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滑雪垫,包括:底板和均匀阵列在底板上,与底板连接的数个梳状组件,梳状组件与底板为一体结构;梳状组件设置有支撑柱和设置于支撑柱顶部,与滑雪器材接触的弧状触头。滑雪垫可以制作成卷的,也可以是成片状,铺开形成人造滑雪地,供滑雪运动使用,使滑雪不受温度条件限制、室内外均适用。梳状组件具有一定硬度,保证滑雪垫的支撑力和反作用力,即当滑雪者在滑行中途需要停止滑行时,滑雪板的边缘同梳状组件接触,此时梳状组件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给滑雪板,使滑雪板能紧急停止滑行。梳状组件顶部为弧状触头,与滑雪器材接触摩擦力小,还能够保护滑雪者身体避免受到划伤和刺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滑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受温度条件限制、室内外均适用的滑雪垫。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冰雪运动的兴起,天然滑雪场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出现在世界各地。但是天然滑雪场因为占地大、季节性和成本等因素,一般建在远郊区,而且只有在寒冷的冬季、气温零度以下、下雪且雪层落地累积厚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天然滑雪场才能供使用,这诸多条件限制了该项运动的普及和开展。为此,许多国家开始了人造雪和人造滑雪场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例如以水为主要原料利用造雪技术的人造雪,其可以替代或改善天然雪的性能,但缺点是用水量耗电量极大、成本极高,不仅浪费大量的资源,还导致目前滑雪场的高成本运营,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滑雪运动的普及。在国内或国外为了能使滑雪场四季都能滑雪,己研制出了不同类型的塑料滑雪滑道拼接块,美国、日本等国早在70年代就研制出拼块连接的硬块式塑料滑雪滑道,并应用于旅游式滑雪场,但这种塑料滑雪滑道滑面坚硬,拼接的空隙大,滑雪者易摔倒造成身体损伤。另有一种刷头式塑料滑道由于摩擦力大、滑度小不得不洒水帮助滑行而不能被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雪垫,使滑雪不受温度条件限制、室内外均适用。而且滑雪垫的梳状组件顶部为弧状触头,与滑雪器材接触摩擦力小,还能够保护滑雪者身体避免受到划伤和刺伤。为达此目的,本技术包括:底板和均匀阵列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数个梳状组件;所述梳状组件设置有支撑柱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部,与滑雪器材接触的弧状触头;所述梳状组件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梳状组件以每六个,或每七个,或每八个围城一束状体,所述束状体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束状体成阵列式排布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所述束状体与所述束状体之间设有3mm至8mm的间距。优选的,高度相同的所述束状体阵列在所述底板上;或高、低相间的所述束状体阵列在所述底板上。优选的,所述束状体上的梳状组件的支撑柱的底部相连。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为圆柱形,或多边体形,所述支撑柱高度设置范围为18mm至40mm;所述支撑柱的截面宽度小于所述弧状触头截面宽度;所述弧状触头为半球体状,或球形体状,或冠形体状,或弓形体状。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数个均匀排列的凸台,所述凸台用以使所述底板与地面形成空间间距;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数个均匀排列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凸台交错排布。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贴附无纺布。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减震件;所述弹性减震件为弹性橡胶,或海绵,或发泡材料。优选的,所述底板为片状底板;所述片状底板边缘设有可拆卸连接部,所述可拆卸连接部用于使所述片状底板之间拼合。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表面设置有波浪纹、或花纹,用于增加所述底板的底部表面与安装面的摩擦力。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所述的滑雪垫可以制作成卷的,也可以是成片状,铺开形成人造滑雪地,供滑雪运动使用,使滑雪不受温度条件限制、室内外均适用。梳状组件具有一定硬度,保证滑雪垫的支撑力和反作用力,即当滑雪者在滑行中途需要停止滑行时,滑雪板的边缘同梳状组件接触,此时梳状组件会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给滑雪板,使滑雪板能紧急停止滑行。梳状组件顶部为弧状触头,与滑雪器材接触摩擦力小,还能够保护滑雪者身体避免受到划伤和刺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滑雪垫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滑雪垫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滑雪垫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图4为滑雪垫底板底部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滑雪垫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6为滑雪垫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图7为图6的俯视结构图;图8为滑雪垫的梳妆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图;图9为具有可拆卸连接部的滑雪垫实施例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梳状组件,2底板,3束状体,11支撑柱,12弧状触头,21凸台,22通孔,31卡环,32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结合图3所示,滑雪垫包括:底板2和均匀阵列在底板2上,与底板2连接的数个梳状组件1,梳状组件1与底板2为一体结构;梳状组件1设置有支撑柱11和设置于支撑柱11顶部,与滑雪器材接触的弧状触头12。其中,梳状组件1以每六个,或每七个,或每八个围城一束状体3;束状体3中部为空心结构;束状体3成阵列式排布在底板2上,且束状体3与束状体3之间设有3mm至8mm的间距。在本实施例中,每六个梳状组件1围城一束状体3。优选的,图5为每七个梳状组件1围城一束状体3。优选的,图6和图7为每八个梳状组件1围城一束状体3。在本实施例中,滑雪垫可以制作成卷的,也可以是成片状,铺开形成人造滑雪地,供滑雪运动使用,使滑雪不受温度条件限制、室内外均适用。梳状组件1具有一定硬度,保证滑雪垫的支撑力和反作用力,即当滑雪者在滑行中途需要停止滑行时,滑雪板成一定角度压到梳状组件1的侧部,梳状组件1受到滑雪板压力向一侧倾斜,由于梳状组件1采用PBT塑料材料制作、POM塑料材料制作、PA塑料材料制作、PE塑料材料制作、ABS塑料材料制作。上述材料既有一定的硬度,可以支撑滑雪者在滑雪垫上滑行,还有一定的弹性和柔软度,使梳状组件1给予滑雪者一定的支撑力使滑雪者能紧急停止滑行。而且梳状组件顶部为弧状触头,与滑雪器材接触摩擦力小,还能够保护滑雪者身体避免受到划伤和刺伤。在本实施例中,梳状组件1以每六个,或每七个,或每八个围城一束状体3;束状体3中部为空心结构;这样设置可以减少梳状组件1的数量,同样起到给予滑雪板的支撑,不影响滑雪,而且梳状组件1数量的减少,降低了滑行的摩擦力,提高滑雪速度,提高滑雪体验,还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雪垫,包括:底板和均匀阵列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数个梳状组件;所述梳状组件设置有支撑柱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部,与滑雪器材接触的弧状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状组件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梳状组件以每六个,或每七个,或每八个围城一束状体,所述束状体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束状体成阵列式排布在所述底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雪垫,包括:底板和均匀阵列在所述底板上,与所述底板连接
的数个梳状组件;所述梳状组件设置有支撑柱和设置于所述支撑柱顶部,与
滑雪器材接触的弧状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梳状组件与所述底板为一体结
构;所述梳状组件以每六个,或每七个,或每八个围城一束状体,所述束状
体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束状体成阵列式排布在所述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雪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状体与所述束状体之间设有3mm至8mm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雪垫,其特征在于:
高度相同的所述束状体阵列在所述底板上;
或高、低相间的所述束状体阵列在所述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雪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束状体上的梳状组件的支撑柱的底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雪垫,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柱为圆柱形,或多边体形,所述支撑柱高度设置范围为18mm
至40mm;
所述支撑柱的截面宽度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锦杰,
申请(专利权)人:冼锦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