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8526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18:40
本实施例涉及除湿器。根据一个方面的除湿器,包括:主体,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蒸发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内,与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器,其与所述蒸发器分离;第一空气流路,其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第二空气流路,其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不通过所述蒸发器而向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器
技术介绍
通常,除湿器为如下装置,S卩,将室内空间的潮湿的空气吸入至壳体的内部,使之通过制冷剂流动的由冷凝器以及蒸发器构成的热交换器来降低湿度,然后向室内空间再次排出除湿的空气,从而降低室内的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除湿的空气的排出温度降低来提高舒适性的除湿器。根据一个方面的除湿器,包括:主体,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 ;蒸发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内,与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器,其与所述蒸发器分离;第一空气流路,其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第二空气流路,其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不通过所述蒸发器而向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流动。另外,在将空气流动方向作为基准时,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游。另外,所述第二空气流路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侧方。另外,还包括:第一支撑托架,其支撑所述冷凝器,第二支撑托架,其支撑所述蒸发器,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托架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中的一个以上的支撑托架上形成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流路的一个以上的孔。另外,所述一个以上的孔沿着与流过所述第一空气流路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纵长地形成。另外,多个孔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托架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中的一个以上的支撑托架上,并且所述多个孔沿着与流过所述第一空气流路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另外,还包括支撑托架,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以分离的状态被所述支撑托架支撑,在所述支撑托架上形成有用于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流路的一个以上的孔。另外,所述一个以上的孔沿着与流过所述第一空气流路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纵长地形成。另外,多个孔形成在所述支撑托架上,所述多个孔沿着与流过所述第一空气流路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另外,还包括:第一支撑托架,其支撑所述冷凝器,第二支撑托架,其支撑所述蒸发器;所述第一支撑托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托架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二空气流路。另外,还包括:容置部,其容置所述冷凝器以及蒸发器;第三空气流路,其形成在所述容置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用于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在不通过所述蒸发器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冷凝器。另外,所述蒸发器的上侧端部比所述冷凝器的上侧端部低,从而在所述蒸发器的上侧端部和所述容置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三空气流路。另外,所述第一空气流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空气流路和所述第三空气流路的横截面积之和。下面,利用附图和说明书阐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其他特征通过说明书、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会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实施例的除湿器中的空气流动的概念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举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这些附图示出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例性具体优选实施例。这些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应当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宗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采用其他实施例,做出逻辑结构上的、机械的、电学的以及化学的变化。为了避免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本专利技术所不必要的细节,可以省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些信息的描述。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当被视为具有限制意义。另外,在这些实施例的描述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件时,本文中使用了诸如第一、第二、A、B、(a)、(b)之类的术语,但这些术语都不应该理解为对对应构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的限定,而仅是用于对对应构件和(一个或多个)其他构件进行区别。应当指出,说明书中描述的一构件与另一构件“连接”、“联接”、“结合”,是指前者与后者直接“连接”、“联接”、“结合”,或者前者经由另一构件与后者相“连接”、“联接”、“结合”。图1是本实施例的除湿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除湿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热交换单元的立体图,图4是概略性地示出本实施例的除湿器中的空气流动的概念图。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除湿器I包括用于形成外形的主体10。所述主体10可包括:吸入口 102,用于吸入空气;排出口 104,排出在所述主体10内被除湿的空气。作为一例,所述吸入口 102可形成在所述主体10的侧面,所述排出口 104形成在所述主体10的上表面上,但是本实施例的所述吸入口 102和所述排出口 104的位置并不限定于此。所述主体10还可包括百叶窗(louver) 110,该百叶窗110对所述排出口 104进行开闭,并且调节从所述排出口 104排出的除湿的空气的排出方向。为了对湿空气进行除湿,所述主体10可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膨胀器(未图示)、蒸发器14。所述冷凝器12和蒸发器14形成热交换单元。所述主体10具有用于容置所述热交换单元的容置部22。所述蒸发器14和所述冷凝器12可在所述容置部22中沿着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排列。并且,通过所述吸入口 102的空气在通过所述蒸发器14的过程中被除湿,在通过所述冷凝器12的过程中被干燥。即,在所述蒸发器14的下游配置有所述冷凝器12。所述蒸发器14和冷凝器12可被支撑托架(bracket)支撑。所述冷凝器12被第一支撑托架41支撑,所述蒸发器14被第二支撑托架42支撑。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托架41和所述第二支撑托架42可通过紧固连接构件紧固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托架41、第二支撑托架42相互紧固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冷凝器12和所述蒸发器14在与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同的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即,在所述冷凝器12和所述蒸发器14之间形成有间隙(Gap:G)在所述第一支撑托架4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托架42中的一个以上支撑托架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孔43,该孔43用于使通过所述吸入口 102吸入的空气不通过所述蒸发器14而向所述蒸发器14和所述冷凝器12之间的间隙G流动。此时,所述孔43可沿着与空气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纵长地形成,以使通过所述孔43的流量增加。作为一例,所述孔43可沿着上下方向纵长地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托架41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托架42中的一个以上支撑托架上形成有多个孔43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孔43可沿着与空气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作为一例,在将图3作为基准时,多个孔43可沿着上下方向排列。所述蒸发器14的上侧端部可以比所述冷凝器12的上侧端部低。因此,在所述容置部22的上侧壁和所述蒸发器14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空间S。并且,通过所述吸入口 102吸入的空气可向所述空间S流动。作为另外的例子,所述第一支撑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其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蒸发器,其配置在所述主体内,与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凝器,其与所述蒸发器分离;第一空气流路,其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通过所述蒸发器;第二空气流路,其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不通过所述蒸发器而向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支元李烈金铉宗河锺哲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