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59416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1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解决了现有观测系统的炮点多,施工效率低,静校正参数的求取不准,均导致成像质量低下的问题。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等间隔布设的12条地震接收线(1)、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交叉线(3)和数字地震仪(5),从炮点(4)到地震接收线(1)上的最外端的地震接收道之间距离即最大炮间距是探测目的层深的1.5-2倍;并且最大炮间距是大于被观测地的地形变化的低频分量的一个波长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地震有效覆盖次数与静校正综合考虑,即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减小了移动排列的人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煤炭三维地震勘探的geometrylOO高效率观测系统,特别适用于浅层煤炭三维地震勘探。
技术介绍
在煤炭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时,采用的观测系统多为面积式的,一般采用的是对称的八线八炮制观测系统,或者是其他对称观测系统。在现行煤炭三维地震规范中,对于观测系统选择有如下技术要求:最大炮检距宜与目的层埋深相当,但当需要作振幅与炮检距反演分析即AVO分析时,观测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应该是目的层埋深的1.5-2倍。另外,当观测的目的层小于300米时,在地形条件复杂(如黄土塬区、山区及丘陵区等)情况下,根据静校正求取的要求,必须要求最大炮检距大于地形变化的低频分量的的一个波长,因此,按照现行规范最大炮检距进行观测系统的设计,就会不利于静校正参数的求取。此外,地震勘探仪器能力一般大于2000道,按照常规方法设计的观测系统一般仪器道数不会超过500道,从而限制了地震仪器多道数的能力发挥。现有观测系统的炮点多,施工效率低,静校正参数的求取不准,均导致成像质量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解决了现有观测系统的炮点多,施工效率低,静校正参数的求取不准,均导致成像质量低下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等间隔布设的12条地震接收线、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交叉线和数字地震仪,地震接收线与交叉线电连接在一起,在地震接收线上的每个地震接收道上均设置有检波器,在12条地震接收线组成的矩阵中央设置有2个炮点,2个炮点是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相邻两炮点的间距为20米,交叉线与数字地震仪电连接在一起;从炮点到地震接收线上的最外端的地震接收道之间距离即最大炮检距是探测目的层深的5-10倍;并且最大炮检距大于被观测地的地形变化的低频分量的一个波长的。每条地震接收线上设置有60-100个地震接收道,相邻的两地震接收线的间距为40米,每条地震接收线上设置的地震接收道是等间隔设置的,相邻的两个地震接收道的间距为10米或20米。本专利技术将地震有效覆盖次数与静校正综合考虑,即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减小了移动排列的人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中央设置六个炮眼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等间隔布设的12条地震接收线1、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交叉线3和数字地震仪5,地震接收线I与交叉线3电连接在一起,在地震接收线I上的每个地震接收道2上均设置有检波器,在12条地震接收线I组成的矩阵中央设置有2个炮点4,2个炮点4是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也可布置六个炮眼,相邻两炮点的间距为20米,交叉线3与数字地震仪5电连接在一起;从炮点4到地震接收线I上的最外端的地震接收道之间距离即最大炮检距是探测目的层深的5-10倍;并且最大炮检距大于被观测地的地形变化的低频分量的一个波长的。每条地震接收线I上设置有60-100个地震接收道2,相邻的两地震接收线I的间距为40米,每条地震接收线I上设置的地震接收道2是等间隔设置的,相邻的两个地震接收道2的间距为10米或20米。【主权项】1.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等间隔布设的12条地震接收线(1)、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交叉线(3)和数字地震仪(5),地震接收线(I)与交叉线(3)电连接在一起,在地震接收线(I)上的每个地震接收道(2)上均设置有检波器,其特征在于,在12条地震接收线(I)组成的矩阵中央设置有2个炮点(4),2个炮点(4)是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相邻两炮点的间距为20米,交叉线(3)与数字地震仪(5)电连接在一起;从炮点(4)到地震接收线(I)上的最外端的地震接收道之间距离即最大炮间距是探测目的层深的1.5-2倍;并且最大炮间距是大于被观测地的地形变化的低频分量的一个波长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地震接收线(I)上设置有60-100个地震接收道(2),相邻的两地震接收线(I)的间距为40米,每条地震接收线(I)上设置的地震接收道(2)是等间隔设置的,相邻的两个地震接收道(2)的间距为10米或20米。【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解决了现有观测系统的炮点多,施工效率低,静校正参数的求取不准,均导致成像质量低下的问题。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等间隔布设的12条地震接收线(1)、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交叉线(3)和数字地震仪(5),从炮点(4)到地震接收线(1)上的最外端的地震接收道之间距离即最大炮间距是探测目的层深的1.5-2倍;并且最大炮间距是大于被观测地的地形变化的低频分量的一个波长的。本专利技术将地震有效覆盖次数与静校正综合考虑,即提高了施工效率,又减小了移动排列的人力,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质量。【IPC分类】G01V1-00【公开号】CN104698490【申请号】CN201510124048【专利技术人】程增庆, 平建明, 王常兴, 韩卫青, 韩锦勇, 李忠 【申请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5年3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静校正的煤炭浅层高效率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包括沿左右方向横向等间隔布设的12条地震接收线(1)、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交叉线(3)和数字地震仪(5),地震接收线(1)与交叉线(3)电连接在一起,在地震接收线(1)上的每个地震接收道(2)上均设置有检波器,其特征在于,在12条地震接收线(1)组成的矩阵中央设置有2个炮点(4),2个炮点(4)是沿上下方向纵向布设的,相邻两炮点的间距为20米,交叉线(3)与数字地震仪(5)电连接在一起;从炮点(4)到地震接收线(1)上的最外端的地震接收道之间距离即最大炮间距是探测目的层深的1.5‑2倍;并且最大炮间距是大于被观测地的地形变化的低频分量的一个波长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增庆平建明王常兴韩卫青韩锦勇李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