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液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47773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输液针头,适用于输注器械领域。安全输液针头,包括静脉针、针头连接手柄、输液软管和可套设于输液软管和静脉针外的针头套管;针头套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挡部、锁紧部和保护部,保护部靠近静脉针端,挡部靠近输液软管端;针头套管的保护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保护部的槽口,保护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保护部槽口的宽度值比针头手柄的厚度值大,其保护部的长度值比静脉针的长度值大;锁紧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锁紧部的槽口,锁紧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锁紧部槽口的宽度值与针头手柄的厚度值相等;保护部槽口与锁紧部槽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抽针后静脉针暴露在外,避免静脉针扎人引发医源性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输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输液针头
技术介绍
当人生病时通常就去会医院找医生看病,通常病人为了早点恢复健康会选择输液治疗,在输液过程中,输液针头(即静脉针头)是直接插入皮下组织进入到人体的静脉中,故保证针头的清洁非常重要。目前静脉针头在使用前针头有一个保护套,避免静脉针头在使用前被其他外物接触而污染针头同时也防止针头伤人。现有的保护套实质就是一根长度比静脉针长度长的胶管,保护套内孔直径数值与针头连接管的外径数值相同。现实生活中由于保护套的内孔比较小,拔出来很容易,插回去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忙碌中(如感冒高峰期)很难将静脉针一次就能插入到保护套内,如果都将使用过的静脉针头插入保护套内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因此护士给病人输液时一般将保护套拔掉后就直接扔到垃圾桶里,然而当输液结束时,护士在抽针后直接将静脉针头暴露在外面,静脉针头缺乏防护装置容易对抽针的护士和处理医疗用具的护工造成针刺伤害,针刺伤害可导致局部出血,同时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液体会由此进入护士或护工体内,造成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由于普通的保护套很难一次将静脉针插入保护套内,导致医务人员在抽针后并不把静脉针插入保护套内,使静脉针暴露在外,以致医务人员和护工人员易发生医源性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静脉针在护士抽针后无任何保护措施,易使静脉针对医务人员和护工人员造成医源性感染,提供一种安全输液针头,能使护士在抽针后,快速将静脉针插入到针头套管内避免静脉针对医务人员和护工人员造成医源性感染。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安全输液针头,包括静脉针、针头连接手柄和输液软管,针头连接手柄包括针头连接管和针头手柄,针头手柄设于针头连接管上,针头连接管一端与输液软管连通,另一端与静脉针连通,安全输液针头还包括可套设于输液软管和静脉针外的针头套管;所述针头套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挡部、锁紧部和保护部,保护部靠近静脉针端,挡部靠近输液软管端;所述针头套管的保护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保护部的保护部槽口,保护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所述保护部槽口的宽度值比针头手柄的厚度值大,其保护部的长度值比静脉针的长度值大;所述锁紧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锁紧部的锁紧部槽口,锁紧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所述锁紧部槽口的宽度值与针头手柄的厚度值相等;所述保护部槽口与锁紧部槽口相连通。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安全输液针头,包括静脉针、针头连接手柄和输液软管,针头连接手柄包括针头连接管和针头手柄,针头手柄设于针头连接管上,针头连接管一端与输液软管连通,另一端与静脉针连通,还包括可套设于输液软管和静脉针外的针头套管;所述针头套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挡部、锁紧部和保护部,保护部靠近静脉针端,挡部靠近输液软管端,挡部保证针头套管只能在输液软管和针头手柄之间移动,避免针头套管脱离输液软管,避免抽针后找针头套管找不到,同时也避免针头套管乱放污染环境以及掉地上当人踩在上面容易摔倒;锁紧部是为了能将针头手柄锁住,保护部使静脉针不会与人直接接触,避免了针头扎人事件发生;所述针头套管的保护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保护部的保护部槽口,保护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这样保证了针头连接手柄能在保护部上移动,最终使静脉针与针头套管脱开;所述保护部槽口的宽度值比针头手柄的厚度值大,确保针头手柄能在保护部移动不受阻力,其保护部的长度值比静脉针的长度值大,这样才能保证静脉针的针头不会扎伤人;所述锁紧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锁紧部的锁紧部槽口,锁紧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这样才能实现针头手柄位于锁紧部槽口内;所述锁紧部槽口的宽度值与针头手柄的厚度值相等,这样才能使针头手柄被锁住;所述保护部槽口与锁紧部槽口相连通。