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50281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9:08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限位孔钢筋位于限位孔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贯通基础上梁,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的喇叭形凹槽,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安装在喇叭形凹槽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石墨的混合物;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的隔震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属于建筑隔震减灾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数建筑在地震区,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或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能力较差。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6省(直辖市、自治区)、417多个县(市、区)、4624个乡镇、46574个村庄不同程度受灾,受灾面积约44万km2,此次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原因是房屋倒塌。玉树7.1级地震,伤亡人数达灾区人口的10%左右,低、多层房屋建筑损毁严重。隔震技术,概念简单、效果明显、性能稳定,已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减震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全世界5000隔震建筑所使用的隔震支座基本上是叠层钢板橡胶支座,但这种支座因其昂贵的价格和复杂的施工工艺并不适用于经济、技术相对薄弱的广大村镇地区房屋建筑的隔震减震。因此研发经济适用,施工方便,适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隔震新技术,已成工程亟需。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及作法,其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经济适用、施工方便、耐久性好等优点,可保证房屋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的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以其有效解决村镇建筑抗震防灾能力较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位孔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露出基础上梁I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待基础下梁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按一定比例混合,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可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使铅管穿入基础上梁一定深度;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待基础上梁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该系统具有隔震、消能、限位三重功能,大震作用时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可自补给,能够保证房屋在小震不坏,中震安全,大震不倒,且造价低廉,施工方便,可用于经济欠发达的村镇地区。所述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两者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并在基础上下梁内预留限位孔12,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孔13,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喇叭形凹槽14。所述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该控制子系统由铅管5,玻璃珠3,石墨4构成,其中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mm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铅管壁厚不小于3_,铅管外径不小于50_ ;铅管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铅管总长150mm,一端销固与基础上梁内50mm,另一端销固与基础下梁内50mm,中间50mm为自由无约束段(其中1mm为玻璃珠石墨隔震层位置,两端各20mm位于基础上下梁内,该段20mm自由段,通过预留喇叭形凹槽14来实现)。地震作用用时,基础上下梁沿玻璃珠石墨隔震层错动,铅管自由段受剪,由于铅管的变形能力较强,在剪切荷载作用下通过变形耗散地震能量起到消能减震作用,随着变形次数的增加,铅管别剪破或剪段,铅管内的玻璃珠石墨流出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充玻璃珠石墨隔震层启动后,由于基础上下梁错动引起的玻璃珠石墨的损失,从而实现对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补给。所述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由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玻璃珠直径可取3mm、4mm、5_等,具体直径可由建筑层数,结构体系及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经计算确定;石墨为普通石墨粉,细度越小越好,具体采用的细度标准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和所需摩擦系数大小确定,玻璃珠3和石墨4的体积比例以玻璃珠堆积密度及堆积孔隙率,经试验确定。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系统位于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之间,隔震层厚度以10-20mm为宜;为了铺设方便,可将按比例混合后的玻璃珠石墨混合物,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然后铺设在基础下梁2表面,玻璃珠石墨隔震层的厚度。所述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和补给孔13构成,补给孔13预留在基础上梁内,直径80mm,高度与基础上梁高相同,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两者比例与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相同。该系统,可补充地震作用下隔震层中的玻璃珠石墨,在基础上下梁沿隔震层滑动时的损失,保持隔震层的隔震效果不减弱。所述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细砂11,限位孔12,玻璃珠3和石墨4构成。钢筋9 一端穿过基础下梁限位孔12,锚固于基础下梁,另一端伸出基础上梁限位孔12并超出基础上梁上表面一定长度,并在伸出部分上套上螺纹,便于后期固定连接;在限位孔上表面放置钢板15,钢板中间预留圆孔16,圆孔16直径略大于钢筋9的直径,钢板15为方形,边长比限位孔12的直径大20mm ;在钢板15上先放置一刚性垫片17,在刚性垫片上部放置一橡胶垫片18,橡胶垫片18厚度与20mm,可使钢筋9在受力变形过程中起到变形自适应的作用,在橡胶垫片18上用一螺母19将钢筋9固定,避免在地震过程中基础上梁I从钢筋上部拔出,防止结构倾覆倒塌;基础梁内的限位孔通过在基础上下梁内预埋PVC套管10形成,套管内径为80mm ;在基础下梁2的限位孔12内填充细砂11,地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基础上下梁子系统、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子系统、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其中,基础上下梁子系统由基础上梁(1)、基础下梁(2)构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铅管(5)构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由玻璃珠(3)、石墨(4)、塑料薄膜袋(6)、橡胶密封条(7)和水泥砂浆勾缝(8)构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由钢筋(9)、PVC套管(10)、玻璃珠(3)、石墨(4)、细砂(11)和限位孔(12)构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由补给孔(13),玻璃珠(3),石墨(4)构成;在素混凝土垫层上部制作基础下梁(2),并在两侧对称预留限位孔(12),钢筋(9)位于限位孔(12)中心处,一端锚固于基础下梁(2)内,另一端穿过限位孔(12)贯通基础上梁(1),并在限位孔位于基础下梁的部分填充细砂(11),形成限位钢筋控制子系统;在两个限位孔之间,预留放置铅管(5)的喇叭形凹槽(14),将铅管(5)安装在喇叭形凹槽(14)内,并在铅管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控制子系统;在基础下梁表面铺设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玻璃珠(3)和石墨(4)混合后装在塑料薄膜袋(6)内并封口,将装有玻璃珠(3)、石墨(4)混合物的塑料薄膜袋平铺于基础下梁(2)的表面,形成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子系统;在玻璃珠‑石墨滚动隔震层的上面浇筑基础上梁(1),并在与基础下梁(2)对应处预留限位孔(12),限位钢筋穿过该孔,露出基础上梁表面一定长度,在基础上梁限位孔(12)内填充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补给系统;在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处预留喇叭形凹槽(14),使铅管(5)穿入基础上梁;在基础上梁,两个铅管‑玻璃珠‑石墨消能减震装置中间,预留补给孔(13),在补给孔内装满玻璃珠(3)、石墨(4)的混合物,形成玻璃珠石墨隔震层自补给系统;在基础上梁上部砌筑墙体,形成带自补给式玻璃珠‑石墨基础滑移隔震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万林周中一刘岩李建华张勇波叶炜张玉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