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丽珍专利>正文

吸痰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1386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7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吸痰管,该吸痰管包括导管接头、吸痰导引软管,导管接头与吸痰导引软管联通,括导管接头一端为塔形接头,导管接头侧壁设有负压调节开孔管,负压调节开孔管一端设有扩面,扩面为弧面,负压调节开孔管设有透气膜。由此医师用手指按压调节负压调节开孔吸痰液时避免吸上来的痰液从负压调节开孔污染医生手指或者吸痰管外环境,而由于有透气膜不必再设置负压调节开孔塞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药器械领域,特别涉及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吸痰术指经口腔,鼻腔,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术)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适应昏迷病人、痰液特别多有窒息可能、需气管内给药,注入造影剂或稀释痰液的病人。禁忌症为颅底骨折病人禁用鼻导管吸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不能主动吐痰,病人吐痰时往往需要吸痰,还有肺部感染的病人,吐痰时也需要吸痰,吸痰时一般使用吸痰管,吸痰管有一管,管的外壁光滑,上部有接头和开关,吸痰管插入至气管后,使用负压吸痰。在医疗器械
中,为辅助病人排痰,临床上大量使用吸痰管,通过负压将痰吸出,而传统的负压调节方式是通过手指按压负压调节开孔,控制负压调节开孔大小来调节负压压力,压负压调节开孔直接开放吸痰操作时痰液可能沾染操作者,不利于卫生,而且在操作时带着医用手套不易握持吸痰管操作。并且压负压调节开孔为直接开放结构不利于无菌操作。并且在操作时吸痰管插入深度全凭医生经验,并且一般压负压调节开孔设有塞至ΠΠ O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新型吸痰管,本技术能简化医务人员的操作程序,以便实现吸尽痰液的目的,减少患者痛苦和感染机会。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吸痰管,包括导管接头、吸痰导引软管,导管接头与吸痰导引软管联通,导管接头一端为塔形接头,导管接头设有负压调节开孔管,负压调节开孔管一端设有扩面,扩面为弧面,负压调节开孔管设有透气膜。其有益效果是:医师用手指按压调节负压调节开孔吸痰液时避免吸上来的痰液从负压调节开孔污染医生手指或者吸痰管外环境,而由于有透气膜不必再设置负压调节开孔塞盖。根据本技术的还有一方面,负压调节开孔管设有两个圆环十字撑板,圆环十字撑板设于透气膜两侧。其有益效果是:固定透气膜增强结构强度防止在负压时透气滤菌膜变形移位或者破裂。根据本技术的还有一方面,导管接头上相对于负压调节开孔管位置的外管壁上设有防滑纹。其有益效果是:由于操作时医生带着手套不易握持,有防滑纹方便医生操作,可以单指调节负压调节开孔。根据本技术的还有一方面,导管接头上相对于负压调节开孔管位置的外管壁设有手指环。其有益效果是:操作时食指套于手指环内,这样拇指单指操作也不会滑脱或者移位不准。根据本技术的还有一方面,其特征在于,吸痰导引软管靠近导管接头的一端设有刻度线。其有益效果是:给医生操作以参考不用全凭感觉。根据本技术的还有一方面,透气膜为PTFE透气滤菌膜或者无纺布滤菌膜。其有益效果是:具有透气不过痰液的效果,PTFE透气滤菌膜还能防止细菌进出吸痰管。根据本技术的还有一方面,吸痰导引软管距底端Icm处侧壁设有第一开孔,所述吸痰导引软管距底端2cm处侧壁设有第二开孔,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为对侧设置。其有益效果是:吸痰位点多可以吸除气管侧壁痰液。【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吸痰管包括导管接头I和吸痰导引软管2,导管接头I与吸痰导引软管2联通,导管接头I 一端为塔形接头3,导管接头设有负压调节开孔管4,负压调节开孔管一端设有扩面401,所述扩面为弧面,负压调节开孔管设有透气膜402。透气膜可以使用防水透气膜这样即使用手操作也安全卫士,并且由此可以省去塞盖或者旋盖等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负压调节开孔管4设有两个圆环十字撑板403,圆环十字撑板设于透气膜402两侧,用以压紧透气膜402,两个圆环十字撑板403与负压调节开孔管4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管接头I上相对于负压调节开孔管4位置的外管壁上设有防滑纹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导管接头I上相对于负压调节开孔管4位置的外管壁设有手指环10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痰导引软管2靠近导管接头I的一端设有刻度线201。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气膜402为PTFE透气滤菌膜或者无纺布滤菌膜等各类透气滤菌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吸痰导引软管2距底端Icm处侧壁设有第一开孔202,吸痰导引软管距底端2cm处侧壁设有第二开孔203,第一开孔202和第二开孔203为对侧设置。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接头(I)和吸痰导引软管(2),所述导管接头(I)与吸痰导引软管(2)联通,所述导管接头(I) 一端为塔形接头(3),所述导管接头设有负压调节开孔管(4),所述负压调节开孔管一端设有扩面(401),所述扩面为弧面,所述负压调节开孔管设有透气膜(4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调节开孔管(4)设有两个圆环十字撑板(403),所述圆环十字撑板设于透气膜(402)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接头(I)上相对于负压调节开孔管(4)位置的外管壁上设有防滑纹(10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接头(I)上相对于负压调节开孔管(4)位置的外管壁设有手指环(1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导引软管(2)靠近导管接头(I)的一端设有刻度线(2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膜(402)为PTFE透气滤菌膜或者无纺布滤菌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痰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导引软管(2)距底端Icm处侧壁设有第一开孔(202),所述吸痰导引软管距底端2cm处侧壁设有第二开孔(203),第一开孔(202)和第二开孔(203)为对侧设置。【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吸痰管,该吸痰管包括导管接头、吸痰导引软管,导管接头与吸痰导引软管联通,括导管接头一端为塔形接头,导管接头侧壁设有负压调节开孔管,负压调节开孔管一端设有扩面,扩面为弧面,负压调节开孔管设有透气膜。由此医师用手指按压调节负压调节开孔吸痰液时避免吸上来的痰液从负压调节开孔污染医生手指或者吸痰管外环境,而由于有透气膜不必再设置负压调节开孔塞盖。【IPC分类】A61M25-00【公开号】CN204395187【申请号】CN201520010180【专利技术人】陈丽珍 【申请人】陈丽珍【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申请日】2015年1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吸痰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接头(1)和吸痰导引软管(2),所述导管接头(1)与吸痰导引软管(2)联通,所述导管接头(1)一端为塔形接头(3),所述导管接头设有负压调节开孔管(4),所述负压调节开孔管一端设有扩面(401),所述扩面为弧面,所述负压调节开孔管设有透气膜(4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珍
申请(专利权)人:陈丽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