这样保证了针头手柄能从锁紧部滑移到保护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由于锁紧部的锁紧部槽口宽度与针头手柄的厚度相等,可以实现对针头手柄进行卡紧定位。由于锁紧部槽口、内孔和保护部槽口相连通,故针头手柄能从锁紧部滑移到保护部,最终使针头套管与静脉针脱离。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向前推针头手柄使针头手柄离开针头套管的锁紧部,针头手柄沿保护部槽口向前滑行使静脉针与针头套管脱开,然后将静脉针头插入病人的静脉血管进行输液。输液结束时,将静脉针拔出皮下组织,将针头手柄沿保护部槽口滑行,使针头手柄滑到针头套管的锁紧部,从而达到定位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针头手柄在针头套管上滑移的过程中,由于针头套管的槽口不是完全贯通整个针头套管,故针头套管始终与输液软管连接,相比传统的针头保护套与静脉针头是完全独立的,针头保护套到处乱放不好找,输液结束后更容易找到针头套管;由于本技术的针头手柄是沿针头套管的槽口滑行,相对于将静脉针头与针头保护套的内孔进行对准后将静脉针头插入针头保护套要简单。从而避免了静脉针扎人引发医务人员和护工人员医源性感染。进一步,上述针头套管保护部的保护部槽口靠近针头端为V型槽,设有V型槽更方便将针头手柄找准槽口。进一步,上述针头套管锁紧部的锁紧部槽口长度值大于针头手柄的宽度值,这样能使针头套管锁紧部对针头手柄夹持的更稳。进一步,上述针头套管锁紧部的锁紧部槽口内面为锯齿状,使针头套管锁紧部对针头手柄夹持的更加牢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针头位于针头套管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针头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针头与针头套管脱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一如图3所示,安全输液针头包括输液软管1、针头连接手柄2、静脉针3、针头套管4,所述的针头套管4位于输液软管I和针头连接手柄2之间,针头连接手柄包括针头连接管21和针头手柄22,针头手柄22固设于针头连接管21的外径上,针头连接管21 —端与输液软管I连接,针头连接软管21的另一端与静脉针3连接,输液软管I贯穿在针头套管4内。如图2所示,所针头套管4从右至左依次为挡部6、锁紧部7和保护部8,其中针头套管4内设有轴向内孔5,轴向内孔5贯穿针头套管4,挡部6的外径比锁紧孔7的外径大,锁紧部7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锁紧部的锁紧部槽口 11,锁紧部槽口 11的宽度值和针头手柄22的厚度值相同,锁紧部7的外径比保护部8大,保护部8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保护部的保护部槽口 10,保护部槽口 10的宽度值比针头手柄22的厚度值大。当护士给病人输液时,如图1、图3所述,左手握住针头套管4,右手握住针头手柄22,右手向前推进针头手柄22,使针头手柄22向前滑移离开锁紧部7到达保护部8,针头手柄22继续沿保护部槽口 10滑移从而使静脉针3与针头套管4脱开,然后将静脉针3插入病人静脉血管对其输液,当输液结束时,将静脉针3从病人皮肤里拔出,然后左手握住针头套管4,右手握住针头手柄22,右手向后拉针头手柄22使其沿保护部槽口 10滑移到达锁紧部槽口 11,从而使针头手柄22在锁紧部槽口 11内卡紧定位,由于挡部5没有轴向开槽,故针头手柄22不会继续向前滑移使针头套管4与静脉针3脱离,在设定的锁紧部槽口 11处定位。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保护部槽口 10在针头端开有V形槽。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安全输液针头,包括静脉针、针头连接手柄和输液软管,针头连接手柄包括针头连接管和针头手柄,针头手柄设于针头连接管上;针头连接管一端与输液软管连通,另一端与静脉针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套设于输液软管和静脉针外的针头套管;所述针头套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挡部、锁紧部和保护部,保护部靠近静脉针端,挡部靠近输液软管端;所述针头套管的保护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保护部的保护部槽口,保护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所述保护部槽口的宽度值比针头手柄的厚度值大,其保护部的长度值比静脉针的长度值大;所述锁紧部外壁沿轴向设有贯穿锁紧部的锁紧部槽口,锁紧部槽口与针头套管的内孔相连通;所述锁紧部槽口的宽度值与针头手柄的厚度值相等;所述保护部槽口与锁紧部槽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倪杜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