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以及该端子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6372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以及该端子的组装方法,包括:连接座以及插排在连接座上的若干个插针,连接座上设有若干个排成至少两排的针槽,每个针槽内插有至少一根插针,连接座上还设有通槽以及若干排钩针孔,任一排所述钩针孔与每排所述针槽均一一对应的连通在一起,通槽贯穿的连通同一排的每一个所述针槽,插针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周向外侧均设有尖部。设置针槽、钩针孔和通槽,保证了连接座与插针的组装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插针的通孔匹配了通槽中穿入穿条,钩针保证穿条在导道内移动形成移动定位安装插针。上述的组装保证连接座的结构整体性较好,不需要采用多个部件组合形成连接座,连接座可以一体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以及该端子的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以及该端子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电工学中,端子多指接线终端,又叫接线端子,种类分单孔,双孔,插口,挂钩等,从材料分,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它们的作用主要传递电信号或导电用。在工程中,它是站前工程为站后工程预留的接口,是站后接口工程的预埋设施。现有技术中,连接器或者其端子的组装采用插针的方案,其解决了部分结构端子的组装方案,也是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不过现有的插针的方案中,插针基本上为片状结构,即使是较为复杂的结构,插针也仅限于在同一平面上的复杂图案,对于较为立体结构的插针,采用插针的组装方法就会受到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以及该端子的组装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包括:连接座以及插排在所述连接座上的若干个插针,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若干个排成至少两排的针槽,每个针槽内插有至少一根所述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通槽以及若干排钩针孔,任一排所述钩针孔与每排所述针槽均一一对应的连通在一起,所述通槽贯穿的连通同一排的每一个所述针槽,所述插针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周向外侧均设有尖部。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通槽的横截面包括若干个圆形,且所述圆形通过导道连通在一起。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针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长方体顶面,所述钩针孔的开口位于所述长方体底面、正面和背面,所述通槽贯穿所述长方体的两个侧面。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针设有三个尖部,同一个插针上的三个所述尖部的指向分别与开口位于所述长方体底面、正面和背面的钩针孔的轴向一致。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尖部的指向与所述插针的轴线互成一定角度或重合。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另一端设有筒形的连接导头。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端子的组装方法,组装工具包括穿条和钩针,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向针槽内插入插针,且所述插针的通孔与所述通槽上的一个所述圆形均同心贯通;2)向通槽内插入穿条,使所述穿条贯穿所述通孔;3)使用若干个钩针插入钩针孔勾取所述穿条,带动所述穿条在导道内运动,并带动所述尖部插入针槽底部;4)抽出穿条,拔出钩针,完成组装。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若干个钩针从连接座的底面、正面和背面插入钩针孔。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根钩针勾取穿条的位移根据每根对应的插针插入连接座内的深度和方向确定。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穿条为不易弯曲形变的材质制成。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设置了针槽、钩针孔和通槽,保证了连接座与插针的组装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插针的通孔匹配了通槽中穿入穿条,钩针保证穿条在导道内移动形成移动定位安装插针,并动作将端子组装完成;同时尖部的朝向保证插针与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角度。上述的组装保证连接座的结构整体性较好,不需要采用多个部件组合形成连接座,连接座可以一体形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例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优选实施例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优选实施例的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座,2、针槽,3、通槽,4、圆形,5、导道,6、插针,7、通孔,8、尖部,9、连接导头,10、钩针,11、钩针孔,12、穿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6所示,一种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包括:连接座1以及插排在连接座1上的若干个插针7,连接座1上设有若干个排成至少两排的针槽2,每个针槽2内插有至少一根插针7,连接座1上还设有通槽3以及若干排钩针孔11,任一排钩针孔11与每排针槽2均一一对应的连通在一起,通槽3贯穿的连通同一排的每一个针槽2,插针7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7,每个通孔7周向外侧均设有尖部8。