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8950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所述桶泵包括低压循环桶、屏蔽泵、压差继电器、出液管、进液管、加压管、旁通和换热器,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出油口与换热器连接,所述出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的下方,所述屏蔽泵通过出液管与低压循环桶连接,所述压差继电器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的两端,所述进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内,所述进液管在出液管的前面设有接头,所述加压管在接头处与进液管连通,所述旁通的一端与出液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连通,旁通的另一端与屏蔽泵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能保证富油液体充分换热、防止出液管中的液体因堵塞而出现积压现象、屏蔽泵的启动提供稳定压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
技术介绍
随着使用氟利昂的桶泵在制冷系统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它的节能优势也被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随着使用氟利昂的桶泵的广泛运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屏蔽泵的启动需要稳定的压差,而现有的桶泵无法提供稳定的压差,导致屏蔽泵容易损坏;当出液管中的液体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堵塞,液体全部积压在出液管内,时间长会导致制冷系统出现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止出液管中的液体因堵塞而出现积压现象、屏蔽泵的启动提供稳定压差的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所述桶泵包括低压循环桶、屏蔽泵、压差继电器、出液管、进液管、加压管、旁通和换热器,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出油口与换热器连接,所述出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的下方,所述屏蔽泵通过出液管与低压循环桶连接,所述压差继电器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的两端,所述进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内,所述进液管在出液管的前面设有接头,所述加压管在接头处与进液管连通,所述旁通的一端与出液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连通,旁通的另一端与屏蔽泵连通。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桶泵还包括支架和底板,所述低压循环桶通过支架固定在底板上。依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翅片管换热器或板壳式换热器。本技术实施的优点:由于本技术的桶泵包括低压循环桶、屏蔽泵、压差继电器、出液管、进液管、加压管、旁通和换热器,低压循环桶的出油口与换热器连接,出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的下方,屏蔽泵通过出液管与低压循环桶连接,压差继电器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的两端,这样压差继电器为屏蔽泵的启动提供稳定的压差,避免屏蔽泵损坏;进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内,进液管在出液管的前面设有接头,加压管在接头处与进液管连通,旁通的一端与出液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连通,旁通的另一端与屏蔽泵连通,这样当进液管中的液体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堵塞时,进液管中的液体会通过旁通进行回流,防止进液管中的液体因堵塞而出现积压现象,所以本技术的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能防止出液管中的液体因堵塞而出现积压现象、屏蔽泵的启动提供稳定压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所述桶泵包括低压循环桶3、屏蔽泵11、压差继电器8、出液管7、进液管2、加压管4、旁通9和换热器,低压循环桶3的出油口与换热器连接,出液管7位于低压循环桶3的下方,屏蔽泵11通过出液管7与低压循环桶3连接,压差继电器8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11的两端,进液管2位于低压循环桶3内,进液管2在出液管7的前面设有接头10,加压管4在接头10处与进液管2连通,旁通9的一端与出液管7和接头10之间的管道连通,旁通9的另一端与屏蔽泵11连通。在实际应用中,进液管2中的液体一般选用富油液体,储液器内的液体为高压液体,储液器6中的液体一般选用氟利昂液体,为了绝对保证富油液体充分换热,换热器设有第一换热器I和第二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I与第二换热器13串行排列,低压循环桶3的出油口与第一换热器I连接,第一换热器I的顶端通过管子与压缩机5的的吸气管接通,第一换热器I的侧面与储液器6连接,第二换热器13通过管子分别与压缩机5的的排气管、吸气管接通,这样从低压循环桶3中流出的富油液体首先进入第一换热器I中与来自储液器6的高压氟利昂液体进行第一次换热,此时来自储液器6的氟利昂液体温度高于低压循环桶3的富油温度(温差一般在30°C左右),由于两种液体之间的换热,所以利用第一换热器I的充分接触优势来强化传热,一方面加热富油温度,另一方面提高氟利昂液体的过冷度,冷却后的氟利昂气体回到虹吸罐,这也分担了冷凝器的部分负荷,提高桶泵的效率;经过第一次换热后从板换回来的富油液体会再次经过第二换热器13,在这里与压缩机5的排气进行第二次换热,此次换热是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显著传热,排气温度与富油的温度温差最大可以达到50°C以上,在如此强有力的换热下,富油液体温度迅速提高,油的流动性更强,利用压缩机吸气的虹吸原理迅速将油带回到压缩机,这样就达到了回油换热的目的,使得桶泵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保证压缩机5的运行安全。另外,第一换热器I和第二换热器13 —般选用板式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三者中之一的换热器。在实际应用中,桶泵设置了支架12、底板和控制箱,低压循环桶3通过支架12固定在底板上,控制箱内安装有屏蔽泵11的接触器、屏蔽泵11的过载继电器和压差继电器8的开关等。由于压差继电器8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11的两端,这样压差继电器8能提供屏蔽泵11启动需要稳定的压差,防止电机损坏;还有旁通9的一端与出液管7和接头10之间的管道连通,旁通9的另一端与屏蔽泵11连通,这样当进液管2中的液体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堵塞时,进液管2中的液体会通过旁通9进行回流,防止进液管2中的液体因堵塞而出现积压现象,另外,加压管4在接头10处与进液管2连通,压缩机的空气能通过加压管4加速进液管2中的液体的流动。本技术所述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的好处:本技术的低压循环桶3、屏蔽泵11、压差继电器8、出液管7、进液管2、加压管4、旁通9和换热器,低压循环桶3的出油口与换热器连接,出液管7位于低压循环桶3的下方,屏蔽泵11通过出液管7与低压循环桶3连接,压差继电器8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11的两端,这样压差继电器8为屏蔽泵11的启动提供稳定的压差,避免屏蔽泵11损坏;进液管2位于低压循环桶3内,进液管2在出液管7的前面设有接头10,加压管4在接头10处与进液管2连通,旁通9的一端与出液管7和接头10之间的管道连通,旁通9的另一端与屏蔽泵11连通,这样当进液管2中的液体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堵塞时,进液管2中的液体会通过旁通9进行回流,防止进液管2中的液体因堵塞而出现积压现象,所以本技术的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能防止出液管中的液体因堵塞而出现积压现象、屏蔽泵的启动提供稳定压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主权项】1.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桶泵包括低压循环桶、屏蔽泵、压差继电器、出液管、进液管、加压管、旁通和换热器,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出油口与换热器连接,所述出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的下方,所述屏蔽泵通过出液管与低压循环桶连接,所述压差继电器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的两端,所述进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内,所述进液管在出液管的前面设有接头,所述加压管在接头处与进液管连通,所述旁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桶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桶泵包括低压循环桶、屏蔽泵、压差继电器、出液管、进液管、加压管、旁通和换热器,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出油口与换热器连接,所述出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的下方,所述屏蔽泵通过出液管与低压循环桶连接,所述压差继电器的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在屏蔽泵的两端,所述进液管位于低压循环桶内,所述进液管在出液管的前面设有接头,所述加压管在接头处与进液管连通,所述旁通的一端与出液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连通,旁通的另一端与屏蔽泵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浩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