增氧泵呈对角设置,所述的箱体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去箱体内废水的第一排空阀和第二排空阀,第一排空阀通过设置在第二浸种腔内侧下角处的排水通道与第一浸种腔相连通,第二排空阀与第二浸种腔相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内壁上分别连接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槽,容纳槽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上边沿向四周水平延伸形成折边,折边与箱体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支撑筋。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加强筋条,加强筋条的顶部采用三角形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转角处上部均设有加强筋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采用的材料为PP材料。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循环增氧泵进水端与伸至箱体底部的抽水管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相连通,浸种腔内的水由抽水管进入循环增氧泵,再由出水端进入喷淋管,喷淋管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喷淋口中喷洒出的水携带少量空气中的氧落入浸种腔底部,喷淋口与上述循环增氧泵呈对角设置,能够实现浸种腔内水的对流,保持浸种腔内的水具有充足的含氧量;(2)本技术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内壁上分别连接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槽,容纳槽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水从通孔进入容纳槽,容纳槽中的水与箱体内的水温度相同,测量温度时,直接将温度计放进容纳槽即可测量出准确的水温,使用安全方便;(3)本技术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其箱体上边沿向四周水平延伸形成折边,折边与箱体侧壁之间间隔设置支撑筋,而且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四个内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加强筋条,同时,第一浸种腔和第二浸种腔的转角处上部均设有加强筋板,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箱体的整体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4)本技术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设计合理,简单实用,可靠性高,测温、排水快捷方便,工作稳定,能够有效提高稻种的发芽率以及发芽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浸种腔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循环增氧泵;2、箱体;3、喷淋管;4、支撑筋;5、第二排空阀;6、抽水管;7、加强筋条;8、第一浸种腔;9、第二浸种腔;10、排水通道;11、第一排空阀;12、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结合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包括循环增氧泵1、箱体2、喷淋管3和抽水管6,箱体2包括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循环增氧泵1,循环增氧泵I进水端与伸至箱体2底部的抽水管6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3相连通,喷淋管3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且喷淋口与上述循环增氧泵I呈对角设置,箱体2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去箱体2内废水的第一排空阀11和第二排空阀5,第一排空阀11通过设置在第二浸种腔9内侧下角处的排水通道10与第一浸种腔8相连通,第二排空阀5与第二浸种腔9相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增氧装置的稻种浸种器,包括循环增氧泵(1)、箱体(2)、喷淋管(3)和抽水管(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体(2)包括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所述的第一浸种腔(8)和第二浸种腔(9)的边角处分别设置有循环增氧泵(1),所述的循环增氧泵(1)进水端与伸至箱体(2)底部的抽水管(6)相连通,出水端与喷淋管(3)相连通,所述的喷淋管(3)末端向下弯折形成喷淋口,且喷淋口与上述循环增氧泵(1)呈对角设置,所述的箱体(2)右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去箱体(2)内废水的第一排空阀(11)和第二排空阀(5),第一排空阀(11)通过设置在第二浸种腔(9)内侧下角处的排水通道(10)与第一浸种腔(8)相连通,第二排空阀(5)与第二浸种腔(9)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世卿
申请(专利权)人:金坛市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