设置针槽2、钩针孔11和通槽3,保证了连接座1与插针7的组装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插针7的通孔7匹配了通槽3中穿入穿条12,钩针10保证穿条12在导道5内移动形成移动定位安装插针7,并动作将端子组装完成;同时尖部8的朝向保证插针7与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角度。上述的组装保证连接座1的结构整体性较好,不需要采用多个部件组合形成连接座1,连接座1可以一体形成。通槽3的横截面包括若干个圆形4,且圆形4通过导道5连通在一起,穿条12就可以通过导道5的引导在不同的圆形4内运动,进而保证插针7跟随运动,这样通过移动到不同位置的圆形4内,使得插针7跟随移动固定在连接座1不同的深度以及不同的倾斜角度。连接座1为长方体结构,针槽2的开口位于长方体顶面,钩针孔11的开口位于长方体底面、正面和背面,通槽3贯穿长方体的两个侧面,这样的结构保证通槽3的轴线与针槽2轴线垂直,通槽3的轴线与钩针孔11轴线也垂直,最终保证钩针10与穿条12之间相互垂直,形成较为容易操作的钩针10拉动穿条12的动作。插针7设有三个尖部8,同一个插针7上的三个尖部8的指向分别与开口位于长方体底面、正面和背面的钩针孔11的轴向一致,尖部8的指向与插针7的轴线互成一定角度或重合,尖部8主要契合插针7最终插在针槽2的那个位置,尖部8的指向对插针7固定在连接座1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尖部8的结构有利于减小插针7插入动作的阻力,同时通孔7与尖部8整体位于同一平面,尖部8和通孔7为片状结构。插针7另一端设有筒形的连接导头9。针槽2底部与尖部8厚度一致,尖部8能够过盈的插入针槽2底部,这样有利于将插针7固定在连接座1内。插针7高低错落的设置在连接座1上,插针7可以是长度不同的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穿条12形成的倾斜移动形成的结构,以及穿条12不同段部,横截面不同形成插针7位移不同。一种用于组装端子的组装方法,组装工具包括穿条12和钩针10,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向针槽2内插入插针7,且插针7的通孔7与通槽3上的一个圆形4均同心贯通;2)向通槽3内插入穿条12,使穿条12贯穿通孔7;穿条12两端部均伸出连接座1两侧边,这样通过移动穿条12两个端部的位置就可以带动插针7运动,通过钩针10钩动穿条12运动也可以带动插针7运动。3)使用若干个钩针10插入钩针孔11勾取穿条12,带动穿条12在导道5内运动,并带动尖部8插入针槽2底部;钩针10在垂直于穿条12的平面内,按照不同角度运动。4)抽出穿条12,拔出钩针10,完成组装。若干个钩针10从连接座1的底面、正面和背面插入钩针孔11,钩针10可以整体固定在一个连接装置上形成一排,由连接装置整体带动所有钩针10分别进入不同钩针孔11内;钩针10按照钩针孔11位置的不同,可以设置若干排,从不同的方向分别进入到设置连接座1不同面上钩针孔11内。每根钩针10勾取穿条12的位移根据每根对应的插针7插入连接座1内的深度和方向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以及该端子的组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包括:连接座以及插排在所述连接座上的若干个插针,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若干个排成至少两排的针槽,每个针槽内插有至少一根所述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通槽以及若干排钩针孔,任一排所述钩针孔与每排所述针槽均一一对应的连通在一起,所述通槽贯穿的连通同一排的每一个所述针槽,所述插针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周向外侧均设有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包括:连接座以及插排在所述连接座上的若干个插针,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若干个排成至少两排的针槽,每个针槽内插有至少一根所述插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上还设有通槽以及若干排钩针孔,任一排所述钩针孔能与一排所述针槽一一对应的连通在一起,所述通槽贯穿的连通同一排的每一个所述针槽,所述插针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周向外侧均设有尖部;所述通槽的横截面包括若干个圆形,且所述圆形通过导道连通在一起;所述连接座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针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长方体顶面,所述钩针孔的开口位于所述长方体底面、正面和背面,所述通槽贯穿所述长方体的两个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设有三个尖部,同一个插针上的三个所述尖部的指向分别与开口位于所述长方体底面、正面和背面的钩针孔的轴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CB板的连接器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婷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源硕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