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液灌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236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液灌装系统,包括灌装通道、与灌装通道连通的灌针及用于控制灌装通道通断的灌装阀,所述灌装通道包括灌装液体缓冲通道及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位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的下方,所述灌装阀设于所述分流通道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通道内产生残留物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品、制药等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液灌装系统
技术介绍
在食品、医药包装机械领域,药液灌装系统主要用来向容器内灌装药液等物料,如图1所示,现有的药液灌装系统,包括灌针2、灌装通道11及灌装阀3,灌装通道11设于灌装座组件1上,灌装阀3位于灌装座组件1上部,药液灌装时液体从灌装通道11的进液口111进入并输送至上部的灌装阀3,由其控制灌装通道11的通道,并向下输送进入灌针2进行药液灌装。现有的药液灌装系统,液体在整个灌装通道11的流向是至上而下,使得灌装通道11在进行在线清洗和在线灭菌时,位于灌装通道11上的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易产生液体残留,不符合GMP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通道内产生残留物质的药液灌装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药液灌装系统,包括灌装通道、与灌装通道连通的灌针及用于控制灌装通道通断的灌装阀,所述灌装通道包括灌装液体缓冲通道及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分流通道位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的下方,所述灌装阀设于所述分流通道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通道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流通道沿灌装液体缓冲通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所述各分流通道上均设置一灌装阀,所述相邻分流通道上的灌装阀错位布置。所述错位布置方式为左右错位和/或上下错位布置。还包括设有灌装通道的灌装座组件及用于安装灌针的灌针安装座。所述灌装座组件包括灌装块及灌装分流板,所述灌装液体缓冲通道设于灌装块上,所述分流通道的一端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灌装分流板与灌针连通。所述灌装分流板的位置处设有外罩,所述灌装阀设于外罩内。所述灌针安装座包括安装座主体及多个灌针套,所述多个灌针套位于安装座主体的底部。所述灌装阀为水平布置。所述灌装阀为电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分流通道位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下方,灌装阀设于分流通道上,保证了药液经灌装液体缓冲通道、分流通道进行灌液的流向一直向下,使灌装液体缓冲通道内不易产生残留,符合GMP的要求。本技术的灌装阀进一步采用错位布置,增加灌装阀安装空间,适用于多灌装针小间距排列。【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药液灌装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灌装阀一侧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灌装阀左右错位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灌装阀上下错位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本技术灌装阀左右错位、上下错位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中各标号表不:1、灌装座组件;11、灌装通道;111、进液口 ; 112、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3、分流通道;12、灌装块;13、灌装分流板;2、灌针;3、灌装阀;4、外罩;5、灌针安装座;51、安装座主体;52、灌针套。【具体实施方式】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药液灌装系统,药液灌装系统主要用来向容器内灌装药液等物料。药液灌装系统包括灌装通道11、灌针2及灌装阀3,灌针2与灌装通道11连通,灌装阀3用于控制灌装通道11的通断。灌装通道11包括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及分流通道113,分流通道113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连通,分流通道113位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的下方,灌装阀3设于分流通道113上,其有效保证了药液经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分流通道113进行灌液的流向一直向下,使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内不易产生残留,符合GMP的要求。本实施例中,分流通道113为多个,多个分流通道113沿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且均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连通,各分流通道113上均设置一灌装阀3,本实施例中,灌装阀3为水平布置,,且灌装阀3为电磁阀,在其他实施例中,灌装阀3只要能够实现控制分流通道113通断的灌装阀3位置结构,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当相邻分流通道113的间距大于灌装阀3的宽度时,各分流通道113上的灌装阀3均可设置在分流通道113的同侧,灌装阀3不会因相邻分流通道113的间距产生干涉;当相邻分流通道113的间距小于灌装阀3的宽度时,相邻分流通道113上的灌装阀3错位布置,采用错位布置,增加了灌装阀3的安装空间,避免灌装阀3之间因相邻分流通道113的间距过小而产生干涉,适用于多灌装针小间距排列。错位方式可为多种方式,如图4、图5所示,灌装阀3的错位布置方式为左右错位布置;如图6、图7所示,灌装阀3的错位布置方式为上下错位布置,如图8、图9所示,灌装阀3的错位布置方式为左右错位、上下错位布置结合的布置方式。本实施例中,药液灌装系统进一步还包括灌装座组件1及灌针安装座5。灌装通道11、及灌装通道11的进液口 111均设于灌装座组件1上,灌针安装座5用于安装灌针2。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灌装座组件1包括灌装块12及灌装分流板13,灌装分流板13的位置处设有外罩4,灌装阀3设于外罩4内。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设于灌装块12上,分流通道113的一端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连通,另一端穿过灌装分流板13与灌针2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灌装座组件1也可只包括一灌装块12,灌装座组件1、分流通道113均设置在同一灌装块12上。灌针安装座5包括安装座主体51及多个灌针套52,多个灌针套52位于安装座主体51的底部,灌针安装座5上设有用于穿设灌针2的通孔。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药液灌装系统,包括灌装通道(11)、与灌装通道(11)连通的灌针(2)及用于控制灌装通道(11)通断的灌装阀(3 ),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通道(11)包括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及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连通的分流通道(113),所述分流通道(113)位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 )的下方,所述灌装阀(3 )设于所述分流通道(113 )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液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113)为多个,多个所述分流通道(113)沿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液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分流通道(113)上均设置一灌装阀(3 ),所述相邻分流通道(113 )上的灌装阀(3 )错位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液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错位布置方式为左右错位和/或上下错位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药液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灌装通道(11)的灌装座组件(I)及用于安装灌针(2 )的灌针安装座(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液灌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座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药液灌装系统,包括灌装通道(11)、与灌装通道(11)连通的灌针(2)及用于控制灌装通道(11)通断的灌装阀(3),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通道(11)包括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及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连通的分流通道(113),所述分流通道(113)位于灌装液体缓冲通道(112)的下方,所述灌装阀(3)设于所述分流通道(1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京良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